字:    系統(tǒng)將對詩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共104,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東漢
  • 杜篤
  • 面河源而抗巖,隴堆隈而相屬。 首陽山賦 其一
  • 蔡邕
  • 嘉清源之體勢兮,澹澶湲以安流。 漢津賦
  •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職貢乎荒裔。 述行賦
西晉
  • 應(yīng)貞
  • 覽丹源之洌泉,眷縣流之清派。 臨丹賦
  • 潘尼
  • 懼二源之并合,畏黔首之為魚。 苦雨賦
  • 陸云
  • 挹回源于別沼兮,食秋華于高岑。 逸民賦
  • 張協(xié)
  • 漱清源以滌穢兮,攬綠藻之纖柯,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于中河。 洛禊賦
東晉
  • 郭璞
  • 惟岷山之導(dǎo)江,初發(fā)源乎濫觴。 江賦
南朝宋
  • 謝靈運
  • 寫長源于遠(yuǎn)江,派深毖于近瀆。 山居賦
  • 孔寧子
  • 惟茲獸之攸生,亦棲遐而憑阻,遁綿野于岷隅,挹清源于庸渚。 牦牛賦
  • 鮑照
  • 既河源之莫壅,又吹波而助瀾。 觀漏賦
南齊
  • 謝朓
  • 釋未位以言歸,忽乘驛以南赴,連篇章之莫酬,欲寄言于往句,類鎩翮之難矯,似洞源之不注,意搔搔以杼柚,魂營營而馳鶩。 酬德賦
南梁
  • 蕭衍
  • 導(dǎo)情源以流澍,引思心而無已。 孝思賦
北魏
  • 陽固
  • 且臨海而觀瀾兮,何津源之杳杳。 演賾賦
陳朝
  • 張正見
  • 發(fā)秦源而逸氣,飄漢綬而流芳。 衰桃賦
  • 江總
  • 澄碧源之見底,聳翠壁以臨危。 貞女峽賦
  • 保自然之雅趣,鄙人間之荒雜,望島嶼之邅回,面江源之重沓,泛流月之夜迥,曳光煙之曉匝,風(fēng)引蜩而嘶噪,雨鳴林而修颯,烏稍狎而知來,云無情而自合。 修心賦
唐初
盛唐
  • 高適
  • 眺睢源之呀豁。倚楚關(guān)之雄壯。 東征賦
中唐
唐末至五代
北宋
  • 吳淑
  • 至若出蘇門,升溫源,乍喜披云,還欣負(fù)暄。 日賦
  • 分二源于崌崍,流九派于潯陽。 江賦
  • 湛靈源于疏勒,涌清流于貳師。 水賦
  • 王禹偁
  • 何無源而自涌,應(yīng)有德以呈祥。 醴泉無源賦
  • 得非源之隱也,與凡流而有異; 醴泉無源賦
  • 種放
  • 予將息萬競消百憂,養(yǎng)浩氣于蓬茅之下,飲清源于淵默之流。 端居賦
  • 丁謂
  • 總治本,操化源。 大蒐賦
  • 楊億
  • 悟仙源之夐遠(yuǎn),屬景輿之下臻。 天禧觀禮賦
  • 宋庠
  • 起真想于黃庭,溯慶源于赤水。 乾元節(jié)賦
  • 歐陽修
  • 是知河必居首,取發(fā)源而肇茲; 祭先河而后海賦
  • 異哉,祭尚潔誠,禮惟思反,將展報以為義,必討源而自遠(yuǎn)。 祭先河而后海賦
  • 陳襄
  • 向若非求博諭,靡極周咨,雖愚言之或善,在上德而罔知,又安能恢教本以昭若,導(dǎo)化源之遠(yuǎn)而? 學(xué)問至芻蕘賦
共104,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