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龍文光

相關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魏自滋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自滋,號大來,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廣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
未任官。
縣有“聯(lián)捷坊”在武勝門外,為魏自滋、王啟元、張茂梧、龍文光、盛興唐立,皆以天啟辛酉、壬戌登第,崇禎二年張茂梧立,今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陜西鳳翔人,字安侯。崇禎七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曾疏陳節(jié)財六議與東廠三弊,皆為思宗所納。十五年出按四川。十七年,張獻忠破成都,被執(zhí)死。
維基
劉之勃(?
—1644年),一作之渤,字安侯,陜西鳳翔縣北鄉(xiāng)劉家溝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官至四川巡按御史。
張獻忠破成都,劉之勃兵敗殉國。
崇禎七年(1634年)進士,由行人升御史。
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十五年,出按四川。
流賊張獻忠將入蜀。
秦良玉向劉之勃請兵,之勃同意其計策,但無兵可發(fā),向蜀王朱至澍借錢,蜀王又不理會。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陷成都,之勃與巡撫龍文光、建昌兵備副使劉士斗等分陴拒守,初九日黎明,張獻忠命人用炸藥炸樓,北樓陷,賊人入城。
蜀王至澍及妃、夫人以下皆遇害。
張獻忠生擒劉之勃,由于劉是陜西人,賊軍勸他投降。
劉之勃大罵,張獻忠將其凌遲,劉之勃臨死前道:“寧多剮我一刀,而少殺一百姓。
”南明弘光帝授之為四川巡撫,可是劉之勃已死,《明史》有傳。
張繼孟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陜西扶風人,字伯功。萬歷四十七年進士。為濰縣知縣。天啟三年擢南京御史,以拒建魏忠賢生祠削籍。崇禎二年起故官,以劾王永先出為廣西知府,累遷為川西道副使。后以不肯為張獻忠所用,被殺。
維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福建漳浦人,字平人。好學有文名,天啟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崇禎四年考選,授禮部主事,累官副使,督四川學政。士奇實不知兵,然廷臣薦其知兵,十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張獻忠破夔州,全蜀震動,士奇守重慶,城陷被執(zhí)死。
維基
陳士奇(?
—1644年),字平人,福建漳浦縣人。
明末政治人物。
官至四川巡撫。
張獻忠破重慶,不屈而死。
好學,有文名,但不知兵事。
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授中書舍人。
崇禎四年(1631年)授禮部主事,升廣西提學僉事。
因父喪丁憂歸里。
服闋,起用為重慶兵備,不久改貴州,再督學政。
又因母喪丁憂。
服闋,起為贛州兵備參議,進副使,督四川學政。
廷臣交相上疏,薦舉士奇知兵。
崇禎十五年(1643年)秋,擢右僉都御史,接替廖大奇,巡撫四川。
松潘兵變,聚眾數(shù)萬人,士奇諭以禍福,全部就撫。
士奇本為文人,好與諸生談兵,朝廷以為其通曉兵事,結果臨戰(zhàn)卻以文墨為事,導致軍政廢弛。
女將秦良玉請求分守十三關隘,士奇也置之不理。
四川防守堪憂。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朝議以其不稱職,命龍文光代之。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北京發(fā)生甲申之變,大順李自成入城,崇禎帝自殺。
陳士奇本已卸任,聞訊道:「必報國讎。
」于是留駐重慶,抗擊張獻忠。
二十日,城破,陳士奇與副使陳纁、知府王行儉、知縣王錫均被執(zhí)。
士奇大罵。
敵兵將其縛于教場,方要處決,忽然雷雨大作,咫尺不見。
張獻忠仰天道:「我殺人,何與天事!
」用大炮向天轟擊。
不久,天氣轉晴,于是繼續(xù)行刑。
士奇罵不絕口而死。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7 【介紹】: 明云南昆明人。
崇禎間舉人,為四川廣安知州,攝夔州府事。
張獻忠圍夔州、破成都,巡撫龍文光死,蜀人推乾攝巡撫事。
擊走農(nóng)民軍,收復重慶。
清兵入蜀,戰(zhàn)敗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廣東潮陽人,字爾易,號小癡。畫山水渾厚,題款常作草書。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四
黃璧,字拱圖,余姚人。
諸生。
有《西野吟稿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