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玨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2 首
① 并序?!恫耪{(diào)集》作《祓禊日游于斗門亭》,一本無此題,序即題也。
開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價以人和歲稔,將禊于洛濱。前一日,啟留守裴令公。令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賓客蕭籍、李仍叔、劉禹錫,前中書舍人鄭居中、國子司業(yè)裴惲、河南少尹李道樞、倉部郎中崔晉、司封員外郎張可續(xù)(司封員外郎張可績)、駕部員外郎盧言、虞部員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儔、淄州刺史裴洽、檢校禮部員外郎楊魯士、四門博士談弘謨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由斗亭歷魏堤,抵津橋,登臨溯沿,自晨及暮,簪組交映,歌笑間發(fā),前水嬉而后妓樂,左筆硯而右壺觴,望之若仙,觀者如堵。盡風(fēng)光之賞,極游泛之娛。美景良辰,賞心樂事,盡得于今日矣。若不記錄,謂洛無人,晉公首賦一章,鏗然玉振,顧謂四座繼而和之,居易舉酒抽毫,奉十二韻以獻。座上作。
三月草萋萋,黃鶯歇又啼。
柳橋晴有絮,沙路潤無泥。
禊事修初半(一作畢),游人到欲齊。
金鈿耀桃李,絲管駭鳧鹥。
轉(zhuǎn)岸回船尾,臨流簇馬蹄。
鬧翻(一作于)揚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謝公宴,詩陪荀令題。
舟同李膺泛,醴為穆生攜。
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
塵街從鼓動,煙樹任鴉棲。
舞急紅腰軟(一作凝),歌遲翠黛低。
夜歸何用燭,新月鳳樓西。
仲彥此圖從顧湘舟藝海樓藏本臨摹,并錄原跋。據(jù)徽宗稱,因得韓滉所畫德裕見客圖,復(fù)用模寫,冀以傳永。然考《唐書》,滉卒于德宗時,見其子皋傳,尚在德裕相武宗之前五十馀年,則此圖必非滉畫,特其為德裕見客,或流傳有緒耳。至楊榮謂其時武宗欲殺楊嗣復(fù)、李玨,德裕乃率三宰相入見,相與救之。意坐閣所論,必預(yù)計其所以為之解者,圖或為此而作。而圖中客三人服色各依《馬周傳》,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綠,八品九品青,恐非宰相所服。且本傳所謂三宰相,乃德裕與崔鄲、崔琪等詣延英事,即見《楊嗣復(fù)傳》,非德裕外尚有三人,如圖之所畫,是其說又非也。顧就榮所引「德裕為相時,嘗諭御史有事見宰相,必先白臺乃聽,自是無敢輒至閣者」,可知德裕屏絕私謁,偶或見客,便即傳為異事,故《韋夏卿傳》亦有「德裕任宰相,罕接士,唯瓘?fù)垷o間」之語。(瓘,夏卿子。)其實當(dāng)時朝士,若右拾遺封敖、給事中劉濛、膳部員外郎杜牧,自非常見宰相,在德裕何從器之知奇之?《唐書》乃各于其傳著之耶?惟所見之客,至于流播丹青,度其姓名事實,必亦章章在人耳目間,惜千馀年后無從知也。為作兩律紀之。
燕見開東閣,還如政事堂。
圍腰齊搢笏,壓角等施床。
侍女兩鬟立,來賓三坐抗(古浪切。)
唐時參宰相,畫出尚矜莊。
⑴ 「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帶,而后乘馬?!挂姟稄埦琵g傳》。
⑵ 「故事,舍人初詣省視事,回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見《裴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