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武靈王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8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史記》曰:趙武靈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云云。異日王飲酒樂。數(shù)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nèi)其女姓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寵于王。是為惠后。
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
逢天時而生。曾無我嬴。
⑴ ○《史記》趙世家?!读信畟鳌菲??!队[》五百七十?!对娂o前集》四。
遂初賦 西漢末 · 劉歆
《遂初賦》者,劉歆所作也。歆少通詩書,能屬文,成帝召為黃門侍郎、中壘校尉、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歆好《左氏春秋》,欲立于學官。時諸儒不聽,歆乃移書太常博士,責讓深切,為朝廷大臣非疾,求出補吏,為河內(nèi)太守。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五原太守。是時朝政已多失矣,歆以論議見排擯,志意不得,之官,經(jīng)歷故晉之域,感念思古,遂作斯賦,以嘆征事,而寄己意。
昔遂初之顯祿兮,遭閶闔之開通。
蹠三臺而上征兮,入北辰之紫官。
備列宿于鉤陳兮,擁太常之樞極。
總六龍于駟房兮,奉華蓋于帝側(cè)。
惟太階之侈闊兮,機衡為之難運。
懼魁杓之前后兮,遂隆集于河濱。
遭陽侯之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得玄武之嘉兆兮,守五原之烽燧。
二乘駕而既俟,仆夫期而在□。
馳太行之嚴防兮,入天井之喬關(guān)。
歷岡岑以升降兮,馬龍騰以超攄
舞雙駟以優(yōu)游兮,濟黎侯之舊居。
滌蕩以慕遠兮,回高都而北征。
劇強秦之暴虐兮,吊趙括于長平。
好周文之嘉德兮,躬尊賢而下士。
駕駟馬而觀風兮,慶辛甲于長子。
哀衰周之失權(quán)兮,數(shù)辱而莫扶。
執(zhí)孫蒯于屯留兮,救王師于途吾。
過下虒而嘆息兮,悲平公之作臺。
背宗周而不恤兮,茍偷樂而惰怠。
枝葉落而不省兮,公族闃其無人。
曰不爨而俞甚兮,政委棄于家門。
載約屨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為履。
寶礫石于廟堂兮,面隋和而不視。
始建衰而造亂兮,公室由此遂卑。
憐后君之寄寓兮,唁靖公于銅鞮。
越侯田而長驅(qū)兮,釋叔向之飛患。
悅善人之有救兮,勞祁奚于太原。
何叔子之好直兮,為群邪之所惡。
賴祁子之一言兮,幾不免乎徂落。
雙美不必為偶兮,時有羞而不相及。
雖韞寶而求賈兮,嗟千載其焉合?
昔仲尼之淑圣兮,竟隘窮乎蔡陳。
彼屈原之貞專兮,卒放沈于湘淵
何方直之難容兮,柳下黜而三辱。
蘧瑗抑而再奔兮,豈材知之不足。
揚蛾眉而見妒兮,固丑女之情也。
曲木惡直繩兮,亦小人之誠也。
以夫子之博觀兮,何此道之必然。
空下時而矔世兮,自命己之取患。
悲積習之生常兮,固明智之所別。
叔群既在皂隸兮,六卿興而為桀。
荀寅肆而顓恣兮,吉射叛而擅兵。
憎人臣之若茲兮,責趙鞅于晉陽。
軼中國之都邑兮,登句注以陵厲。
歷雁門而入云中兮,超絕轍而遠逝。
濟臨沃而遙思兮,垂意乎邊都。
野蕭條以寥廓兮,陵谷錯以盤紆。
飄寂寥以荒?兮,沙埃起而杳冥。
回風育其飄忽兮,回飐飐之泠泠。
薄涸凍之凝滯兮,茀溪谷之清涼。
漂積雪之皚皚兮,涉凝露之隆霜。
揚雹霰之復(fù)陸兮,慨原泉之淩陰。
激流澌之漻淚兮,窺九淵之潛淋。
颯凄愴以慘怛兮,戚風漻以冽寒。
獸望浪以穴竄兮,鳥脅翼之浚浚。
山蕭瑟以鹍鳴兮,樹木壞而哇吟。
地坼裂而憤忽急兮,石捌破之巖巖。
天烈烈以厲高兮,廖??窗以梟牢。
雁邕邕以遲遲兮,野鸛鳴而嘈嘈。
望亭隧之皦皦兮,飛旗幟之翩翩。
迥百里之無家兮,路修遠而綿綿。
于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奮武靈之精誠。
攄趙奢之策慮兮,威謀完乎金城。
外折沖以無虞兮,內(nèi)撫民以永寧。
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懼于竺寒。
攸潛溫之玄室兮,滌濁穢于太清。
反情素于寂漠兮,居華體之冥冥。
琴書以條暢兮,考性命之變態(tài)。
運四時而覽陰陽兮,總?cè)f物之珍怪。
雖窮天地之極變兮,曾何足乎留意。
長恬淡以歡娛兮,固賢圣之所喜。
亂曰:□幽潛德,含圣神兮。
抱奇內(nèi)光,自得真兮。
寵幸浮寄,奇無常兮。
寄之去留,亦何傷兮。
大人之度,品物齊兮。
舍位之過,忽若遺兮。
求位得位,固其常兮。
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⑴ 《水經(jīng)·泌水》注作「險峻」
⑵ 本作「起攄」,從《文選·赭白馬賦》注改。
⑶ 《文選》張華《答何劭詩》注作「暗」
⑷ 本作「回」,從《文選》班彪《北征賦》注改。
⑸ 本作「之」,從《文選》班彪《北征賦》注改。
⑹ 本作「書琴」,從《文選》何劭《答張華詩》注,陶潛《經(jīng)曲阿詩》注《歸去來辭》注,石崇《思歸引》注乙轉(zhuǎn)。
⑺ 《藝文類聚》二十七,《古文苑》。
主父不達,骨肉還相薄。
買臣困樵采,伉儷不安宅。
陳平無產(chǎn)業(yè),歸來翳負郭。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賢豈不偉,遺烈篇籍。
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
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⑴ ○《文選》二十一?!额惥邸肺迨??!对娂o》二十九。
送蔡山人(744年) 盛唐 · 高適
引用典故:買臣 主父
東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獨未逢知音。
識者閱見一生事,到處豁然千里心。
看書學劍長辛苦,近日方思謁明主。
斗酒相留醉復(fù)醒,悲歌數(shù)年淚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買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無所似,看爾崩騰何若為。
樂府古題序(案:丁酉。):詩訖于周,離騷訖于楚,是后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怨、嘆、章、篇、操、引、謠、謳、歌、曲、詞、調(diào),皆詩人六義之馀。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軍賓、吉兇、苦樂之際。在音聲者,因聲以度詞,審調(diào)以節(jié)唱,句度短長之數(shù),聲韻平上之差,莫不由之準度。而又別其在琴瑟者為操引,采民氓者為謳謠,備曲度者,總得謂之歌曲詞調(diào),皆斯由樂以定詞,非選調(diào)以配樂也。由詩而下九名,皆屬事而作,雖題號不同,而悉謂之為詩可也。后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蓋選詞以配樂,非由樂以定詞也。而纂撰者,由詩而下十七名,盡編為樂錄、樂府等題,除鐃吹、橫吹、郊祀、清商等詞在樂志者,其馀木蘭、仲卿、四愁、七哀之輩,亦未必盡播于管弦明矣。后之文人,達樂者少,不復(fù)如是配別,但遇興紀題,往往兼以句讀短長,為歌詩之異。劉補闕之樂府,肇于漢魏。按仲尼學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齊犢沐作雉朝飛,衛(wèi)女作思歸引,則不于漢魏而后始,亦以明矣。況自風雅至于樂流,莫非諷興當時之事,以貽后代之人,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于文或有短長,于義咸為贅剩,尚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焉,曹、劉、沈、鮑之徒時得如此,亦復(fù)稀少。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fù)倚傍。余少時與友人樂天、李公垂輩,謂是為當,遂不復(fù)擬賦古題。昨梁州見進士劉猛、李馀,各賦古樂府詩數(shù)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余因選而和之。其有雖用古題,全無古義者。若出門行不言離別、將進酒特書列女之類是也,其或頗同古義。全創(chuàng)新詞者,則由家止述軍輸、捉捕詞先螻蟻之類是也。劉李二子方將極意于斯文,因為粗明古今歌詩同異之音焉。
將進酒,將進酒。
酒中有毒酖主父,言之主父傷主母。
母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
(一作佯)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
旁人知妾為主說,主將淚洗鞭頭血。
(他雷反)(一作摧)主母牽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
將進酒,酒中無毒令主壽。
愿主回恩(一作思)歸主母,遣妾如此由(一作事)主父
妾為此事人偶知,自慚不密方自悲。
主今顛倒安置妾,貪天僭地誰不為。
秦婦吟(883年3月) 唐末至五代 · 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cè)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借問女郎何處來,含嚬欲語聲先咽。
回頭斂袂謝行人,喪亂漂淪何堪說!
三年陷賊留秦地,依稀記得秦中事。
君能為妾解金鞍,妾亦與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閉金籠教鸚鵡。
斜開鸞鏡懶梳頭,閑憑雕欄慵不語。
忽看門外起紅塵,已見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倉惶,朝士歸來尚疑誤。
是時西面官軍入,擬向潼關(guān)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盡道賊軍來未及。
須臾主父乘奔至,下馬入門癡似醉。
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
扶羸攜幼競相呼,上屋緣墻不知次。
南鄰走入北鄰藏,東鄰走向西鄰避。
北鄰諸婦咸相湊,戶外崩騰如走獸。
轟轟輥輥乾坤動,萬馬雷聲從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烘烔。
日輪西下寒光白,上帝無言空脈脈。
陰云暈氣若重圍,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氣潛隨帝座移,妖光暗射臺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
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
東鄰有女眉新畫,傾國傾城不知價。
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
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
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
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
妝成只對鏡中春,年幼不知門外事。
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
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昨日良媒新納聘。
琉瓈階上不聞行,翡翠簾間空見影。
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
仰天掩面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鄰少婦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綠。
已聞擊托壞高門,不覺攀緣上重屋。
須臾四面火光來,欲下回梯梯又摧。
煙中大叫猶求救,梁上懸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鋸,不敢踟躕久回顧。
旋梳蟬鬢逐軍行,強展蛾眉出門去。
萬里從茲不得歸,六親自此無尋處。
一從陷賊經(jīng)三載,終日驚憂心膽碎。
夜臥千重劍戟圍,朝餐一味人肝膾。
鴛幃縱入豈成歡,寶貨雖多非所愛。
蓬頭垢面狵眉赤,幾轉(zhuǎn)橫波看不得。
衣裳顛倒言語異,面上誇功彫作字。
柏臺多士盡狐精,蘭省諸郎皆鼠魅。
還將短發(fā)戴華籫,不脫朝衣纏繡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魚為兩史。
朝聞奏對入朝堂,暮見喧呼來酒市。
一朝五鼓人驚起,呼嘯喧爭如竊語。
夜來探馬入皇城,昨日官軍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里,朝若來兮暮應(yīng)至。
兇徒馬上暗吞聲,女伴閨中潛生喜。
皆言冤憤此時銷,必謂妖徒今日死。
逡巡走馬傳聲急,又道官軍全陳入。
大彭小彭相顧憂,二郎四郎抱鞍泣。
沉沉數(shù)日無消息,必謂軍前已銜璧。
簸旗掉劍卻來歸,又道官軍悉敗績。
四面從茲多厄束,一斗黃金一升粟。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
六軍門外倚僵尸,七架營中填餓殍。
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
采樵斫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
內(nèi)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來時曉出城東陌,城外風煙如墨色。
路旁時見游奕軍,坡下寂無迎送客。
霸陵東望人煙絕,樹鎖驪山金翠滅。
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墻匡月。
明朝曉至三峰路,百萬人家無一戶。
破落田園但有蒿,摧殘竹樹皆無主。
路旁試問金天神,金天無語愁于人。
廟前古柏有殘?zhí)Y,殿上金爐生暗塵。
一從狂寇陷中國,天地晦冥風雨黑。
案前神水咒不成,壁上陰兵驅(qū)不得。
閑日徒歆奠饗思,危時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
寰中簫管不曾聞,筵上犧牲無處覓。
旋教魘鬼傍鄉(xiāng)村,誅剝生靈過朝夕。
妾聞此語愁更愁,天遣時災(zāi)非自由。
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
前年又出揚震關(guān),舉頭云際見荊山。
如從地府到人間,頓覺時清天地閒。
陜州主帥忠且貞,不動干戈唯守城。
蒲津主帥能戢兵,千里晏然無戈聲。
朝攜寶貨無人問,夜插金釵唯獨行。
明朝又過新安東,路上乞漿逢一翁。
蒼蒼面帶苔蘚色,隱隱身藏蓬荻中。
問翁本是何鄉(xiāng)曲,底事寒天霜露宿?
老翁暫起欲陳辭,卻坐支頤仰天哭。
鄉(xiāng)園本貫東畿縣,歲歲耕桑臨近甸。
歲種良田二百廛,年輸戶稅三千萬。
小姑慣織褐絁袍,中婦能炊紅忝飯。
千度倉兮萬絲箱,黃巢過后猶殘半。
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風吹白虎。
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捲土。
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萬家。
朝饑山上尋蓬子,夜宿霜中臥荻花!
妾聞此父傷心語,竟日闌干淚如雨。
出門惟見亂梟鳴,更欲東奔何處所?
仍聞汴路舟車絕,又道彭門自相殺。
野色徒銷戰(zhàn)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
適聞有客金陵至,見說江南風景異。
自從大寇犯中原,戎馬不曾生四鄙。
誅鋤竊盜若神功,惠愛生靈如赤子。
城壕固謢教金湯,賦稅如云送軍壘。
奈何四海盡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
避難徒為闕下人,懷安卻羨江南鬼。
愿君舉棹東復(fù)東,詠此長歌獻相公。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撫盈歌 唐末至五代 · 韋莊
鳳縠鴛綃,霞疏兮綺寮。
玉庭兮春晝,金屋兮秋宵。
愁瞳兮月皎,笑頰兮花嬌。
羅輕兮濃麝,室煖兮香椒。
鑾輿去兮蕭屑,七絲斷兮泬寥。
主父臥兮漳水,君王幸兮云軺
鉛華窅窕兮秾姿,棠公肸蚃兮靡依。
翠華長逝兮莫追,晏相望門兮空悲。
鼎賦 北宋 · 吳淑
夫鼎者,鑄九牧之金而調(diào)五味者也。
夏氏象物,鄭人鑄刑。
魯有壽夢之賄,衛(wèi)有孔悝之銘。
危見魚游,妖聞雉升。
逸少之紀書跡,張陵之刻丹經(jīng)。
識元常之受賜,嗟主父之見烹。
爾其形觀附耳,象聞?wù)圩?,或刻以萬壽,或文之五熟。
則有陸遜破備,蕭何紀功。
或云昧旦以猶怠,或云三命而益恭。
王孫滿之責楚子,臧哀伯之諫魯公。
復(fù)聞扛自項王,舉由秦武,遺以子產(chǎn),旌夫魏祖。
既表太師之名,亦為王商而鑄。
爾其銅簴生毛,玉璜出渭,見彼汾陰,齊于泗水,列之柏寢,陳而礿祭。
動之而必資九萬,舉之而亦須十二。
既不汲而自盈,亦不炊而常沸。
得美陽者表厥尸臣,鑄荊山者當乎天紀。
出有莘而見負,行罽賓而未已。
梁武之寫仙經(jīng),楚子之求分器。
觀象犧《易》,利金玉之貞;
致用王家,有崇貫之異。
雀賦 北宋 · 吳淑
伊翩翻之小鳥,實瑤光之下淪。
既目之曰憑霄,亦號之為嘉賓。
變化嘗聞于入水,翔集更見于依人。
則有報楊寶而銜環(huán),為王祥而入帷。
或出昆丘,或產(chǎn)條枝。
嘉不疑之頌,美公干之詩。
探而反之,既稱于齊景;
慎所從也,蓋聞諸仲尼。
至若奚奴長嘯,河南幼射,樓上既憂于廉范,斗下亦驚于思話。
亦有狎異類于寒嶺,綴五彩于邯鄲,降含章之禁闥,銜靈寶之仙篇。
又聞彈以明珠,化為黃玉,郭璞之占集雞,楊宣之知覆粟。
呈藻翰乎永安,翔皓羽于東園。
挾彈見莊辛之說,沽衣聞少孺之言。
東萊傳巨公之異,西域有班超之貢。
巢桂樹而成篇,集不其而作頌。
亦有生三河而鼓翅,出貝多而善舞。
聞集肩于潘樂,見入懷于唐祖。
流火既聞于太伯,探鷇亦傳于主父。
茍逍遙于蕃籬,又安知夫鵬舉!
主父仲舒容不得,未知賓閣是何人(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一七四)。
共 18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