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谷

共 8 首
答王薄正叔 北宋 · 王令
七言律詩
當年論友笑常情,誰使風波忽沸騰。
自有赤心包白日,竟無綺語敵青蠅。
重來赭面還如火,自許清誠卒似冰。
反覆來篇卻堪嘆,待將遺恨寄朱繩。
彼雪晚何淫,乘時橫此臨。
必將滋及物,自合大為霖。
也道春來好,何馀臈后陰。
冬冥誠不道,蒼帝亦何心。
俗口誇同粉,愚觀謂似琳。
獨于平處薄,不似險中深。
逆吹爭為力,凌寒苦助侵。
落疑天未悟,壓恐地難任。
蟄戶開重墐,冰魚上復沉。
欲開花謾妒,垂死草奚禁。
短韻徒堪嘆,憑君附入琴。
⑴ 原校:一本作坐見
① 原作黃,據(jù)明本改
木落不去根,水流常背源。
木落方病寒,尚覆本根溫。
水流忘由來,散亂(原校:一本作漫)卑濕牽。
讀子二思詩,起予二者言。
木實類君子,老有孝感(原校:一本作慕)存。
水亦(原校:一本作乃)人跡然,動由名利牽(原校:一作作動為世俗纏)。
使我父母感(一本作感我父母恩),一夕身百翻。
人世但可悲(原校:一本作人生徒可悲),小官何足言。
情義有相奪,心跡固(嘉業(yè)堂本作因)(原校:一本作已)分。
勉之多自寬,行見西歸轅。
⑴ 原作蒙,據(jù)明本改
夜長夢反覆,百瞑百到家。
歲計晚未(原校:一本作難)成,客愁與日加(原校:一本云客悲同日增)
長途千萬門,何地容我過(原校:一本作車)
而子壯亦貧,與余同一歌。
形骸飫饜城市勞,思得遠去與俗逃。
借來馬病行欲倒,著鞭迫急翻奔跳。
連綿半日走十堠,急雨隨濕衣與袍。
到家覓火烘衣濕,亟書名紙揮墨毫。
由來道同志易合,顧人謂我此(原校:一本作子)可交。
形穢向逢珠在側(cè),聯(lián)坐愧用狗續(xù)貂。
喜愛常令對面月,招延不許他有庖。
玄談直抵世不到,大論許致君為堯。
喧呼脫落(原校:一本作路)笑絕倒,中樂不肯旁誚嘲。
久孤得聚(原校:一本作助)氣遂振,張目視人皆么么。
促席捉手坐接膝,不肯放去逾分宵。
平明懶睡未及起,稠疊仆足煩見招。
披囊示我文數(shù)紙,晚霞爛漫新晴霄。
魂迷心醉不敢議,畏伏縮若鼠見貓。
同騎疲(原校:一本作瘦)馬遠眺望,獨止不進須連鑣。
江東山水雅豐富,熟視若在圖畫抄。
嶙峋高疑地作限,浪(原校:一本作浩)渺遠若天不包。
是時高秋鱸可鲙,愛欲棄綬同魚舠。
直道有知私自賀,生平郁結(jié)數(shù)日消。
笑顏(嘉業(yè)堂本作言)快意面改色,食飲愜足腸生膋。
今之腐儒不可洽,欲近俗氣先腥臊。
尋常語我我不聽,視如秋月鳴蜩蟧。
數(shù)日忽得正叔語,溫玉摐(原校:一本作縱)擊金相敲。
胸懷坦儻氣焰大,天馬斷轡鯨橫濤。
惜乎偶會復促別,歸鞭行袖交相飄。
還家日益無聊賴,口久不語如著膠。
畏人常先走木猭,得食每后殘?zhí)殷?div class="csewcek" id='poem_sentence_26_68324_comment'>
飄風西來歲月晚,寒壓天面低不凹。
一夕濃霜死(原校:一本作洗)群翠,病若火逼毛發(fā)焦。
鳴鴻南飛(原校:一本作歸)地得暖,鴉(原校:一本作雛)烏暮去林有巢。
使人對之亦自感,平時乃此窮途號。
百憂叢侵方寸亂,頂發(fā)不癢手自搔。
時時強酒期自醉,不忍把筆私成騷。
近嫌文字不足學,欲出簡札臨淵拋。
惟思邊堠愿得到,耳靜意若聞金刀。
安得鐵馬十數(shù)萬,少負弩矢加矛腰。
力在快戰(zhàn)不愿守,直令疻斗而血鏖。
東西南北四問罪,使人不敢誣天驕。
增尸為城骨筑壘,滴血釁地塵不囂。
歸來再拜賀太平,亟出敵(嘉業(yè)堂本作虜)首都城梟。
如何壯志不可遂,窮愁壓挫朱顏彫。
因君知我故道此,以代面語相喧呶。
⑴ 原作志,據(jù)嘉業(yè)堂本改
⑵ 原作丈,據(jù)嘉業(yè)堂本改
⑶ 原校:一本作把筆不忍
微生不過人,氣力兩眇么
力學失自謀,徑古與(明本作趨)今左。
病世相陷賊,樹性期剛果。
豈不中是時,然亦未嘗過。
奈何眾好殊,未語咻已夥。
倀倀獨何之,云云(嘉業(yè)堂本作去去)銳亦(原校:一本作易)挫。
忠言不售耳,直面屢得唾。
怒目瞋以環(huán),謗口焰而(原校:一本作如)火。
出門先自羞(原校:一本作慚),有衣恍疑裸。
過市不成步,傴僂侔鱉跛。
周旋不出扉,迷若蟻循磨。
人惡固為甚,自厭近亦頗。
媚世定有術(shù),欲學從誰可。
必也泥自售(原校:一本作信),恐由此始禍。
賢子遠相問,幸有以教我。
得報速是宜,翹企不容坐。
細羽爭飛翠蔓長,窗間留影點綃光。
寧知臂朽專蜩翼,但見心精妙楮芒。
詩學蟲魚增舊譜,藥圖草木驗仙方。
請君放筆開高臆,縱意云龍五色章。
平江水鄉(xiāng),蚊蚋坌集。
予方窮居,日以為苦,因裒腹笥,得蚊事廿有七。
古圣賢無一言之褒,是為可誅也,作《誅蚊賦》。
其詞曰:
惟朱明之肇序兮,迨白藏之紀時。
火流金而方熾,露漱玉而易晞。
眷羲和之自東,起咸池(日所出處。)而徂西。
邁崦嵫以頓轡,歸蒙汜而匿暉。
旋群陰之綽綽,襲夜氣之索索。
爰有黍民(《古今注》號蚊蚋為「黍民」。),出于廬霍。
呼朋引儔,訝雷車之殷殷(聚蚊成雷,見前書。);
填空蔽野,疑云陣之漠漠(梅圣俞詩云。)。
利觜踰麥芒之纖,狹翅過春冰之薄。
其賦形而至眇,其為害而甚博。
非泰山之能負(《荀子》:虻負山。),詎九牛之可搏(《漢書》:搏牛之虻。)?
較爾力以何施,念爾欲而甚約。
飲不過于滿腹,性無饜而肆蠚。
若乃皓魄之亭亭,萬木之欣欣,悼永晝之執(zhí)熱,徙綠蔭以怡情。
遽見侵而稍稍,復輕飏以營營(白鳥營營,見下注。)
念炎熇之未去,曾須臾而靡寧。
伺人于燕息,則東家之夢何緣而見姬旦;
嬲人于尊俎,則《鹿鳴》之燕何由而娛嘉賓(宋子京有蚊蚋嬲人之句。)?
以是而肆毒于人,何名乎仁?
載引其類,載鼓其翅,但知進而忘退,不顧害而貪利。
葬仙鼠之腹而莫追莫悔,投秋蟲之網(wǎng)而自捐自棄。
沖郁攸而致燔,望銀缸而還墜。
以此而速禍于己,孰名乎智?
仁既不足以強名,智又不足以自蔽,徒肆情以饕餮,競鼓吻而唼噬。
宜先哲之永嘆,謂通夕而不寐
慨蠢蒙其何識,亦炎涼而絕義。
故有蓀壁琰?,椒房璇題。
疏寮豁其文綺,繡甍煥其陸離。
圍鮫綃以云障,焚椒蘭而霧迷。
乃戢翼以遠遁,縱含毒而莫施。
以貴嬪之被寵而不噆不螫(《南史·孔貴妃傳》。),畏長遜之當路而莫近莫窺(《南史》孫長遜本傳。)。
其或柴扉槿居,蓬室桑樞,方親闈之定省,政黌堂之卷舒,或漂流于羈旅,或促迫于郊墟。
乃引利喙以競進,共逞貪心而自腴。
致晉室孝子獨嘗以身(《晉書》展勤云云。),而高郵貞女莫全其軀(高郵有露箸小娘子廟。)。
嗟乎蚊乎!
貴者要者既屏息以遠止,貧者賤者又窮欲而紛如。
顧余躬而何較,念爾虐其有馀。
其間別種,稟性尤酷,實尖其嘴,實斑其腹,實細其身,實豐其毒。
感變化于天工,載惆悵于羽族。
仙禽遠害必翔于九皋,神鳥覽輝乃集于王谷。
傳信之雁目斷而莫至,報喜之鵲日聆而不足。
此固曠然而難見,爾乃頹然而難逐。
可憐爾之輕而翾,不恥人之厭且辱也。
蓋嘗究厥譜系,考于典籍,實蚩尤之馀孽,始涿鹿之誅殛。
僅存膚血之遺馀,致茲種類之蕃息(見《幽冥錄》。)。
或別派于腐壞,或聚族于幽濕。
惟可夜游,鮮從門入。
驟致身于云臺而羽翼翾翾,遽逞威于河內(nèi)而人馬籍籍。
但類非于華胄,實盡銜于毒螫。
宜見憎于世俗,夫豈間于今昔!
惟小日之昏昏,臥柏寢而挹挹。
念白鳥之阻饑,褰翠幮而聽入(見《金樓子》。)
曾丑類之莫去,宜豎刁之僭逼。
此鑒既明,汝惡既極,將不復汝容而搏之,特吾一振手之力爾。
固又將驅(qū)空中之蛂,挫汝之精(空中有物,其名為蛂,),聞蚊虻之聲則挫其精。
僇江東之鷏,而不復孕汝之形。
舉所謂蚋者而族烹于秦鑊(秦謂蚋。),取所謂蚊者而筑觀于楚廷(楚謂蚊。)。
永滅蚩尤之裔,庶使天下之為人臣者得以安其君;
大慰勤猛之志,又使天下之為人子者得以寧其親。
不復使無用之物、無窮之毒存于世,此《誅蚊賦》之所以名也。
⑴ 日所入山也,見《離騷》。
⑵ 日所宿處也,見《選》雜體詩。
⑶ 《古今注》以蝙蝠為仙鼠,羅隱賦謂蜘蛛為秋蟲。
⑷ 老子曰:「蚊虻噆膚,則通夕不寐。」見《莊子》。
⑸ 《鹖冠子》:「云臺之高,蚊蚋適以翾翾。
⑹ 《古今注》:河內(nèi)有人嘗見黍米許大人馬滿地,取火燒之,皆化蚊蚋飛去。
⑺ 《爾雅》:江東呼鷏為蚊母,此鳥吐蚊,因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