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乃賢

共 3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賈生蘊奇略,徒步西上書。
昊天有正命,傷哉杞人愚。
鵬翼垂云來,魂氣與之俱。
晁氏竟寂寂,主父復何如。
襄陽孟處士(一作浩然),拂衣歸故山。
放浪巖壑深,流詠遺人間。
舉袖巖(一作林)花落,擊楫江鷗還。
羊公何墮淚,水聲日潺潺。
梅生一尉卑(一作微),喋喋正天紀。
洗心洞玄化,削跡棄(一作無)妻子。
龍變孰能(一作為)馴,蟬蛻乃真止。
松回風泠泠,水落石齒齒。
虞卿舌轉(zhuǎn)丸,揣事精微茫。
艱危見交態(tài),窮愁名益光。
黃金散逝水,白璧凝飛霜。
丈夫有定志,得失非預防。
仲連匡世姿,揮手卻秦軍。
捲袂停白日,登車抗浮云。
射書誠草草,孤城生死分。
辭榮敦薄(一作厚)俗,矯抗離其群。
凍樹回青陽,羈禽競新哢。
喧喧人語浮,稍稍春事動。
澄心絕芳華,小睡足幽夢。
夢覺天宇新,朝光集飛棟。
游塵逐平皋,秀色翳榛莽。
油云互東西,郁抑不能雨。
昭蘇在玄功,竟夕復延佇。
何當抉其巔,振翮窮委羽。
遠客芳草思,湛湛天外舟。
坐令親知疏,低徊此淹留。
古樹擢奇石,清流匯芳洲。
素心諒有在,胡不為茲游。
至正十一年八月既望,太史宇文公、太常危公,偕燕人梁處士九思、臨川黃君殷士、四明道士王虛齋、新進士朱夢炎與余,凡七人,聯(lián)轡出游燕城。覽故宮之遺跡,凡其城中塔廟樓觀臺榭園亭,莫不徘徊瞻眺,拭其殘碑斷柱,為之一讀。指廢興而論之,余七人者,以為人生出處聚散,不可常也。邂逅一日之樂,有足惜者,豈獨感慨陳跡而已哉。各賦詩十有六首以紀其事,庶來者有所徵焉。河朔外史乃賢序。
落日燕城下,高臺草樹秋。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
滄海誰青眼?空山盡白頭。
還憐易河水,今古只東流。
鈞州陽翟縣南有山曰三峰,昔我睿宗在邸,嘗統(tǒng)兵伐金,與其三將完顏合達、移剌蒲兀、完顏斜烈等鏖戰(zhàn)山下。敗其軍三十萬,而金亡矣。今百馀年,樵牧往往于沙礫中,得斷槊遺鏃印章之類。至正五年嘉平第二日,予自鄰城將上京師,道出陽翟,夜宿中書郎郭君彥通私館。感父老之言而作歌曰:
落日慘淡黃云低,懸崖古樹攢幽溪。
三峰山頭獨長嘯,立馬四顧風凄凄。
溪邊老翁行傴僂,勸我停驂為君語。
山前今日耕種場,誰識當年戰(zhàn)爭苦。
金原昔在貞祐間,邊塵四起民彫殘。
燕京既失汴京破,區(qū)區(qū)恃此為河山。
大元太子神且武,萬里長驅(qū)若風雨。
鏖兵大雪三將死,流血成河骨成堵。
朱鸞應瑞黃河清,圣人啟運乾坤寧。
當時流離別鄉(xiāng)井,歸來白發(fā)歌承平。
曠野天寒霜簌簌,夜靜愁聞山鬼哭。
至今壟上牧羊兒,猶向草根尋斷鏃。
論功衛(wèi)霍名先收,黃金鑄印身封侯。
英雄半死鋒鏑下,何人酹酒澆荒丘。
注:余比修國史,睹三峰之役,金師三十五萬來拒戰(zhàn),我?guī)煵粩?,軍于山之金溝。其軍?shù)重圍三峰,而中夜大雪,金人戈戟弓矢,凍纏莫能施。我?guī)熞还臍炛允墙鹑四懧?,不復?zhàn)矣。易之作歌辭,豪健激昂,而奕奕有思致,殆與三峰長雄。置之《樂府鐃歌》間,揚厲無前之盛績,良無愧也。晉寧張翥題。
⑴ 金將亡,新鄉(xiāng)河清,鼓山鳳出,應國朝開基之兆。
共 3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