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后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拄笏高齋日幾回,西山秋斲玉崔嵬。
誰分使者連環(huán)去,卻掩仙人射的來。
石作長庚懸露掌,云為閶闔倚天臺。
緣君句好新題在,不為桃花路始開。
杰閣雙林開,余輝薄天樹。
炯炯含元精,巍巍托飛步。
緬惟經(jīng)始時,西臺淚空注。
遙招柴市魂,近息崖門怒。
物議滋狐疑,孤懷阻猶豫。
正直髯將軍,一氣群賢聚。
遂以忠臣心,永作法王護(hù)。
下眺望鄉(xiāng)臺,夷齊舊隱處。
在昔辟蠶叢,至今剩鐵墓。
四山何蒼蒼,惆悵夕陽暮。
⑴ 聞澹大師建閣時,欲以祀明殉難諸人。后以人言中止,改祀關(guān)侯,下祀李文定公兄弟。
⑵ 丹霞山初買自李文定公,后以歸澹師。
雙溪絕句七十首 其四 (乙未至丙申) 清 · 汪由敦
七言絕句
誰遣名園駐總?cè)?,花開翻映繡旗紅。
牙簽零落三千卷,墻角燎(平聲)衣雜馬通(石蓮公別墅在村北董文敏題曰書種堂中有霽園朋石齋慎馀齋多名花奇石后防守?fù)?jù)為營尋頹廢)。
金陀一夢愴馀情,蚤雁聲中子獨行。
骨肉倍當(dāng)珍現(xiàn)在,文章底要太分明。
剩憐處士鶴為子(厚石以仲子為桐石后。),真羨水仙梅是兄(謂彡石。)。
蚤晚方壺酬勸足,我來沙席可容爭。
⑴ 感庚午夏秋間事,時令弟桐石下世已二年矣。
快雪堂帖聯(lián)句(乾隆辛丑) 清 · 弘歷
七言排律
堂成隔歲瀛洲鐫石墨之華宴啟先春繡野積豐年之玉名帖將鐫給札坐起清風(fēng)新韶試掃烹茶吟聯(lián)白雪在昔榜題馮氏兩字?jǐn)嗾掳胬珍弥萑袎壕韺毑貣|晉千馀年留一札之真品藻西清廿八字列三希之首瓣香好在鴻爪如新片羽堪珍鵝群肯換繼茲而八十一牘方圓圭璧因形閱今凡百四十春變化煙云過眼屬以疆吏陳詞采自閩人遐購爰釐甲乙后先之次第重排更予裁量廣狹之形模合度文清漫漶戈铓頓復(fù)初觀石補(bǔ)奇零梨棗因之附錄由是庭開西苑徑朗周除仿淳化之成規(guī)踵石渠之韻事廊腰環(huán)砌儼新披筆陣之圖軒額璇題待更和陽春之曲親賢并賜瑤緘擎百笈之多卷冊分裝珠貫葉五聲之序字霏瓊屑家奉銀鉤由晉人以迄元人必衷二王之筆始快雪而終松雪適符三白之占昨朝正而衣點千官誰工謝賦今臘瑞而云同萬里徵協(xié)汜書乃者景對時晴兆符嘉谷奏賡音于八伯?dāng)?shù)應(yīng)經(jīng)星申曲宴于重華潤垂寶露行分珠玉慶茲均喜雨之亭澤普和甘勉矣躋卿云之陛
快雪堂成己亥年,三冬望雪正憂煎。
何期庚子霏元旦(御制),更喜嘉平?jīng)汛筇?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⑴。
土德徵祥占鳳紀(jì),金穰普順葉羲編(今歲??干在辛歲支在丑)
律筒氣備兩春應(yīng),歲筦韶開十日前(十一日立春)
太液瑩冰環(huán)曲坐,重華晁旭肆長筵。
班齊紫閣名蕃集(臣英廉),仗轉(zhuǎn)黃圖宿衛(wèi)旋。
吉語驗豐民有慶,元音出震帝庸先(聯(lián)句用一先韻)
風(fēng)回舞憶南榮敞(臣嵇璜),衣點情還左個聯(lián)。
茶浥三清甘遍渥,詩程七字例仍沿。
書倉賡屢昌辰次,墨寶藏希典午傳。
翻拓詠吟難指屈,拈毫摹仿愧神全(內(nèi)府舊有快雪堂法帖曾臨寫全部)
忽看初刻馮家版,側(cè)想曾移閩海船
撫缺任珍殘棗勒,剜訛終誚混珉鐫(黃氏復(fù)將木刻翻勒石背頗有訛舛)。
塵封向乏操觚拭(臣和珅),氈裹憑教置驛遄(黃氏得是石后子孫不能守前督臣楊景素因貰之以獻(xiàn)上以舉關(guān)翰墨故弗之卻)
事計從頭經(jīng)再徙,帙披生面許重湔。
浮云過則誠多矣(臣永貴),永晝娛茲詎舍旃。
真跡弁因閱世久,嘉名錫為兆秋虔。
香融蟬翼霄垂露(臣蔡新),輝映紅梁宿列躔(堂成排嵌命以石版廊壁)。
修短分行渾雁齒,縱橫結(jié)體總鸞翩。
輯兼四代彬彬爾,序別五聲秩秩焉(帖本五冊以宮商角徵羽標(biāo)序)。
廿有一斯人之?dāng)?shù),八旬二乃帖其然。
時晴自合為引領(lǐng)(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御制),晚熱洵堪作比肩(晚熱帖)。
理慰投緘豁幽思,候寒枉札報佳眠(極寒帖云旦極寒得眠助反側(cè)想小爾)
月臨夏首頻行藥,雨冷秋中乍擘箋(秋中帖雨冷足下各可耳)。
玉潤筆端完幅在,珠光東里二書連(感情帖有得足下二書語)。
敕排樂毅鵝群儷,疏習(xí)鐘繇躉尾駢(羲之臨鐘繇力命還示二疏及丙舍帖)。
貞觀賜貽中令本,永和會感右軍篇。
評之或謂雄而秀,刷處猶誇俊且妍。
潑沈三三追迅鵠,鎪瓊兩兩摭零鈿(王羲之十三行二本并列)。
藝師曇??遵家學(xué)(21),翰綜瑯琊得妙筌(22)。
叔洽草書觀薤倒(承問帖系草書),世將飛白悟針懸。
參軍法亦烏衣最(23),信本真能赤幟搴(24)
論著卜商昭日月(25),興尋張翰韻林泉(26)。
潭州詣擅越州繼(臣羅源漢),季海鋒爭渤海偏(27)
大理告身儕若訥(28),元和新腳樣公權(quán)(29)。
拾遺心正箴規(guī)切(30),蒙詔詞嚴(yán)囑托捐(公權(quán)蒙詔帖云親情囑托誰肯響應(yīng))
諸體平原推卓斝,萃函明遠(yuǎn)寄纏綿(31)。
?溝夏鎮(zhèn)游蹤轉(zhuǎn)(臣謝墉),采石秦淮闊思牽(32)
贊檢文殊陳乞脯(太保帖有乞鹿脯及細(xì)檢文殊贊語),節(jié)逢寒食住征鞭(33)。
旋風(fēng)驟雨奇張陣(34),律寺齋廚靜悅禪(高閑此齋帖)。
南渡上皇唐國表(宋高宗書毛詩唐風(fēng)),西臺御史洛城宣(35)。
君謨棨戟誠超眾(36),僉郡郊燔特致蠲(37)。
壁上紗籠鴻沒爪(蘇軾天際帖書蔡襄等題壁詩),座間妝靚鶴梳煙(38)。
歸來登覽陶辭續(xù)(39),醉后淋漓旭技專(墨戲帖云承要墨戲須醉乃作)。
霧苦濤驚覘變化(40),泡空夢幻付因緣(伯誠帖蓋慰季常者季常陳慥字)。
乳茶一臼試燈夜(展慶帖言上元夜游并借茶臼臣達(dá)椿),面酒雙壺錄別天(41)。
攜缽云根流水活(42),筑庵山麓剪茅圓(惟清帖云清于舊山筑庵獨?。?/span>。
丹青御榻經(jīng)營到(米芾書丹青引臣錢載),殿院家庖款接便(43)。
漫詫指揮呈省牒(復(fù)官帖中敘復(fù)官指揮),頓令眼界擴(kuò)言詮(烏帽帖云靜洗黃塵眼界花)。
交馳朝使將迎擾(44),圖繪天王翊拱闐(僧繇帖云收僧繇所畫天王像)
朱草金沙補(bǔ)其闕(45),丹陽閏月確乎顛(閏月帖為芾寓丹陽時上時宰書)。
左丞箋賀三出一(46),內(nèi)翰刺留往復(fù)還(內(nèi)翰帖不得披晤留刺云云)。
閤晚圍爐怡逸賞,穎尖入劑發(fā)醲研(47)。
桐杉蔭密偕椿柳(48),蘭芷馨聞并蕙荃(九歌帖中蘭芷蓀蕙諸香草疊見)。
歌侑夫君巫祝楚,績揚元舅碣銘燕(49)。
贄申翠榧雕奩小(50),訊附紅蕖畫幀鮮(51)。
安撫改差遲郢境(52),閑邪述德及漳阡(53)。
秋冬涉歷供舒卷(54),敘跋參差定廓填(55)。
越鉅集樞識收四(56),晉唐元宋歲逾千。
品裁每詡?cè)菖_董(57),薈鑒難矜涿郡銓(謂馮銓)
木刻何時終覺脆,石模此日較稱堅(58)
原文匣弆存夫朔(59),睿藻霞標(biāo)冠厥巔。
數(shù)典懷抒詩疊闡(60),劭農(nóng)實副記精甄(61)。
騰椷璀璨铓沖斗(臣倪承寬),展葉繽紛錦濯川。
臚案色增巖壑勝(帖成行宮頒發(fā)各處名勝陳設(shè)),襲裝恩賚子孫延(62)
軒羅眾妙楹嵌琰(63),堂署三希額榜璇(晉三希堂法帖所刻唐以來墨跡甚夥)
廊庋雙鉤揭蘊古(欽定淳化閣帖首題寓名蘊古四字),亭擎八柱肖承乾(蘭亭八柱帖)。
聚茲體勢循戈趯(臣陸費墀),式以型模逮槧鉛(64)。
工落林丞翚采煥,奏赍疆吏玉花娟(65)。
吹豳什欲諧周雅(臣孫士毅),調(diào)琯聲須協(xié)舜弦。
稽古猶虞鄰?fù)嫖?,撫今惟是凜臨淵。
更思好惡尤宜慎,不脛致斯豈足賢(御制)。
⑴ 上年初冬至入臘連得瑞雪積至盈尺麥田融透允符三白之瑞
⑵ 正月十二月兩度立春并溥春祺臣三寶
⑶ 甲午以四庫全書聯(lián)句庚子以四庫全書薈要聯(lián)句臣福隆安
⑷ 王羲之快雪帖與王獻(xiàn)之中秋帖王珣伯遠(yuǎn)帖皆希世之珍因名所藏室為三希堂
⑸ 昔年曾將快雪帖摹入三希堂法帖中其墨跡歷年題詠書冊中殆遍
⑹ (帖為涿州舊臣馮銓摹勒上石)。(御制)
⑺ 此帖石刻馮銓子孫不能守鬻于黃氏航歸閩中
⑻ 顏真卿蘇軾米芾帖中有木刻三版尚未失真
⑼ 馮銓所集諸帖始自義之快雪真跡因名快雪堂帖
⑽ 圣上以快雪名堂寓綏豐之意仰見銓人于游藝之中皆關(guān)民事非如馮之僅以名跡寶重也
⑾ 此刻始王羲之終趙孟頫晉唐宋元名跡略備臣梁國治
⑿ 是帖自羲之以下共二十一人為帖八十有二
⒀ 自慰帖有理有大斷其思豁之令盡之語
⒁ 四月五日帖后繼以追尋帖中有服散語臣德保
⒂ 前后羲之諸札頗多殘闕惟官奴玉潤帖首尾完善
⒃ 樂毅論小楷褚遂良奉敕排類臣曹秀先
⒄ 褚遂良臨蘭亭為唐貞觀時賜高士廉本
⒅ 趙孟頫評羲之書雄秀之氣出于天然臣周煌
⒆ 米芾書結(jié)體飄逸自謂刷字尤善臨摹右軍徽宗嘗賞為俊人
⒇ 岳珂跋米芾臨書如雙鵠并翔今所臨王羲之書凡九帖
(21) 是帖所載獻(xiàn)之尺牘凡五帖臣周元理御制
(22) 王洽仁愛帖王氏諸從皆能書洽為羲之從弟書斷引羲之云弟書遂不減吾是也
(23) 王廙甘雪昨表平復(fù)三帖廙字世將嘗為太傅掾參軍工草??飛白右軍之亞
(24) 歐陽詢字信本宣和書譜稱詢真書為翰墨之冠
(25) 卜商帖云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
(26) 張翰帖即敘季鷹秋風(fēng)起思鱸魚事有吾本山林間人語
(27) 歐陽詢潭州人封渤海男徐浩越州人字季海
(28) 徐浩書試大理評事兼鐘離令朱巨川告云敕左衛(wèi)兵曹參軍莊若訥等蓋當(dāng)時數(shù)人同一告也
(29) 劉禹錫詩有柳家新樣元和腳之語指柳法也
(30) 公權(quán)為拾遺時常以筆諫穆宗有心正則筆正語臣阿肅
(31) 顏真卿書首載明遠(yuǎn)帖其鄒游帖亦兼寄明遠(yuǎn)
(32) ?溝夏鎮(zhèn)采石秦淮皆明遠(yuǎn)鄒游二帖中記從游及敘別地又有佳制帖云不得重別情深惘然
(33) 天氣帖天氣殊未佳定成行否寒食只數(shù)日得住為佳
(34) 懷素高坐帖奔蛇走虺驟雨旋風(fēng)諸語蓋以自喻草書字勢也臣董誥
(35) 李建中為西臺御史有洛陽城闕百花風(fēng)詩帖
(36) (蔡襄字君謨宋四家書之首此帖有遣使持書棨戟之下輒邀行舸光臨云云)。(御制)
(37) 經(jīng)年帖云郊燔甫近天氣變寒書尾署致僉郡司門
(38) 杭州帖記周韶事有胡楚詩淡妝輕素鶴翎紅之句
(39) 軾嘗和陶潛歸去來辭茲登臨帖亦有歸老故邱語臣福長安
(40) 怒濤帖苦霧收殘文豹別怒濤驚起老龍蟠
(41) 辱教帖送別廷平郭君其末云酒兩壺以飲從者
(42) 黃庭堅岳云帖云八德水清且美又云亂云根眾峰里掬與斟隨器耳
(43) 翼日帖致提刑殿院有來日家庖早飯之語
(44) 詔使帖朝廷遣詔使將迎旁午郡縣已不勝擾臣曹文埴
(45) 三枝朱草出金沙云云為芾自題詩此帖與僧繇諸石刻俱闕易以木板因命內(nèi)府選工補(bǔ)刻石版以成完善
(46) (左丞帖與閏月及介至帖三種筆法相近蓋一時所書也)。(御制)
(47) 臘雪帖閱古南閤向火團(tuán)古物賞雪又云筆如命納二枝醲墨入之乃用
(48) 弊居帖環(huán)居桐柳椿杉垂蔭一畝臣沈初
(49) 燕然山銘芾書惟九歌及此銘小楷工整夫君元舅皆見帖中
(50) 張即之壽履帖云有微贄色線翠小榧各小掩臣汪永錫
(51) 薛紹彭欲出帖云芙蓉在從者出都后得之又云長幀即不愿看橫卷即略示之
(52) 吳琚附書帖交割安撫司職事廿日方得改差劄子且在郢州境上伺候回降
(53) 趙孟頫書閑邪公傳云徙居彰德遂葬臨漳
(54) 趙孟頫臨蘭亭并十三跋跋中有秋冬之間及日數(shù)十舒卷語臣紀(jì)昀
(55) 案孟頫攜獨孤長老所贈定武蘭亭入都自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起至十月三日虎陂跋共十一跋同日復(fù)臨蘭亭一本后又有二跋一云余北行三十一日款云七日書計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恰三十二日是以蘭亭臨本在第十一跋之后也
(56) 帖中所收元以前書家跋語六人除柳公權(quán)趙孟頫各自有帖外周越程鉅夫虞集鮮于樞凡四家
(57) 明董其昌精于賞鑒所刻戲鴻堂帖收前諸帖甚多是刻經(jīng)董其昌題跋者凡有四處臣金士松
(58) 快雪帖石版長短寬窄不一且有木版三段因命內(nèi)府善手重摹勒石前詩云渴損陰寒識顏筆怒濤苦霧見蘇詞漫誇朱草愧五色更詡珊瑚收一枝即檃括補(bǔ)刻諸帖中句也
(59) (匣弆木板既為題句仍置堂中復(fù)以快雪堂記并木版及補(bǔ)刻石版拓本聯(lián)裝成卷有補(bǔ)新用以成全部弆舊還教識此詞之句)。(御制)
(60) 由來御題疊韻七言長句二首有匣衍志數(shù)典廊圍乍喜畢探奇之句
(61) 廑慮御制快雪堂記以時玉望殷民依而祥霙疊應(yīng)恰為名實相副云
(62) 王公大臣及圴內(nèi)廷翰林外省督撫學(xué)政等蒙頒賜
(63) 各家上以內(nèi)府所藏法書自褚遂良以下勒石為墨妙軒帖臣陸錫熊
(64) 復(fù)內(nèi)府向刻諸帖已集大成今是帖釐定完善用以津逮儒林嘉惠海內(nèi)
(65) 昨冬各省奏報得雪自三四寸至七八寸不等并有盈尺者普沾渥澤實兆豐登
贈實齋(辛亥) 清 · 翁方綱
五言律詩
韓門蘭雪侶,不得共函開。
獨爾仙壇客,胸蟠古篆來。
林深舞雩詠,泉響暴書臺。
一片龔邱石,同岑洗綠苔(實齋昨辨李陽冰書庚公碑「??」字,同勒名于石后。)
書禮器碑后(癸亥) 清 · 翁方綱
小歐陽著仇紼書,郙閣頌字摹本殊。
寥寥千年著于錄,誰見當(dāng)日親操觚。
衡方碑憶訪汶上,末行小字平原朱。
番陽誤入采石例,豈識書者來門徒。
古人質(zhì)實不矜炫,偶然附見文之馀。
湯盤孔鼎照萬古,安陽貨幣伊誰摹。
岐鼓于今媲雅頌,籀史果孰稽韓蘇。
煌煌孔庭戟門刻,永壽禮器森疇圖。
其文及陰并兩側(cè),其芒戴斗躔千珠。
力或兼鈞勒奔馬,纖逾絲發(fā)輕黍銖。
方圓準(zhǔn)概倏百變,勁為卓立妍為紆。
兌戈垂矢不一手,瓦原玉兆知有無。
奇哉果著七人作,山陽金鄉(xiāng)師曜奴。
亦以小字附石后,勢與陰側(cè)相盤拿。
最奇補(bǔ)書更雄肆,砮機(jī)石鏃金仆??。
但未某行某也系,使我再拜增踟躕。
后來李潮韓蔡輩,一波一策能爾如。
焉得鸞回勢聳處,直到鳥跡神來初。
自古神工不留訣,后世仿像徒虛誣。
昌黎漫爾笑姿媚,重離何自開佃漁。
爾日講堂經(jīng)待勒,諸方篆未喧鴻都。
蘭臺漆書敢私臆,蔡侯麻紙但樹膚。
側(cè)想金絲殿庭際,鐘磬柤豆籩禁??(即「壺」字。)。
署名得職此碑末,何啻壇闕給掃除。
熹平項題我親剔,紫云武闕唐拓俱。
更上彝器款識補(bǔ),遠(yuǎn)矣?xùn)|序西房儲。
千秋仰止向往處,低佪禮器以此乎。
逴?之思傳億載,日日贊誦追華胥。
三十年前江子笈,郭生油素濡猶濕。
何人截作半剡璋,葉君得之囊什襲。
考是溫公與侄書,爾日通鑒編初輯。
洛中展墓省兄時,問視儀等兒曹執(zhí)。
汝何寧州戀一官,忘卻老親七八十。
若箴若詈三百字,今我讀之猶悚立。
既使朝家申孝義,何減孺子鳴歌泣。
字字仍皆莊楷出,鑒槁憑誰篋收拾。
有似坡題墨妙石,亦供半硯丹黃裛。
半硯翻滋贗本開,此緘那覓傳家集(坡書《墨妙亭》詩石后半段亦為人截作硯,然有真贗二本矣。)。
停云帖寶太師書,葉君儻惠鉤摹急。
江家笈秘人何在,夏縣苔濃綆還汲
還君半硯裝吾軸,感舊知新重增悒。
南屏峰影小磨厓,閑有家爻隸誰及。
⑴ 溫公書用本縣紙,見《邵氏聞見后錄》。
萬峰如繡,怪白狼河外,天幕重展。
一折黃流濺浪處,誰識山川平遠(yuǎn)。
馬踏層冰,舟橫斷葦,我已津梁倦。
鼉身飛跨,一鞭又刷霜岸。

猶是舊日王庭,荔陽檀石后,幾回龍戰(zhàn)。
東澗西瀍曾作室,來往神州冠弁。
照影思渾,濯纓疑濁,極目羲輪轉(zhuǎn)。
浮蹤何事,百年愁憶鄉(xiāng)縣。
恁重檢、玉奩佳事,粉指痕留,露華猶濕。
老輩風(fēng)流,傳家畫本媵丹碧(大令為籜石后人。)
漫驚烽火,攜嬌女、山居蕭瑟。
竹屐練裙,曾侍硯、蕓箋親擘。
愁說。
婿鄉(xiāng)回首處,鶯脰淚波堪挹。
種松人去,便雪裹、秾桃都折。
付蕭郎、彩筆相思,重證取、花紅圓月。
況看蘭筍森森,仍是綠陰時節(jié)。
⑴ 所畫有松竹蘭筍、木筆芍藥及雪里桃花。又有題句云:「屋西舊種數(shù)竿竹,喜見春來新筍生。為語兒曹休掘取,日長留得午陰清。」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