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廬陵人,字抑之。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禮科給事中,上疏言罷礦稅、釋囚、起廢三事。累遷刑科給事中,劾遼東稅使高淮激變,得撤還。泰昌元年,廷議三案,言崔文升、李可灼當(dāng)斬,方從哲當(dāng)勒還故里,張差謀逆,不可蔽以瘋癲。官至工部侍郎。天啟二年,引疾去。維基
蕭近高(1555年4月8日—1630年11月24日),字抑之,號九生,江西廬陵縣(今江西省吉安市)人。萬歷乙未進士,官位最高曾到工部侍郎。萬歷十九年辛卯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舉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被授予中書舍人職位。擢升為禮科給事中。職位多次變動后成為刑科都給事中。因自己請求外出任官,被任命為浙江右參政,爾后升遷為按察使。之后因為抱病而離任。返回后起任為浙江左布政使。他在所到的地方皆因品行高尚而聞名。泰昌元年(1620年)被征召為太仆寺卿。明光宗暴病而亡之后,官員們在朝廷上議論「紅丸案」,蕭近高稱崔文升、李可灼應(yīng)當(dāng)被斬首,方從哲應(yīng)勒令其返回家鄉(xiāng),張差謀逆一事證據(jù)確鑿,不能因為他瘋癲而免于懲罰。之后他歷任工部左侍郎、右侍郎。天啟二年(1622年)冬天,因為染病而離任。天啟五年冬(1626年),被起用為南京兵部,并擬定為左侍郎。他極力推辭卻不被允許。當(dāng)時魏忠賢勢力龐大,蕭近高不愿意出任官職,拖延了很久,被給事中薛國觀彈劾而失去職位。崇禎初年,官職恢復(fù),卻逝世于家中。著作有《三草集》。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新喻人,字象尼。萬歷間進士,授武選郎中。天啟中三疏諫止魏忠賢在宮內(nèi)操練閹兵,再疏劾忠賢。先被排擠出外,忠賢又矯旨勘問,謫戍死。維基
施天德(1578年9月18日—1625年),字胤尼,號見石,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施天德早年家貧嗜學(xué),孝順父母有名聲,中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第三十六名,三十五年(1607年)禮部會試中式第三十一名,成丁未科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任刑部觀政,同年六月外任潮陽知縣,同考鄉(xiāng)試,取錄名士,三十八年調(diào)任休寧知縣,開辟田地贍養(yǎng)文士,又捐俸賑濟孤苦無依者,逢初一、十五在朱子講堂、梅林書院教授諸生,縣人被他所為感動,讓他配祀朱子。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施天德升任兵部車駕司主事,四十七年(1619年)升為車駕司員外郎,次年(1620年)再升為武選司郎中,期間忤逆客氏,曾三次上疏明熹宗內(nèi)操,又彈劾魏忠賢為何得配祀,用心處理三案,遭崔呈秀及魏忠賢怨恨。天啟元年(1621年)他外任河南右參政、徐淮兵備道,在當(dāng)?shù)胤烙咨徑唐鹗?,二年?622年)奏績時因為病情加劇告歸,旨內(nèi)有「候病痊京堂起用」的命令;四年(1624年)補官陜西參政,同年十二月因為東林黨被彈劾聽勘,五年(1625年)正月遭魏珰誣陷,以不謹(jǐn)例閒住回籍,三月就因汪文言獄事被削奪誥命逮問,追索贓銀五千兩,謫戍邊境含冤而死。魏珰敗亡,刑科都給事中薛國觀于崇禎元年(1628年)為他請恤,得旨免去贓銀、恢復(fù)誥命,按例追贈大理寺卿,至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后裔施維煥請求,知縣張景蒼讓他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王維周(16世紀(jì)—1624年),字世皇,號繡嶺,湖廣襄陽府襄陽縣人。王維周是萬歷十年舉人王應(yīng)期之子,萬歷四十年(1612年)的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士,登第十天后得知父親在云南去世,立刻前往奔喪,辭謝他人贈送的賻儀,說:「先靈有知,他一定不想我剛登第就弄污素履。」服喪完畢后獲授行人,四十七年(1619年)出使諭祭金溪王府,只接受書畫的饋贈,回朝后必定上報民間疾苦、吏治得失。天啟三年(1623年)他和盧時泰、李恒茂、丁一鳴、薛國觀、范紹序、李魯生、楊炳考選給事中,次年(1624年)與薛國觀同補戶科給事中,不久去世,孫子王貽貞由貢生任職澧州學(xué)正。
人物簡介
董羽宸(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原孚,號邃初,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董羽宸是嘉靖二十九年進士董傳策的堂弟,在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舉人,到四十一年(1613年)成進士,獲授浙江馀姚知縣,遷云南道御史,改為巡視山東,遣散徐鴻儒的黨羽;又巡按順德、永平、保定、河間,駐守通州。他上陳劉之綸不善于作戰(zhàn),結(jié)果劉之綸一如他所料敗死,并升任順天府府尹。之后董羽宸自光祿卿升官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因為忤逆薛國觀遭貶謫為南京尚寶丞,削籍歸鄉(xiāng)。清兵攻至上海,他出門迎降;到隆武帝繼位,起用他為南京吏部左侍郎,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張居(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吉甫,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居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獲授太平推官,訟獄明斷,因雙親逝世回鄉(xiāng)服喪;服喪結(jié)束后在衛(wèi)輝府起用,任內(nèi)抑壓世族首領(lǐng),清除惡黨,貴戚行為都收斂。之后考選庶吉士 ,升任翰林院檢討,侍讀經(jīng)筵,氣度莊重。后來張居疏論薛國觀時被中傷,貶謫為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弘光帝繼位后擢任詹事府右中允。南京淪陷,他投降清朝,但很快歸鄉(xiāng)杜門,自立墓銘,雕刻后而收起它。有人勸他出仕,他說:「我已經(jīng)是古人了。」在山居住三十年后去世,虛齡八十四歲。
人物簡介
魏照乘,字仲玖,號瑤海,河南滑縣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授金鄉(xiāng)縣知縣,天啟二年四月考選,授兵科給事中,首疏乞增武科會額以備將材,彈劾贊畫何棟如。升禮科左給事中,五年四月升為吏科都給事中,七月引疾乞歸。崇禎繼位,復(fù)原官,升太常寺少卿,擢僉都御史、巡撫江西。崇禎十一年(1638年)官至兵部侍郎。崇禎十二年(1639年)薛國觀將其與張四知、姚明恭引薦入閣,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直文淵閣,加太子少傅,進戶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其在位四年,才能庸劣,屢遭論劾,十五年因疾去職。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超之,號念生。萬歷四十四年進士。由知縣升工部主事,改兵部職方司。會天變,偕同官草疏代尚書請省刑薄斂,大忤魏忠賢。崇禎改元,進太仆寺少卿,內(nèi)閣輔臣薛國觀怨其不附己,擢山西、湖廣巡撫皆不用,謝病歸,卒于家。
字廷禮,長洲人。維基
王升(生卒年不詳),字超之,明末官員。南直隸松江府上??h(今屬上海市)人。王升是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丙辰科進士。授浙江山陰縣知縣。天啟四年(1624年),任順天府固安縣知縣。入朝為工部主事。崇禎年間,擢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史??,號镕古,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六月授陜西西安府推官,天啟四年與七年兩次擔(dān)任本省同考官。崇禎元年(1628年)考選,授任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不久告病。二年起補山西道御史,三年巡視南城,管理皇城,本年巡按淮揚,六年管理京營,七年加俸一級,管京營。明史載其為官無行,善結(jié)納宦官,為王永光死黨。巡按淮、揚期間,侵佔庫中贓罰銀兩十馀萬。攝巡鹽政,又貪污前任張錫命所存庫銀二十馀萬。及以少卿家居,檢討楊士聰彈劾吏部尚書田唯嘉收受周汝弼八千賄賂任延綏巡撫,史??參與其中,又揭發(fā)史??搜刮鹽課之事。史??得旨自辯,于是功訐楊士聰,鹽課之事則請敕淮、揚監(jiān)督中官楊顯名核奏。不久,張錫命之子張沆、給事中劉焜芳再次彈劾史??侵佔有據(jù),又揭發(fā)其勒索富人于承祖萬金之事。事發(fā),史??則遣家人重金賄賂,圖謀改舊籍。毅宗怒,將史??革職。史??緊急攜帶巨金入都,求助薛國觀。商議之后,即上疏攻劉焜芳及其弟炳芳、煒芳。及楊顯名核疏上,力為史??辯解,只有六萬兩無法抵賴,史??下獄。會有兵事,獄久不結(jié),死于獄中。京師人傳言史??所貪巨資皆為薛國觀所有,并有家人為證。國觀扔盡力辯解,稱史??為黨人搆陷,毅宗不聽。
人物簡介
【生卒】:?—1640 【介紹】: 明順天府漷縣人。李銘誠子。崇禎中父卒,當(dāng)嗣爵,與庶兄國臣爭產(chǎn)。國臣言愿以父遺資四十萬輸軍助餉。時大學(xué)士薛國觀請勒勛戚助軍餉,帝詔借餉如國臣言,國瑞不能應(yīng),帝怒,奪爵。國瑞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