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路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天臺也。桐柏也。代謂之天臺。真謂之桐柏。此兩者同體(一作出)而異名。同契乎元。道無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談。則無是是。無非非矣。而稽古者言之。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金庭宮。即中右弼王喬子晉之所處也。是之謂不死之福鄉(xiāng)。養(yǎng)真之靈境。故立觀有初。強(qiáng)名桐柏焉耳。古觀荒廢。則已久矣。故老相傳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壇址五六。厥跡猶在。洎乎我唐。有司馬鍊師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觀。蓋以光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綏我國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臨千仞之馀。背陰向陽。審曲面勢。東西數(shù)百步。南北亦如之。連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樹郁郁。四時(shí)并青。大巖之前。橫嶺之上。雙峰如闕。中天豁開。長澗南瀉。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懸流。望之雪飛。聽之風(fēng)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樹珠條可攀也。仙花靈草。春秋互發(fā)。幽鳥清猿。晨暮合響。信足賞也。始豐南走。云嶂間起。剡川北通。煙岑相接。東則亞入滄海。不遠(yuǎn)蓬萊。西則浩然長山。無復(fù)人境。總攬奧秘。郁為秀絕。苞元?dú)庖曰斐伞f?zhèn)厚地而安靜。非夫神與仙宅。仙得神營。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構(gòu)天尊之堂。晝?nèi)沼性莆迳8§\其上。三井投龍之所。時(shí)有異云氣。入堂復(fù)出者三。書之者記祥也。然后為虛室以鑿戶。起層臺而壘土。經(jīng)之殖殖。成之翼翼。綴日月以為光?;\云霞以為色?;ㄉ⒔鸬亍O阃ㄔ獦O。真?zhèn)H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師。孰能興之。鍊師名承禎。一名子微。號曰天臺白云。河內(nèi)溫人。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后。祖晟。仕隋為親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興為朝散大夫襄州長史。名賢之家。奕代清德。慶靈之地。生此仙才。以為服冕乘軒者。寵惠吾身也。擊鐘陳鼎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業(yè)。學(xué)神仙之事。科箓教戒。博綜無所遺。窈冥夷希。微妙詎可識。無思無為。不飲不食。仰之彌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彌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練識。贍學(xué)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練師蘊(yùn)廣成之德。睿宗繼黃軒之明。齋心虛求。將倚國政。侃侃然不可得而動也。我皇孝思維則。以道理國。協(xié)帝堯之用心。寵許由之高志。故得放曠而處。逍遙而游。聞鍊師之名者。足以激厲風(fēng)俗。睹鍊師之容者。足以脫落氛埃。以慈為寶。以善救物。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允所謂名登仙格。跡在人寰。奧不可測矣。夫道生乎無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而作萬物。故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為天下貴。況絕學(xué)無憂。長生久視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階也。行道之階。非山莫可。故有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教將奚依。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元門既崇。不名厥功。朝請大夫使持節(jié)臺州諸軍事守臺州刺史上柱國賈公名長源。有道化人。有德養(yǎng)物。嘗謂別駕蔣欽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頌。后代何觀。乃相與立石紀(jì)頌。以奮至道之光。其辭曰。
邈彼天臺,嵯峨崔嵬。
下臨滄海,遙望蓬萊。
漫若天合,呀如地開。
煙云路通,真仙時(shí)來。
顧我鍊師,于彼瓊臺。
鍊師鍊師,道入元微。
噏日安坐,淩霄欲飛。
興廢靈觀,鍊師攸贊。
道無不為,美哉輪奐。
窈窈茫茫,通天降祥。
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四皓廟(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茅焦脫衣諫
巢由昔避世,堯舜不得臣(“巢由”二句:巢由,巢父、許由之并稱,傳說為唐堯時(shí)隱士。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巢父者,堯時(shí)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shí)人號曰巢父。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瘬羝溻叨轮??!保?/span>。
伊呂雖急病,湯武乃可君。
四賢胡為者,千載名氛氳。
顯晦有遺跡,前后疑不倫。
秦政虐天下,黷武窮生民。
諸侯戰(zhàn)必死,壯士眉亦嚬。
張良韓孺子,椎碎屬車輪。
遂令英雄意,日夜思報(bào)秦。
先生相將去,不復(fù)嬰世塵。
云卷在孤岫,龍潛為小鱗。
秦王轉(zhuǎn)無道,諫者鼎鑊親。
茅焦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趙高殺二世,先生如不聞。
劉項(xiàng)取天下,先生游白云。
海內(nèi)八年戰(zhàn),先生全一身。
漢業(yè)日已定,先生名亦振。
不得為濟(jì)世,宜哉為隱淪。
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
安存孝惠帝,摧悴戚夫人。
舍大以謀細(xì),虬盤蠖伸。
惠帝竟不嗣(不嗣:沒有子嗣。),呂氏禍有因。
雖懷安劉志,未若周與陳。
皆落子房術(shù),先生道何屯。
出處貴明白,故吾今有云。
⑴ “伊呂”二句:伊呂,伊尹、呂尚之并稱。伊尹名摯,又名阿衡,說商湯以王道,被委以國政,佐湯為相。事詳《史記·殷本紀(jì)》;呂尚,本姓姜,封于呂。尚窮困年老,遇西伯(周文王)于渭陽,后輔佐周武王滅殷。事詳《史記·齊太公世家》。雖,通惟,獨(dú)。清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三:“惟,獨(dú)也。亦作雖。”
⑵ 秦政:即秦始皇。秦始皇姓嬴名政,故稱秦政。
⑶ 嚬:通顰。皺眉頭,表示憂愁或郁悶?!墩滞āた诓俊罚骸皣?,眉蹙也?!?/div>
⑷ “張良”二句:張良,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其先祖五世相韓,秦滅韓,良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得黃石公兵法,輔佐劉邦建立西漢政權(quán),被封為留侯。事詳《史記·留侯世家》。孺子,古代稱天子、諸侯、世卿之繼承人。參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孺子》。屬車,帝王出行時(shí)之侍從車。秦漢以來,皇帝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進(jìn)。宋高承《事物紀(jì)原·輿駕羽衛(wèi)·屬車》:“周末諸侯有貳車九乘,貳車即屬車也,亦周制所有。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div>
⑸ 龍潛:《易·干》:“潛龍勿用?!碧瓶追f達(dá)疏:“潛者,隱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圣人作法言,于此潛龍之時(shí),小人道盛,圣人雖有龍德,于此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北扔魇ト宋丛馄鋾r(shí)或賢才未蒙知遇。小鱗:小魚。
⑹ 王:蜀本、楊本、胡本、類苑作“皇”。
⑺ 鼎鑊親:受鼎鑊之刑。鼎鑊,古代之酷刑,即用烹飪器具鼎鑊烹人。
⑻ “茅焦”句:齊人茅焦冒死諫秦始皇,謂其遷母不孝,諫后即脫衣就刑。秦始皇納其諫,尊為上卿。事詳劉向《說苑·正諫》。
⑼ “趙高”句:秦宦官趙高,本趙國貴族,入秦專權(quán)二十馀年。西元前二○七年,殺秦二世,立子?jì)霝榈?。事詳《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何焯云:“茅焦諫始皇,在未并六國之前?!?/div>
⑽ 劉項(xiàng):劉邦、項(xiàng)羽之并稱。秦末,劉、項(xiàng)等起兵反秦,后劉邦擊敗項(xiàng)羽,建立漢朝。
⑾ 儲貳賓:太子之幕僚。儲貳,太子。
⑿ “安存”二句:孝惠帝,即太子劉盈,呂后所出。戚夫人,劉邦之寵姬,生趙王如意。劉邦以如意類己,欲廢劉盈而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jì),召四皓輔佐劉盈,劉邦廢立之意遂寢。后呂后鴆殺如意,斷戚夫人手足,并去其眼,煇耳,飲以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事詳《史記·呂太后本紀(jì)》。
⒀ 虬盤:如虬龍般盤曲其體,比喻人生不得意。虬,傳說中之無角龍。蠖伸:如尺蠖般伸延其體,比喻人生得意之時(shí)。
⒁ 周與陳:周勃與陳平。周勃,沛(今江蘇省沛縣)人。為人質(zhì)樸敦厚,劉邦以為可成大事,遺言“安劉氏者必勃也”。呂后死,諸呂謀奪朝政,勃以太尉之身份入主北軍,誅滅諸呂,還政于劉氏。事詳《史記·高祖本紀(jì)》、《呂太后本紀(jì)》、《絳侯世家》。陳平,陽武(今河南省原陽東南)人。因劉邦之遺言,于孝惠帝六年(前一八九)為左丞相,呂后元年遷右丞相。呂后死,平與周勃合謀誅諸呂,立文帝。事詳《史記·陳丞相世家》。
⒂ “皆落”句:《史記·留侯世家》:“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共灰滋诱撸艉畋菊写怂娜酥σ??!?/div>
⒃ 屯:艱難。《說文·屮部》:“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div>
詠史(上) 其四 項(xiàng)羽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倚強(qiáng)恃力卻誣天,一樣人心萬萬年。
廣武十條逃得過,烏江政自不須船(自注:漢楚劉項(xiàng)之際,所謂君臣,皆一時(shí)瓦合,非有根株磐石之固。智力相乘,惟利是務(wù),視信義無復(fù)有也。能一朝推戴之則為君,叛殺之即為賊;一言為約,守之則為義,背之則為不義。至其末也,存亡起滅,亦往往而由之??梢姸Y義之心極亂下能忘,而天地鬼神之照臨無時(shí)不在也。)。
自警 明 · 殷奎
七言律詩
生平為學(xué)苦多歧,一寸靈臺尚可持。
肯向二三頻致察,何須五十始知非。
行藏莫昧乘機(jī)速,仁義無妨見效遲。
靜里工夫難著力,盡教動處與防微。
按:醴泉丞楚君汝桓以其先文靖公寶臣先生寄沛令詩墨跡見示蓋從政之格言也今之仕者由之足為良吏矣奎方為童子師無事于政謹(jǐn)用其韻賦此自警因?qū)懠睦W(xué)諸賢友庶得就正于傳士潛夫先生云
城西門掩夕陽柴,剝啄尋常不用排。
況是新篘方滿屋,何妨曳履日登階。
愁來白發(fā)欺簪短,老去黃花有竹偕。
既醉莫嫌詩晚就,行年不似丙丁佳(來詩謂酒好由于運(yùn)好而予以詩好亦由之丙寅丁夘君將來運(yùn)也)。
堯帝仁如天,亦有箕穎抗。
姚黃禪南面(姚黃,牡丹也。),馨德定來讓。
橫枝清濯流,洗耳斯同況(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洗耳。舜玄德升聞。堯禪其位?!疖跋阒隆8杏谏衩??!饒驖扇f方。而箕穎迸其仁。猶東君發(fā)物。而梅獨(dú)先春也?;ㄍ跞魮褴暗露屩F浔赜诿?。而貞操高潔。不與群卉爭芳。其橫枝倒浸于溪水。如許由之洗耳也。)。
君不聞小岷之山連胃婁,雄視西川十二州。
青天萬古走蜒蜿,峰回嶂轉(zhuǎn)無時(shí)休。
劍門峨眉名失勢,白帝鳥鼠俯之如浮漚。
上有許由瓢,世人不得用,直掛月戶三千秋。
蒙泉瀉天奔龍湫,巴溪湲湲學(xué)字流。
淜騰入汶江,萬里滄溟收。
山中老桂色不滓,芝草瑯玕爛成綺。
洞口長回聲利車,盤石但坐煙霞侶。
宋有蘇長公,隋有劉仙子。
探芝斲桂樹,長镵亂云里。
小岷山,巉嶒不可攀。
劉蘇以后人跡復(fù)不到,乃有曾東石,架屋讀易于其間。
平生負(fù)此滄海志,少年訪道青城山。
上飧青城絕璧之流霞,下弄岷峨陰壑之潺湲。
黃熊蒼兕不敢迫,猿狖叫嘯情自歡。
空谷無人行,蘭草復(fù)翻翻。
朅來游人世,十載愁朱顏。
吁嗟乎青山信美,蒙泉亦可以洗君耳。
君胡為乎城市,許由之瓢欲何俟。
終南有捷徑,北山有俗軌。
玄猿獨(dú)鶴煖眼冷眼遙看爾,紅塵白馬有何益。
柴桑不負(fù)陶彭澤,歸來乎曾東石。
喧耳風(fēng)瓢亦亂真,欲傳天下是何人。
箕山有冢吾疑史,圣論何曾失逸民。
謬忝瀛洲選(而晦),慚叨翰苑游(漢之)。
詩書孤往躅(晦),忠孝愧前脩(之)。
綴拾須蘭杜(晦),文章擬炳彪(之)。
圣謨生死以(晦),大道古今(之)
賦與天非嗇(晦),明誠爾不求(之)
有生空逆旅(晦),無地著蜉蝣(之)。
可冀桑榆晚(晦),難堪鬢發(fā)秋(之)。
汲深憂短綆(晦),齊末笑岑樓(之)。
軔豈長途頓(晦),山應(yīng)一簣休(之)。
刮塵明在鑒(晦),磨石玉成球(之)。
托契君同調(diào)(之),談懷我可酬(晦)。
明燈寒夜靜(之),促膝小堂幽(晦)。
歲暮形容在(之),閑中日月悠(晦)。
涓埃期少答(之),海岳詎能侔(晦)。
勖爾無相負(fù)(之),憐渠拙自謀(晦)。
溉根將食實(shí)(之),涉海必操舟(晦)。
上幸逢堯舜(之),身須許傅周(晦)。
圖南風(fēng)借便(之),得玉釣無鉤(晦)
欲展匡君略(之),寧懷抱璞憂(晦)。
言詩非偶爾(之),明月故相投(晦)。
歸僧覺祖乞詩(戊午七月) 明 · 盧守慎
五言律詩
風(fēng)頭不禁掉,霧眼未曾開。
一遇因珍島,翻思舊寶臺。
今朝辭女貴,何日入王來。
不待龍華會,歸魂著砌梅(王來是報(bào)恩地名。而境化寧。為往來所由之路也。家有砌上老梅。故托言之。)。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