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鄭鄤
相關人物:
共 2 位
。
共 9 首
猛虎行
明末清初 ·
阮大鋮
虹下垂,梁之甫,蟠溪赪虺怒如虎。
噴礴天狼驕水弩,行暉黯黯不可指。
孰可犯冠,莫匪蟬緌,莫匪范。
扶桑不旦嘅在余,東海男子長欷歔。
芳樹豈不蠹,黃雀將安居。
乃公食采丹木實,
峚陽
笑語閒咥咥。
客涂有懷吳中故人六首
其六
鄭吉士謙止
明末清初 ·
錢謙益
七言律詩
疏草流傳重石渠,身為教學在田廬。
百篇自可尋師友,一室還堪給埽除。
赤壁襟期風月笛,臺州醞藉畫詩書。
耗磨歲月多能事,莫遣蕭騷鬢發(fā)疏。
陸貢士來復
(武進人)
述昔年代許舍人曦草疏攻
鄭鄤
事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雒蜀交爭黨禍深,宵人依附半東林。
然犀久荷先皇燭,
射隼
能忘俠士心。
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
鬢毛
侵。
愁來忽遇同方友,相對支床共越吟
(庚信哀江南賦年始二毛即逢喪亂)
。
兩先生傳書后
其二
石齋先生黃道周
清 ·
嚴遂成
太極經(jīng)三易洞璣,天文歷數(shù)皇極書。
窮年莫能竟其說,推驗治亂指掌如。
胡乃勃溪屢觸諱,人梟豭狗楊中樞。
至黨
鄭鄤
叱曰佞,曾無一語受帝俞。
南都淪覆事良已,又奉勸進表于衢。
命終丙年冊預定,四服別室毋乃愚。
譬之父母疾不起,惶惶祈禱延醫(yī)巫。
不然吁天以身代,義無坐視野棄諸。
嗚呼,留侯韜略率平淡,卒擒項羽如孤雛。
祥甫
⑴
應真
⑵
所傳授,各乘際會為馳驅。
獨于先生百無效,獄備杖戍身刑誅。
銅山島中懸石室,坐臥養(yǎng)器成大儒。
祗博清名著佳傳,學徒瞻拜生悲吁。
⑴ 鄧姓,劉誠意師。
⑵ 席姓,道士,廣孝師。
漳浦黃忠烈公夫人蔡氏寫生畫卷詩十首
其六
清 ·
全祖望
四言詩
在昔忠烈,就養(yǎng)無方。
輸心
鄭鄤
,以文相臧。
黨人障天,蒙謗堪傷。
惟墨衰子,坐政事堂。
孤臣遠戍,望云旁皇。
書一百卷,皆十八章。
閨中先見,我心所降。
眷為北堂,勿之洛陽。
按:宜男洛陽題曰眷焉北堂勿之洛陽
詠黃石齋斷碑硯
(戊戌)
清 ·
蔣士銓
海鹽張君燕昌著《金石契》,載黃石齋斷碑硯拓本,與裘文達公所藏陽明先生驲丞署尾硯,同是東坡墨妙亭詩刻之遺。背面東北角刻隸書「斷碑」二字,東南角刻「道周」二字小印,中央凹寸許,圓如月,西刻細字銘曰:「身可污,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正面坡書四行,曰「吳越勝事」,曰「書來乞詩要」,曰「尾書溪藤」,曰「視昔過眼」,共十七字,多陽明硯五字。高三寸,廣四寸,此為上截。中尚隔四字,下截乃陽明硯也。今在桐鄉(xiāng)汪氏求是齋中云。
墨妙亭碑幾時斷,我及見聞存兩硯。
前有陽明后石齋,各剪寒云收一片。
陽明之硯歸裘公,我曾賦詩銘旌東。
及今又見石齋遺,四方平正凹其中。
十二字銘心不辱,已拚三年身化玉。
道周小印鈐西隅,久伴孤臣同竄逐。
背十七字坡公書,廣四寸高三寸馀。
較陽明硯多五字,后來寶者同瓊琚。
先生幼年居石室,自號石齋堅以栗。
平臺抗聲辨忠佞,不如
鄭鄤
言真失。
君臣本無際會緣,難以口舌爭賢奸。
豈若龍場驲中住,漓江永戍天公憐。
烏程宜興交射影,多謝吳甡蔣德璟。
國亡虛攤九千兵,碧血丹心愧公等。
嗚呼,文山石友玉帶生,疊山賣卜棲橋亭。
東華門外心如石,血灑殘碑哭孝陵。
木棉花歌
清 ·
凌揚藻
炎徼燒春火云起,長虹下飲赤岸水。
偉哉十丈珊瑚華,蒸天烈地森杈椏。
蠻煙蜑雨黦不得,巍然正色敷滂葩。
曄兮紅靺鞨,掛在
峚陽
枝。
屋烏偶相映,彩傘紛離離。
昆岡燒后紅玉熱,赪龍戰(zhàn)罷金鱗飛。
托身不越句漏土,要向赤日輸精微。
我來樹下三嘆息,親睹東君好顏色。
祝融之宅南離宮,永教壯此文明國。
題楊忠烈公尺牘家書卷
(丁巳)
清 ·
何紹基
應山楊忠烈公以天啟五年乙丑七月死詔獄。越九年癸酉,為崇禎六年,公子之易收錄遺文,經(jīng)
鄭鄤
、游士任先后編訂付梓,是為初刻。至我朝道光十四年甲午,八世孫博平令祖憲重付手民,蓋距公之死二百十年。文集十卷,整比如新。信鬼神呵護之靈,而后世矜式景仰者之幸也。茲卷中尺牘,兩番皆不載于文集。箋簡往來,固不盡存稿。且珰禍方烈,多從毀削。然使得而讀之者,又拾奇珍于尋常耳目之外,其悲且快何如乎?兩札中推重甚至,又有勉作神仙及子房赤松等語,與集中《致王軒箓書》相近,是皆與軒箓札矣。古未有不塵視軒冕而能甘蹈艱危者,顏魯公好道家言,忠烈其同此微尚乎?最后一紙,乃獄中臨危寄子書,與集中互有詳略。蓋恐死后為珰黨所棄匿,故一再書之,致有參差,其鎮(zhèn)定周密,臨危不亂如此,而不意其兩存也。咸豐丁巳秋八月十九日,余晨過虎坊橋湖廣會館,于桉頭見公文集,涼風颯然,靜無塵軌,綽略閱竟。晡過榨子橋,至松筠庵,坐諫草堂茶話,心泉上人忽出此卷相示。一日兩逢,不勝感異。諫草堂者,余所篆,心泉昔年刻楊忠憫公疏稿嵌石于壁處也。忠烈此跡,理宜并壽。心泉雖逃白業(yè),而欽重前賢,為朝紳所?逮。貞珉之勒,其有意乎?吾愿襄事焉。既為篆其卷首,復詩以聲之。
朝讀忠烈集,暮見忠烈字。
使我心骨驚,疑有英靈寄。
壁上劾奸奏,卷中被逮書。
忠肝正氣合,互峙華嵩如。
雅尚托神仙,同心狎云水。
脫屣富貴中,致身湯火里。
絕筆謝親友,蓋示夏與駢。
完得一身事,心并三忠懸。
烏乎兩楊公,遺墨來先后。
幾時付芝鶴,同堂壽瓊玖。
詔獄血影石,柴市典刑刀。
見者不敢玩,矧此親揮毫。
自古有貞臣,不盡工藻翰。
郁郁松筠庵,星光騰夜半。
四月十三日,延陵季子廟演劇賽神,謹步殷外王父會詹公季墓原韻,賦長律一首
清 ·
繆重熙
五言排律
公子留遺壙
⑴
,春申幻舊封。
知音先哲邈,掛劍古風存。
禮讓規(guī)模遠,躬耕氣局敦。
冕旒垂雅度,袍笏肅宏軒。
四字宸書壯
(懸仁皇帝賜讓德光前額)
,三人至德尊
(
明鄭鄤
顏額曰至德第三人)
。
崇臺淩日月,寶碣鎮(zhèn)乾坤
⑵
。
載祀明君詔
(正德五年詔列祀典)
,封侯宋室恩
(宋封昭德侯)
。
扶疏盤古木
(墓前后有古銀杏四株)
,金碧罨朝暾。
氣盛碑能長
⑶
,飆回火弗燔
⑷
。
江潮流繞寺,山色送當門
(寺對面諸山人傳即季子耕田處)
。
綠嫩樓前麥,青濃砌外蓀。
芳蹤多灌溉,仁義每追論。
⑴ 申浦季子墓,周四百馀步。宋知常州軍朱彥表識之。為設像其上。
⑵ 墓碑十字,傳為至圣所書,字大徑尺。唐敕殷仲容摹。大歷十四年,刺吏蕭定刻于丹陽,宋朱彥復摹刻于此。
⑶ 康熙三十年碑為雷裂,寺人合之,今已長成一片,天衣無縫矣
⑷ 乾隆四十年,鄰寺災火及殿角息燄反風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