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項圣謨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8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林處士幽居 元末明初 · 鄭昂
七言律詩
山籬短短徑斜斜,屋子三間竹半遮。
歲饉無僧供菜把,天寒有鶴守梅花。
武陵流水非秦世,姑孰青山落謝家。
共約春晴草芽動,杖藜攜酒踏晴沙。
田按:處抑「天寒有鶴守梅花」句,項易庵寫為圖。國朝入內(nèi)府,編入《石渠寶笈》。乾隆中,彭文勤掌翰林院,以此句課庶吉士,因倩畫工重摹此圖。翰苑諸公多有七言長律題于畫隙,一時輾轉(zhuǎn)傳寫。阮文達則倩李祥鳳為圖,沈文恪則倩宋葆淳為圖,馀皆得寓目焉。
昔者屈原既放。仿偟山澤。作為天問之篇。蓋托于問天。以自紓其憂思感古之懷。其事怪其理淫。而其文特奇甚。其志又可悲也。故先儒亦不以其淫怪而斥之。余嘗讀之。喜其文而賞其志。未嘗不慨然以嘆。端居覽物。乃益有所感發(fā)。遂效其體作一篇。凡造化之玄奧。物理之叢雜。斯文之興喪。道術(shù)之邪正。幽明禍福之故。世道人心之變。參錯繆盭??苫蠖蓱n者。皆舉以為問。句而韻之。而荒誕神怪。與屈子之所已問者一無及焉。總四十章。而為韻者九十有二。以其效天問而作。題曰續(xù)天問云。
問冥冥元化,孰尸其功。
宇宙之變,焉始焉終。
誰信誰詘,而四時成。
誰闔誰辟,而晝夜行。
太虛之大,無外無際。
夫曰無外,而何所窮止。
有外則局,無外則無所系。
有無之極,終焉所詣。
函三之始,萬有泯焉。
何馮馮混混,而二儀分焉。
辟焉而生,闔焉而死。
何天地之大,而有成毀。
前之所終,而后之始。
始終之變,相尋無已。
幾闔幾辟,而有此天地。
清濁肇分,上浮下凝。
何高而不傾,而厚而不崩。
日月之麗,孰陳列之。
山河之奠,孰融結(jié)之。
林林之生,各全其天。
蜚走動植,巨細紛綸。
孰秉其機,而使之然。
日行冬夏,厥涂移焉。
何不恒其德,而或卻或前。
玄穹蕩蕩,無方無所。
而三百六十,孰量厥度。
萬熒之森,孰為其宗。
何經(jīng)緯錯綜,有衡有從。
圜包駛運,機輪無停。
何樞極之貫,厥居有恒。
東南何缺,西北何偏。
何覆載之大,而不得其全。
何水有溫,而火無寒。
海潮盈虛,孰吸孰噓。
二曜代明,靈德相逑。
何偪斗薄蝕,而自瞇其眸。
無為之功,必有其宰。
厥狀何肖,厥居何在。
曰道曰器,為一為二。
上下之分,相去有幾。
于皇明命,是為物則。
何群生均稟,而多慝寡淑。
姚姒明德,上格旁播。
何父子昆弟,獨梗其化。
菑兇之降,寔由人作。
何禹湯之仁,而墊焦為虐。
畀德之豐,必付其位。
何鄒魯之勤,而卒以窮死。
何厚于盜,蹠蹻寵樂。
何仇于仁,顏冉夭厄。
儒明義理,老尚玄默。
西方之教,泯然空寂。
何大道之一,而群言相角。
孰真孰偽,誰順誰逆。
法象無二,術(shù)數(shù)多岐。
倚蓋鳥卵,何說得之。
仙夫養(yǎng)形,制鍊精氣。
胡藐爾之軀,而敢竊天秘。
物化有終,胡獨不死。
浮屠明鬼,言闊而■。
業(yè)報環(huán)回,冥境孔彰。
果有之哉,無亦荒唐。
何天道之正直,而有時而錯。
淫未必禍,善未必福。
武侯盡瘁,興漢于蜀。
胡右彼僭猾,而星精遽踣。
宋氏之顛,飛也奮猷。
胡假壬以逞,忠勇為劉。
三代之英,繼踵比肩。
孔孟之沒,千五百載而寥焉。
何圣賢之生,疏數(shù)相懸。
朱宗博約,陸慕簡易。
何同師孔孟,而旨歸殊致。
源同流異,孰真洙泗。
茫茫大運,何尾何首。
元會之說,曷本曷究。
十二之分,今焉僅午。
何方中之候,而遽爾晦暮。
陟降左右,厥有明言。
而圣賢之沒,果有不亡者存。
檀而肇辟,箕而肇教。
何神圣之墟,而遺風眇眇。
卓卓圃牧,值麗之痡。
何群賢蔚興,而國以不扶。
好惡之倫,今何繆錯。
煦拊驁逆,掊擊貞直。
芝蘭何瘁,榝艾何遂。
鸞鳳何逝,鴟梟何厲。
人心之蔽,曷其能廓。
天理之常,曷其能復。
志士傷時,憂心慬慬。
有問乎天,天胡無聞。
嗟茲嶺之峻極兮,擅雄勝于東域。
勢磅礴以橫亙兮,隔風氣于南北。
月岳助其遠勢兮,主屹為其頭角。
控群山之環(huán)擁兮,若眾輻之輳轂。
列巖岫之攢蹙兮,分洞壑之谺坼。
緣人跡于鳥道兮,架危棧于山脊。
信天險之無敵兮,奚百二之足誇。
緬厥初之開鑿兮,想神鬼之揮呵。
當云壁之未破兮,雖大禹其蹉跎。
人煙絕而不通兮,日月為之蔽遮。
幸天斧之一運兮,役巨靈與夸娥。
鑿萬重之岝嶺兮,開一線之羊腸。
通風日于別區(qū)兮,接輪蹄于夷程。
非神功之所設(shè)兮,孰人力之敢營。
嗟茲嶺之峻極兮,歷萬古以崢嶸。
雖開辟之已久兮,豈險巇之盡平。
哀行旅之冒險兮,幾車摧而馬僵。
愁征夫于絕磴兮,泣行商于危陘。
既畏途之難躋兮,又豺虎之逼人。
苦行役之間關(guān)兮,長掩淚而摧顏。
縱南土之可樂兮,羌不如乎早還。
粵吾生之喜游兮,慕子長之遺塵。
聞南州之佳勝兮,思壯懷之一伸。
乃筮日而戒裝兮,遵修路之漫漫。
凌清漢之洪波兮,歷原陸之綿延。
屆茲嶺而載踰兮,循峻涂之嵚崎。
深林郁以窈冥兮,木森森而樛枝。
日晻昧而不明兮,悲風颯以吹衣。
山鬼聚以嘯號兮,鳥悲鳴而求雌。
憚砯崖之斗石兮,聽飛瀑之奔雷。
松柏摧以顛倒兮,石橫棧而崔崔。
叱余馭以遄驅(qū)兮,馬凌兢而不前。
仆夫眷以零涕兮,余亦為之悽然。
抽長劍以忼慨兮,悟行路之誠難。
幸余轅之不踣兮,卒免脫于險艱。
念向來之經(jīng)苦兮,若初拯于涂炭。
瞻云嶠之迢遰兮,起長思以增嘆。
嗟茲嶺之峻極兮,閱幾代之紛爭。
孰封關(guān)于請丸兮,疇制敵于建瓴。
盡泯泯而莫記兮,同蠛蠓之就滅。
偉圣朝之受命兮,撫三韓于房闥。
施仁澤以囿民兮,陋山溪之固國。
繼列圣之熙洽兮,登太平于二百。
何恬嬉之召寇兮,致狡夷之肆毒。
痛驕將之失策兮,委天險于勍敵。
竟橫潰之莫遏兮,血百萬于兇殘。
撫往事而切齒兮,猶帶憤于江山。
賴天心之悔禍兮,得疆場之再完。
無關(guān)防之譏呵兮,有徒旅之安閑。
繄山河之形勝兮,本無賴于興亡。
不在險而在德兮,信斯戒之孔彰。
若蜀劍與趙陘兮,暨崤函之控?。
豈險阻之不足兮,紛幾喪而幾得。
茍人和之既得兮,即平地而長城。
顧區(qū)區(qū)之一險兮,曾何為其重輕。
吾君赫其耀德兮,躋至治于軒虞。
愿敷衽于帝閽兮,起五丁于黃壚。
拔茲嶺而遠厝兮,夷重阨為坦途。
庶艱阻之悉平兮,人不患乎顛仆。
保民巖以為固兮,絕邊警于終古。
恐茲忱之莫遂兮,溯長風而獨賦。
按:(附識)萬歷丙午歲。外舅仙源公在商嶺任所。余從京城往省之。路出鳥嶺。壯其形勝。遂為賦之。時余方弱冠。讀騷選諸作。蓋有意于古詞賦。而未能成章也。中年嘗發(fā)憤。悉焚少時所作。此稿亦墮郁攸中。已不記其歲月矣。今日偶于故紙堆中。得兒子寫本。不知渠何從得之也。因為一閱。詞多疏蕪。固不足與議于作者之蕃籬。然往往亦有一二語近似者。乃知鈍拙當爾時。已自略知蹊徑。而為之不力。到老無成此。為深可恨也。遂重錄其稿。稍刪定數(shù)語。以示子侄輩云。崇禎丙子孟秋。溪谷識。
朱太史壽母夫人,宜圖萱并及椿者,不忘先公也。詩人敘其意而美之。
圖何以椿,穆然孝思。
圖何以萱,樂此春禧。
維椿永思,維萱永禧。
誰其壽母,令德攸宜。(一章)

維石蘊玉,山則瑞矣。
維水孕珠,川則媚矣。
顯允朱生,誰錫爾類矣。
曰其有母,俾爾昌熾矣。(二章)

子熾而昌矣,母壽而康矣。
芝函有燁,命服有章。
嘉綸孔彰,嶶音斯揚。
顯允朱生,壽母無疆。(三章)

客有幽居空谷,心恥自衒。
庭草不除,荊棘是剪。
抱甕灌園,三十年間。
何所獨無芳草,竊獨愛此幽蘭。
時不免于焚汝,又哀爾之自取。
豈汝身之殫殃,保馨德而無悔。
當其谷風驀地,春雷起蟄。
草木始萌,眾卉爭發(fā)。
閒門要路,一時俱生。
或妒枝葉之猗儺,或詫華色之鮮明。
共流觀而混視,付同腐而莫珍。
爾乃孤寄疏林,獨占芳春。
植物之中,亭毒最純。
孔比德而作操,屈傷時而滋畹。
摽嘉名而不群,擅國香而無伴。
紫莖帶雨,清芬聞于窗畔。
綠葉含露,馀香襲于袖里。
羌世俗之所寶,在群芳而誰比。
是以詠月騷人,對博山而思爾。
服美公子,倚薰籠而待爾。
莫不鉤深而探遠,期百計而必致。
束猗猗之昭質(zhì),付炎炎之丁女。
見成灰而不惜,喜細煙之飛縷。
名曰愛之,其實讎之。
名曰寶之,其實仇之。
乃知速累招尤,自己求之。
名之所存,害亦隨之。
滄浪之歌可聽,自伐之訓豈欺。
象之死,以其齒也。
泉之渴,以其甘也。
倘盛名之加人,鮮不及乎敗禍。
雖然香者蘭也,焚者人也。
焚者宜有罪焉,香者若無罪焉。
若以焚而去香,受時俗之深刺。
是故韜光逸士,遁世君子。
無道則隱,有道則見。
雖不隨世而變化,亦能知時而舒卷。
玆不致山木之自戕,善保身于明哲。
縱外患之橫來,恬不為之榮辱。
茍欲蘭之若玆,雖萎折共亦何傷。
嗚呼,人諱明潔,物忌堅剛。
執(zhí)物方人,其理孔彰。
新莽旌招,龔勝之死傷勇。
黨錮禍慘,清議之士妄動。
自古迄今,蹈仁者非一。
有善如此,而不知自保,寧不為之慨息。
然草木同腐者滔滔,抱香死者何人。
櫟不材而終天年,竊自幸于為薪。
寧復較于自焚,語亦難于同日。
若余德乏馨香,才劣散木。
裂荷為衣,紉蘭為裳。
不愿犧尊,不愿青黃。
懼作當戶之生,慮見秋風之敗。
蘊芝蘭于丹田,用晦明而遠害。
只愿若草木于今日,毋使蘭芷變而為蕭艾也。
孔雀賦(己丑)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① 萬歷己丑秋日本國使臣來獻孔雀命放于西海島
伊圣上之承丕基,闡耿光。
兢兢業(yè)業(yè),十有二霜也。
湛恩溢,茂澤浹。
品物亨,黎烝睦。
八方安瀾,萬化鴻鈞。
仁聲達于中邦,武義動于殊鄰。
粵有日本國王聞風烈,慕圣神。
感大德,仰至仁。
遂命左右,謹以輸忱。
航萬里之洪濤,籠一雙之丈禽。
其禽也應炎離之正氣,奪朱火之明暉。
誕嘉類于鶉虛,孕令德于雷師。
含淑靈之妙質(zhì),包純粹之淳精。
侈雄艷之姱容,偉妖麗之環(huán)形。
性耿介而頗妒,心清迥而自矜。
吁可奇乎其駭人也徒觀其華藻綴繁縟凝,五色彪。
六翮鶯,腹施碧觜渥赪。
撾莎靡,鞦葩榮。
趾抹紺目發(fā)玄,臆拖縹頷藥緗。
穆穆燡燡,其文章也。
奕奕彬彬,其威儀也。
越五年而乃成,高四尺之有奇。
叛斑斕而熠耀,赫爛熳而葳蕤。
至夫燁燁韡韡之姿,榮榮熒熒之狀。
雍容閑暇之度,爓朗駁落之相。
前而視之,繡頸若太山之戢翼。
后而望之,袞背若洛川之刻甲。
歙赩電烻,炳煥星列。
參差鱗交,披敷綺錯。
曾不可乎備論,又何得以殫形。
若乃森森翹翹,尾擢脩莖。
峨峨岌岌,首聳秀角。
緅衿爍爍,蘭茝之滋幽色于楚澤乎。
緋裳英英,菡萏之發(fā)鮮苑于漢池乎。
濃若殷血,淡若肷脂。
光若漸染,章若雕琢。
紋若繢繪,希稠有適。
玄不全緇,緟不多赤。
或振翰而軒跱,灼若露桃之媚春風也。
或蹀足而揚麾,晃若朝日之麗晴空也。
異彩云變,美貌峰生。
詳而察之,奪人目睛。
雖離婁之至明,猶眩矅而莫能昭。
虎頭舐筆而經(jīng)營,悵??惘而不敢描。
此其雄者也,且如婉娩嫵媚嬋娟嬌嬈。
顛雖不冠,態(tài)亦多奇。
纈痕細分,昈點巧施。
班紛紛一毛一羽之間,掞之以碧丹玄黃之綷飾。
龍鱗照爛,未足髣髴。
金絡錦裛,精曜華燭。
亹亹扈扈,郁郁彧彧。
旖旎婀娜煇熿婥?兮,誠可怪乎其烜赫也。
粲爛斐煒熠爚??鞢兮,又足愛乎其陸離也。
東都妙姬,慚絳唇而沮翠眉。
南國佳人,掩羅袖而恥繡衣。
諒瑰瑋而窈窕,殊無物類之可儀。
此其雌者也斯羽毛之最貴,豈凡禽之與齒。
該精華于五采,擅麗美于萬類。
弟五音之鸑鷟,兄九苞之鳳凰。
友綺翼之翡翠,奴繡羽之鴛鴦。
彼鵔鸃之鮮明,與鸂?之離披。
華蟲之錦衣陪鰓,翰音之花冠赫熙。
是尋常于聆瞻,又何姿之可珍。
惟茲靈表之拔萃,若非人間之羽群。
臣愚不識,請問其名。
神雀耶青鳥耶,鵠耶鹓耶鵁鶄耶。
啟物志,獵禽經(jīng)。
搜晉贊,諏漢史。
徵左賦,驗鐘記。
此乃楊氏之子所謂夫子之家禽也,而豈非劉校尉之所謂愛其尾者乎。
是固鰈域之所未產(chǎn)毓,鳀岑之所未翔集。
體牖之所未得聲,身鏡之所未得色。
此日本國之所以獻我王也于是背蠻夷之窮陬,來禮義之樂國。
離呴呴之眾雛,舍嚶嚶之群匹。
遠逼畏以提挈,獨羈旅而飄零。
惟禽鳥之微情,固自樂其所生。
雖青丘之信美,非吾土之所安。
懷瘴海之陽渚,慕昆山之增巒。
想桄榔之春云,戀松桂之曙月。
感疇昔之游處,徒振迅而蹢?。
含代越之悠思,聽笙竽而深蹙。
忽長鳴而延佇,痛故鄉(xiāng)之隔絕。
聲啁噍以悽愴,容憔悴以憯怛。
犀以角而成禽,象以牙而見獲。
桂可食而來伐,漆可用而招割。
顧采藻之自累,嬰罿罻其奚悲。
伊乃乘以朱軒,入于彤闈。
傾城舉都,觀于中逵。
耄倪云會,士女霧集。
接衽成帷,掎袂成幕。
躡踵駕肩,天殷地岌。
萃漎鴻絧喧嘩喤呷而立者,以萬計。
于時群公庶士皋伊周召之徒旅進而飏言曰殿下佩五禮,被六藝。
履純?nèi)?,冠峻德?div id="00q106o"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93_1437810_comment'>
昭章云漢,暉麗日月。
惠加蚑蟯,恩全?狘。
海內(nèi)舉踵而歡慕,群黎鼓腹而夷悅。
此所以遼絕異黨之響臻,捧珍產(chǎn)而效壤奠。
眷茲藻翰,華夏所鮮。
或耳不目,或畫不真。
奄來格于今日,信圣化之遠振。
非魏主之遣價,豈秦史之弄簫。
伊昔西方錫周,茲非海不揚波之朝乎。
尉佗納漢,茲非身衣黓綈之世乎。
于以見我后之盛德,軼兩辟而高厲。
雖彼黃支之犀,安息之獅。
黑鷴白雉,殆不足方斯。
宜將以著簡策而播詩歌,宣上德而抒下情。
張一代之嘉祥,騰千葉之英聲。
猗歟休哉,不亦昌乎。
殿下乃芒然而思,似若有亡。
沛然改容,愀然不怡。
曰于吾聞古圣王之為國也德以為本,仁以為基。
義以為朋,道以為師。
賢以為寶,儉以為儀。
是故虞藜藿,唐茅茨。
姒菲食,子布衣。
當世躋于暤暤,后代稱其巍巍。
繄立政而亂民,不在侈而在德。
豈玩物而喪志,徒娛悅夫耳目。
任土貢其所生,惟服食與器用。
雖遠物而不寶,曷異類之足重。
此周武之所以不納西旅之獒也,而漢文之所以卻千里之馬者也。
今予辟多方之臣庶,奉烈祖之宗社。
懼臺德之不類,越厥命以自覆。
懷求圖以其難,慎儉德之惟一。
佩伯益之無荒,履仲虺之不殖。
防太甲之欲縱,尚老氏之素樸。
將使耳不聞其非禮,目不見其可欲。
去麗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
用木器與陶匏,惡大廈而不處。
省不德以罔大,矜細行之自強。
翼翼小心于宵旰,猶恐日就于曠蕩。
方且疏玳瑁,賤犀象。
焚文繡,捐黃金。
谷夜光之抵,淵和氏之沈。
憎聞鄭衛(wèi)之幼眇,案衍而遠青琴。
宓妃之徒無所施其妖冶,嫻都?裊婑媠也。
矧茲鳥之翩翾,其為形也幺么。
縱東隅之罕見,乃越戶之所珥。
其來也不足為宗,祊之慶其去也不足為邦家之恥。
受之而不足解吾民之慍,屏之而不足累吾政之美。
羽雖可以為蓋,非圣人寧儉之指也。
肉雖可以醫(yī)疾,非仁者并育之意也。
豈可以耽羽儀之朱綠,溺鴂舌之紿謾。
污七十之苑囿,耗虞衡之芻豢。
俾黔首而疾蹙,為卉服之嗤鄙。
啟子孫之侈心,墜祖宗之良軌。
差千里于毫釐,虧九仞于一簣。
借曰友邦之納錫,義不可以斥去。
借曰島夷之剽悍,恐不取之為忤。
然珍禽之不育,諒先訓之孔彰。
盍放歸于奮藪,協(xié)允德于遐方。
廢一時之珍玩,貽萬世之令規(guī)。
貞百度以克終,凝庶績而咸熙。
汝往欽哉,念茲在茲。
罔不同心,以匡乃辟。
百僚于是拜手稽首曰都此固圣德之事,允非臣等愚戇之所能及也。
而殿下時克,萬邦之慶。
疇敢不思日,贊贊祗若休命。
日本使者聞之,低頭褫魄不能出氣。
?然相顧,喟然相謂。
曰崇哉德乎,雖有大夏成周之隆其無以踰也。
偏國寡臣僻處扶桑之外溟渤之中,昧于經(jīng)國治民之謨。
猥以禽鳥之微而欲為,圣朝之玩適足以昭寡君之尤于貴國之史也。
赧赧然瞢容有靦,不敢復言絕黨疏俗俶儻倬詭魁殊之類矣。
于是奇禽黜厖臣用,遠人服社稷重。
明明我后,圣天縱。
敷文教,戶弦誦。
囹圄空,民息訟。
休力役,樂耕種。
財恒足,上下共。
光日月,澄云雺。
世躋太平,興歌頌。
于萬斯年,求垂統(tǒng)。
天監(jiān)明德,哀我燕強。
我強奕奕,我松孔彰。
天謂我松,勿茍蒼蒼。
勿合抱斯大,勿干霄斯長。(一章)

不雷不電,厥根孔固。
不雨不露,厥枝孔茂。
不照伊日,不臨伊月。
曾不受命,祗異維則。(二章)

鼉則首之,螭則尾之。
鬼則否之,神則唯之。
有西方圣,端之委之。
二木同心,交濤接陰。(三章)

一往十折,有枝峰結(jié)。
數(shù)盤一樛,有條棧抽。
莫知爾萌,莫知爾投。
彼君子兮,莫知其繇。(四章)

有蟲惑止,多岐維誤。
有鴇迷止,鳴儔以顧。
彼君子兮,莫知其故。(五章)

眷眷帝京,往渡桑乾。
彼送者兮,執(zhí)斝忘言。
彼君子兮,視聽不遷。(六章)

桑乾不遠,馬鳴暉短。
彼送者兮,不遑執(zhí)斝。
彼君子兮,雙松之下。(七章)

淮水浩以深,維魚則有魴。
既殖秋菊英,載飏叢桂芳。
君子賦離居,茲焉三載長。
玄亭維寂寞,頭責何悲涼。
天道匪難明,其微亦孔彰
直北盛風煙,擊鼓何鏜鏜。
薋菉蔽通衢,駿逝臺且荒。
云龍既有簉,野鶴安得翔。
所以明王夢,旦夕郁其光。
釋以衣繡懼,授以蘭蕙粻。
要識天地仁,雷雨非不臧。
人生可憐蟲,少樂多憂傷。
無地無遺薇,安用懷梓桑。
王孫有遺緡,弄之秋水香。
暇則治玄言,邃古開迷茫。
皖口去長淮,葭菼天各方。
相悅在縞綦,相贈無明珰。
秋近河氣白,素琴為君張。
清商颯然來,襟袖咸有霜。
萬象澄遠心,海月懸青蒼。
題項叟(圣謨)畫柳(戊子) 清 · 朱彝尊
七言絕句
吾家舊宅由拳北,恰與胥山樵對門。
巷柳蕭條今已盡,春風猶喜畫圖存(胥山樵項叟自號也)。
論畫和宋中丞十二首 其六 (乙亥) 清 · 朱彝尊
七言絕句
胥山樵叟畫亦殊,得錢多寡分精粗。
少年身后休嗤點,不見長江萬里圖(項叟圣謨子京之孫自號胥山樵曹侍郎溶領(lǐng)藩東粵叟作長江萬里圖送行深得古人筆法)。
共 8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