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蔣鏞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8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灣花嶼郁蒼蒼。
白沙赤嵌紅毛地,綠葦黃魚紫蟹莊。
仰首但瞻天咫尺,稱名合在水中央。
古今多少滄桑劫,留得殘云照夕陽。
⑴ (此詩又載連橫《臺灣詩乘》,錄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編校)
六六沙灣小似舟,須彌大界一萍浮。
收羅日月狂瀾里,零落云山古渡頭。
春水漲時村撒網(wǎng),曉星明處客停舟。
蓬瀛不信人間路,猶認(rèn)仙源是夢游(許俊雅、黃美娥編校)
⑴ 編者按:「撒」,林豪《澎湖廳志》作「散」。
立石金雞唱曉聲,曙光紅泛早潮平。
暖蒸春髓浮元氣,小結(jié)仙壺幻赤城。
捧日天真瞻咫尺,應(yīng)時海亦象文明。
晴霞五色濤千丈,穩(wěn)載長更十二程(許俊雅、黃美娥編校)
昔年亡將濟時才,仰仗威靈涉險來。
地轉(zhuǎn)海咸生淡水,天回風(fēng)颶起奔雷。
官軍血戰(zhàn)滄波沸,逆虜魂銷劫火灰(作者注:「燒偽船二百馀艘。」)。
澳嶼全收三十六,受降澎島戟門開(余美玲編校)。
⑴ 作者注:「成功舉兵時,施襄壯年最少,號知兵;尋因釁,懼罪亡歸?!?/div>
⑵ 作者注:「澎水故多鹽,及我?guī)熢萍?,隨地掘井,水泉出皆淡?!?/div>
⑶ 作者注:「六月中,常有颶。是日將戰(zhàn),有風(fēng)從西北來,士皆股栗。公乃大呼祈禱,須臾雷震,立轉(zhuǎn)南飆。」
勞勞俗吏兩經(jīng)遷,才到澎湖便是仙。
盜息何須鳴竹柝,民良無處試蒲鞭。
三年臥治身多病,一葦輕杭意轉(zhuǎn)牽。
更念和衷同事者,從茲遠別亦潸然(廖振富編校)。
⑴ 編者按:「杭」,林豪《澎湖廳志》、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航」。
⑵ 編者按:「亦」,林豪《澎湖廳志》作「益」。
別澎湖十六韻 清 · 周于仁
五言排律
① 作者注:「時乾隆元年丙辰(1745)六月二十四日也。」此詩收于周于仁《澎湖志略》,又載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藝文〉、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藝文〉、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藝文〉、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重修福建臺灣府志》題作〈丙辰六月別澎湖十六韻〉;《重
行年將六十,三仕到澎陽。
海國東南嶠,星經(jīng)牛女鄉(xiāng)。
天懸青共(編者按:「共」,蔣鏞《澎湖續(xù)編》作「芳」。)遠,水接碧同長。
颶發(fā)疑雷吼,沙飛似霧茫。
有時奔萬馬(作者注:「諺云大浪為白馬?!咕幷甙矗骸格R」,蔣鏞《澎湖續(xù)編》作「里」。),無計臥雙檣
風(fēng)景雖多別,民情卻甚良。
勤耕蕷作飯,儉用布為裳。
麥稻還須糴(作者注:「不產(chǎn)麥稻。」),豆麻尚可糧。
黍黃村火密,草綠訟庭荒(作者注:「詞訟絕少?!梗?/span>。
柴戶何嘗閉,蒲鞭不用揚。
官閒惟嘯月,民樂可烹羊(作者注:「多羊?!梗?/span>。
竊祿亦云久(作者注:「三年。」),留名敢謂芳(作者注:「民為余建生祠?!梗?/span>。
光陰飛石火,花甲變星霜(作者注:「六十二歲。」)
將別還延佇,思歸欲束裝。
群黎雖祖餞,一葦早輕杭。
暫息鷺州地,追懷賦短章(廖振富編校)。
⑴ 作者注:「風(fēng)甚計窮,仆其桅,任其飄泊,多倖生者?!?/div>
⑵ 作者注:「澎地雜糧,黍其佳者。」
⑶ 編者按:「還」,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仍」。
⑷ 編者按:「輕」,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作「飏」。
西嶼丹霞可樂饑,海波摩蕩日崦嵫。
軒軒顧影誰能舉,冉冉登臺或有期。
十色五光縈彷佛,宋車魯馬更離奇。
分明一幅鵝溪絹,界畫云煙李伯時(江寶釵編校)。
⑴ 編者按:「縈」,林豪《澎湖廳志》作「勞」。
泛海 清 · 錢琦
媧皇斷鰲足,元氣泄混茫。
散作長波涾??杳,不知其幾千萬里,蕩搖大地天為盲。
有時颶母胎長長鯨怒,星眸電齒云車?yán)坠娘L(fēng)輪森開張。
塵沙飛揚人鬼哭,往往白晝慘冽如幽荒。
往時讀海賦,猶疑近荒唐。
朅來鷺門一悵望,大叫絕奇狂夫狂。
柁樓打鼓長魚立,船頭掛席西風(fēng)涼。
是時郁儀忽走匿,但見天光水色一氣摩硠硠。
大嶝路最近,小憩古禪房。
彼岸倏(編者按:「倏」,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忽」。)不見,一葉隨波揚。
南人自誇乘船慣,不比坐馬顛踣難收韁。
豈知波恬風(fēng)靜浪息時,起勢一落猶有千丈強。
長吉心肝盡嘔出,但無好句歸錦囊。
忽然桃浪(編者按:「浪」,蔣鏞《澎湖續(xù)編》作「源」。)暖,紅影落星光。
須臾墨(編者按:「墨」,蔣鏞《澎湖續(xù)編》作「黑」。)云捲,四顧失青蒼。
出海與亞班,神色俱倉皇。
飛身上桅杪,指南憑針芒。
謂言渡海此最險,呵?下有蛟鼉(編者按:「鼉」,蔣鏞《澎湖續(xù)編》作「龍」。)藏。
去年太守誤落漈,鷸如飛鳧失侶天外周翱翔。
今年將軍復(fù)遭毒,有如曹兵百萬赤壁遇周郎。
羅經(jīng)巽己(編者按:「己」,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巳」。)偶錯位,北去弱水東扶桑。
我聞此語了無怖,俗子所見皆秕糠。
男兒?;沂钢舅姆?,徑須腰懸斗印提干將。
出入玉門赴沙場,直探虎穴掃欃槍。
名勒鐘鼎勛(編者按:「勛」,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勛」。)旂常,回手抉(編者按:「抉」,蔣鏞《澎湖續(xù)編》作「扶」。)漢分天章。
不然翻身跳出塵坱(編者按:「坱」,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外,跨鰲騎鶴驂鸞凰。
朝游碧落暮滄溟,須彌大界隨相羊。
誰能瑟瑟縮縮如寒螀。
坐令顏鬢凋秋霜。
況聞蓬萊方丈咫尺塵隔斷,世乏仙骨誰梯航。
因風(fēng)誤到更可喜,底用禍福先周詳。
臺陽一番島,宛在水中央。
古稱毗舍耶,或云婆娑洋。
自從歸入版圖后,穿胸儋耳咸循良。
我來銜命持羽節(jié),要將帝德勤宣揚。
兼恐奇才遺海外,一一搜采貢明堂。
水程志更更十一,蠡窺管測畢竟繩尺難參量。
何奇不有怪不儲,且復(fù)耳目恣探詳。
茲游之奇平生冠,東坡快事吾能償。
舟師喘定笑絕倒,喜色轉(zhuǎn)露眉間黃。
天雞一聲曉色白,百怪照影爭逃亡。
不見澎湖見飛鳥,鳥飛多處山云長。
三十六島郁相望,漁莊蟹舍紛低昂。
收篷暫寄泊,呼童滿引觴。
爾雅頹然不知身與世,恍忽栩栩瞬息歷九州遍八極,徜徉于無何有之鄉(xiāng)(楊永智編校)。
⑴ 編者按:「坐」,連橫《臺灣詩乘》作「生」。
⑵ 編者按:「赴」,連橫《臺灣詩乘》作「走」。
⑶ 編者按:「鰲」,連橫《臺灣詩乘》作「鰲」。
⑷ 編者按:「儲」,連橫《臺灣詩乘》作「備」。
巨浸汪洋閩徼東,五(編者按:「五」,蔣鏞《澎湖續(xù)編》作「王」。)靈無外幅??通。
置郡臺灣聲教訖,峰巒北拱(編者按:「北拱」,蔣鏞《澎湖續(xù)編》作「拱北」。)水朝宗。
臺灣水道千馀里,澎湖島嶼峙其中。
島嶼瀠洄三十六,其間強半人居叢。
宅中而廣者大山(編者按:「宅中而廣者大山」,蔣鏞《澎湖續(xù)編》作「中最高廣稱大山」。),縱橫三十馀里間。
其東一嶼形如鼎,名曰香爐不可攀。
西遍雁凈山對峙,向無居人水潺潺。
沙墩之嶼亦西列,上皆飛沙形頗圜。
北則奎壁勢崢嶸,下多龜鼊山以名。
山外之嶼曰錠鉤,雞腎員背鳥嶼橫(編者按:「雞腎員背鳥嶼橫」,蔣鏞《澎湖續(xù)編》作「雞膳員貝鳥嶼橫」。)。
或因其壯及所產(chǎn),厥名一定遂莫更。
更有白沙嶼在傍,沙白漫漫石硁硁。
屈爪吉貝居極北,羅列擁抱若長城。
數(shù)嶼大山北門鑰,舟泊大山從此行。
越而極西有目嶼,遠望渾似人眼形。
目嶼之東號鐵砧,上有大石勢坦平。
錯出其旁曰土地,中一神像石琢成。
金山蜿蜒磅礡間,其色赤黃若金呈。
空殼之嶼聯(lián)其左,物產(chǎn)中空因著稱。
正西澳有西嶼頭,西嶼之西丁字門。
橫于西嶼如丁字,巨浪排空勢若翻。
轉(zhuǎn)北名為鎮(zhèn)海嶼,勝國屯兵作外藩。
東為大倉一曠土,中無人家有平原。
山雖旋繞直培嶁,總遜西嶼之聳軒。
中為內(nèi)外二塹地,往來舟艤若云屯。
西嶼頭為四角嶼(編者按:「西嶼頭為四角嶼」,蔣鏞《澎湖續(xù)編》作「西嶼頭后為四角」。),其勢方正如列垣。
嶼形各異名不一,又有雞籠與托(編者按:「托」,蔣鏞《澎湖續(xù)編》作「桶」。)盤。
進此則為虎井嶼,望之應(yīng)作伏虎觀。
南乃花草嶼相連,嶼生花草始名焉。
大貓小貓嶼相近,間多怪石恍貓鐫。
南嶼原有鮫人住(編者按:「住」,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居」。),后以風(fēng)濤居始遷。
南嶼之北稱(編者按:「稱」,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即」。)頭巾,其西八罩名最傳。
周環(huán)僅匝三馀里(編者按:「三馀里」,蔣鏞《澎湖續(xù)編》作「三里馀」。),乃左乃右皆人煙。
衡宇稠(編者按:「稠」,蔣鏞《澎湖續(xù)編》作「周」。)密居相錯,雅有書聲曉夜喧。
于今英俊多游泮,澎島人文莫之先。
八罩對峙為將軍,嶼以廟名不記年。
南嶼東西有二嶼,東平西平(編者按:「東平西平」,蔣鏞《澎湖續(xù)編》作「東坪西坪」。)衣帶聯(lián)。
二嶼下流號鐘仔,上窄下寬似鐘懸。
由此而東西吉嶼,一東一西望渺然。
兩吉渡臺指南車,舍此難從別徑穿。
并此名為三十六,天塹之險難言詮。
當(dāng)年偽鄭曾踞險,我軍云集足投鞭。
一戰(zhàn)海氛風(fēng)掃盡,鯨穴鮫窟滌腥膻。
今日山青水綠外,處處商泊與漁船。
古云恃德不恃險,謾(編者按:「謾」,蔣鏞《澎湖續(xù)編》作「漫」。)言隔涉此地偏。
帝德覃敷梯航邇(編者按:「邇」,蔣鏞《澎湖續(xù)編》作「遠」。),長歌聊當(dāng)輿圖編(施懿琳編校)。
共 8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