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照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0 首
金照 明 · 王以悟
五言律詩
君與我同客,今朝復送君。
一尊常對飲,雙劍乍驚分。
行色入秋水,愁思逐亂云。
經行非故里,誰為寄殷勤。
掖庭昏靄怨春歸,疊帕匡床悵望稀。
窺浴轉愁金照眼,割盟須記赭留衣。
梳成墮馬泥拖障,夢破徵蘭粉較肥。
誰借橘媒生羽翼,可能鴻鵠似高飛。
其一 明末 · 陳子龍
七言律詩
札札紛紛弄雨工,紫皇新在蕊珠宮。
初隨碧海三更月,旋舞紅樓五夜風。
孔雀尾翹金照耀,冰蠶絲織玉玲瓏。
年來耕盡藍田土,止有盧家堂更空。
不把貍奴畜畫廊,祗因戒殺奉空王。
縱橫鼠輩終須制,特遣星文作(去。)厭禳。
山寂寂,云逢逢。
云行云住不可定,此山千古青濛濛。
采樵誰氏子,日日空山里。
醉馀偃臥山月高,醒時長嘯山風起。
胸中經濟不可遏,一朝結綬來萬里。
骨相原非千戶封,班資未免百僚底。
相逢為我話故山,神采已在林巒間。
便提雞毛筆,一寫清空好山色。
筆端云氣時往來,徑欲飛破瑤天碧。
我如浮云無腳根,東飄西泊隨風塵。
邇來倦飛亦知返,自慚出岫徒紛紛。
畫里云山不可到,畫中有意吾能道。
若非夙世住山人,那得煙云供畫料。
草衣布襪青行纏,明當訪我蒼山之奧寒云之巔。
清潭。在三角北仁壽之下。崇巖幽壑。吐納云霞。百里之間。水石之奇者。皆出于下。以是游子之轍。橫今古也。癸卯七月小晦。余與石閒金照訪焉。咸拂衣煙林。并溪斯征。既至。觀其所謂潭者。奇種種不可殫也。蓋三谷之水。得石而勝。渟而為潭。既潭溢為溪。既溪懸而瀑。灌而梁。淺者為澗。滴者為溜。石既潔。泉既清。負山夷其確。臨流雘其構者。曰臥云樓。故相國洪公所刱也。三淵先生嘗于前二丙申七月。文宴于斯。二三文士者從。各扁詩于壁。既想清韻。繼乃感激。載悵載欣。乃作游清潭詩。
出門心浩蕩,入山轉幽寂。
寥寥輕秋韻,濛濛太古色。
冠礙蒼藤垂,衣濕翠嵐滴。
徑逼行常危,喬林蔽日黑。
緩步窺洞天,漸喜神思滌。
隱隱遠峰雷,捲送練光白。
逐溪信山回,境新心賞適。
盤陀忽我前,廣闊頗壯特。
蒼蒼翳輕陰,潤潔坐勝席。
上下潭之水,稟奇于斯石。
緩或石背散,峻或石腹擊。
垂如明綃拂,滴如珠簾織。
怒者急噴雪,靜者細涵碧。
坐我空色界,恍然塵垢剔。
臥云誰家樓,丹綠炫雕飾。
東西置房室,前后羅卉植。
迎風畫襜褰,納月雕戶辟。
文崖當粉垣,奇云抵雕畫。
平按四時景,仙凡遂自隔。
谷音答流響,宮商切簫笛。
我家三淵翁,題詩猶在壁。
而今七十載,光怪發(fā)古墨。
我來符是月,驚喜增感激。
曾聞華陽老,大字有留刻。
輕屣凌絕巖,負杖披深棘。
東邊小木橋,我仆忙理屐。
手持一盂飯,精潔勸我食。
不知山色好,只愁山日夕。
慎莫久稽留,縱橫猛獸跡。
謹慎多謝爾,良辰寧不惜。
泄云含雨起,松籟水相拍。
密霧濕朱栱,盡失俄所覿。
怊悵別靈境,三步一嘆息。
古樹橫洞口,龍蛇互騰擲。
鬼斧鑿仁壽,元氣于此積。
峰成潭即馀,敢以間人力。
如何造物者,區(qū)區(qū)作無益。
石閒金照見過(甲申) 清 · 趙冕鎬
五言律詩
尚記林亭遇,濛濛雨滿城。
園花今已歇,庭草不禁生。
有約春相后,開懷酒共傾。
留連溪上月,宅夜見馀情。
長安四月雨新經,鳳吹清過御柳青。
鹵簿分頭金照耀,侍臣上馬玉瓏玲。
通云橋出先廂進,太古山深小次停。
不是君王重春物,宮園儀在講丁寧。
感詩絕句 其七 (壬申) 清 · 趙冕鎬
七言絕句
盛際青衿蔚有文,金生名字宋參軍。
春溪遍是桃花水,負手閒行看白云金照字明遠號石閒。以青衿蔚揚泮庭。楓皋金忠文買一草屋于玉壺洞口而與之。石閒疏眉闊眼。長不滿五尺。氣概亢爽。詩采如閱武庫。無器不存。善飲酒。談論滾滾。常負手溪上。若有所往者然。)
別山逾十年,人老山自少。
春風十里花,爛漫春意鬧。
嚴妝二八姝,取譬乃爾肖。
置身錦繡堆,鬘天露微笑。
游車不期來,并赴山靈召。
憑高萬象呈,一亭據其要。
或皚若璚霙,或赪若原燎。
風翻玉璁瓏,日透金照耀。
秀色足飽餐,窮目得慰犒。
山川有至文,即此攬眾妙。
芳菲貴及時,遲恐風雨暴。
驅車循歸途,韶景馀戀嫪。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