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祖言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7—731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xùn)|,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yīng)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為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jiān)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后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jié)度使,奏罷邊兵二十余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dāng)番衛(wèi)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wèi)。再兼中書令,又為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于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燕許大手筆”。為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謚文貞。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7—730 字道濟,一字說之。
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世居河?xùn)|(今山西永濟西),遷家洛陽(今屬河南)。
武后永昌中,中賢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書郎。
轉(zhuǎn)右補闕,預(yù)修《三教珠英》。
累遷鳳閣舍人。
因持正不愿諂事張易之兄弟構(gòu)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欽州。
中宗復(fù)位,召為兵部員外郎,累遷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xué)士。
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監(jiān)修國史。
玄宗即位,因決策誅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國公,世稱張燕公,任中書令。
后因與姚崇不和,出為相州、岳州刺史。
開元九年(721),又召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丞相。
卒,謚文貞。
生平詳見張九齡《燕國公張公墓志銘》及新、舊《唐書》本傳。
今人陳祖言有《張說年譜》。
說前后三度為相,掌文學(xué)之任凡30年,文辭俊麗,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誥,多出其手,尤長于碑文墓志,與許國公蘇颋齊名,合稱“燕許大手筆”。
說詩樸實遒勁,貶岳州后,“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助”(《新唐書》本傳)。
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張燕公集》25卷。
全唐詩》存詩5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4首,斷句4,題1則。
唐詩匯評
張說(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居洛陽。天授元年(690)應(yīng)制科舉,授太子校書,轉(zhuǎn)右補闕,預(yù)修《三教珠英》。擢右史、內(nèi)供奉、鳳閣舍人。為張易之所構(gòu),流欽州。中宗即位,召為兵部員外郎,歷工、兵二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玄宗印位,以定策誅大平公主功拜中書令,封燕國公。與姚崇不協(xié),出守相、岳二州。開元九年復(fù)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書令。說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學(xué)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筆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燕許大手筆”。有《張說之文集》三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說字道濟。又字說之。其先范陽人。徙家河南之洛陽。弱冠應(yīng)詔舉。對策乙第。授太子校書。中宗朝歷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館學(xué)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zhuǎn)尚書左丞。罷知政事。徵拜中書令。出為相州刺史。開元九年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為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賢院學(xué)士知院事。將東封。授右丞相兼中書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復(fù)拜尚書左丞相。加開府儀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贈太師。謚曰文貞。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說)為文精壯,長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詩法特妙。晚謫岳陽,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之助。
《唐詩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華當(dāng)世,文堪作揀,調(diào)亦含宮,于綺麗鮮錯之中,有神悰獨運之美。故時體稍變,適其旨趣。自岳州而后,聲鬯益隆,華要并存,清輝四遠(yuǎn)。時稱燕、許手筆,何慚何惑!惟古風(fēng)凋委,差謝前流,綜理遺篇,僅有《雜興》一首,可窺曹謝,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詩藪
二張(按指說與九齡)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陳、杜,景物藻繪中,稍加以情致,劑以清空。學(xué)者間參,則無冗雜之嫌,有雋永之味。然氣象便覺少隘,骨體便覺稍卑。品望之雌,職此故耶?
詩藪
燕國如《岳州燕別》、《深度驛》、《還端州》,始興如《初秋憶弟》、《旅宿淮陽》、《豫章南還》等作,皆沖遠(yuǎn)有味,而格調(diào)嚴(yán)整,未離沈、宋諸公,至浩然乃縱橫自得。
唐音癸簽
張燕公說詩率意多拙,但生態(tài)不癡。律體變沈、宋典整前則,開高、岑清矯后規(guī)。
《詩源辨體》
張說五言律,才藻雖不及沈、宋,而聲氣猶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節(jié)”一篇,則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氣格蒼莽,不足為法。
《載酒園詩話又編》
燕公大雅之才,雖軒昂不受羈紲,終帶聲希味澹之致。唯“秋風(fēng)不相待,先到洛陽城”,未免與利齒兒競慧,特其氣渾,固不類中晚。
《唐詩觀瀾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時于堅壁中作渾脫舞。后人竭力效之,終不可至。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元暉,而詞取排麗,深容蒼態(tài),自謝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遺則。名并燕、許,不獨出廷碩一頭。遷謫后詞益以凄惋,人謂得江山之助,良不虛言。
《詩學(xué)淵源》
詩以七言為勝。初尚宮體,謫岳州后,頗為比興,感物寫懷,已入盛唐,蘇顧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