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41七絶 51五律 1七律 1 4178四言 121六言 41古體 5394樂府 145 1 287 261辭賦 7 64其他 113聯(lián) 23
十一安
上聲  滿 險(xiǎn) 點(diǎn) 簡(jiǎn) 產(chǎn) [斂也] [舒卷] 遠(yuǎn) 轉(zhuǎn) [少也] 欿 檿 ? ? [更多…]

去聲  [災(zāi)難] 殿 戰(zhàn) [傳記] [樓觀] 便 [樹干,干練] 現(xiàn) 獻(xiàn) 驗(yàn) [舒卷] [間開] 轉(zhuǎn) 監(jiān) [冠軍] [占據(jù)] [名詞] [躁急也] [漸次] [封禪] [打轉(zhuǎn)、屢次] 擔(dān) [所負(fù)也] 廿 [隔也] 佔(zhàn) 嬿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duì)仗:對(duì)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繁體或異體字:
拼音:hàn  韻部:

〈名〉
    (形聲。從頁(xié),含聲。從“頁”,表示與頭有關(guān)。本義:下巴頦)
  • 同本義
    • 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釋名》
    • 頤,或曰頷車?!夺屆め屝误w》
    • 絕其頷?!豆騻鳌ば辍?/li>
    •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肚f子·列御寇》
    • 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后漢書·班超傳》
    • 相逢應(yīng)不識(shí),滿頷白髭須?!?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04' target='_blank'>白居易《東南行》
  • 又如:頷車(齒下骨的別名);頷雪(頷下的白須);頷頦(下巴)
  • 位于頸的前上方,相當(dāng)于頦部的下方,結(jié)喉的上方
    • 熱爭(zhēng)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jié)M泄,兩頷痛。——《素問·刺熱篇》
〈動(dòng)〉
  • 點(diǎn)頭
    • 逆于門者,頷之而己。——《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 但微頷之。——·歐陽修《歸田錄》
  • 又如:頷首;頷頭(點(diǎn)頭);頷命(接受旨意)
  • 搖動(dòng) 。如;頷頤(動(dòng)動(dòng)腮巴)
康熙字典

  •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戸感切,??音菡。 (感韻)
  • 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zhǎng)顑頷亦何傷?!对]》顑頷,不飽貌。
  • 又顋頷?!?a target='_blank'>釋名》頷,含也??诤镏囈??;蛟活a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a target='_blank'>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又《揚(yáng)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 (感韻)
  • 低頭?!?a target='_blank'>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 (覃韻)
  • 亦面黃也。
  • 考證:〔《逸雅》頷,含也。〕
  • 謹(jǐn)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wèi)釋名。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面黃也。離騷。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zhǎng)顑頷亦何傷。王注。顑頷、不飽皃。本部顑字下云。飯不飽面黃起行也。義得相足。今則頷訓(xùn)爲(wèi)頤。古今字之不同也。從??。含聲。胡感切。七部。李善注離騷音呼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