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
七言律詩
丱角交情到白頭,團圓歡喜別離愁。
如何平子歸田日,更值淵明叩枻秋。
人畏簡書輕闊別,天教風雨作淹留。
應(yīng)知東閣憂民處,回首蘭亭憶社游。
一失儀音杳莫追,卷中空泣蓼莪詩。
分明昨夜叨陪夢,髣髴當年寢疾時。
風急不曾饒靜樹,草微那計報春曦。
重泉倘卜承顏面,孤露馀生愿死隨。
把酒長歌一愴顏,請君休怪我聲酸。
精能謾學三年楮,行路終成九折山。
垂老漸能齊得喪,相逢猶復(fù)說悲歡。
不如攜手山中去,萬卷詩書晝掩關(guān)。
垂老聲名不厭低,幽情去去著巖棲。
松杉寂歷云生壑,楊柳扶疏月漾溪。
莫向郢城歌白雪,曾知蜀道有青泥。
憐君肯與同心事,要及春耕耦瀼西。
獨來西澗照衰顏,黃紙紅旗意已酸。
槐國豈非身后夢,終南猶是戀中山。
須將靜躁論榮辱,肯為升沈辦戚歡。
從此欲尋平正路,卻愁前去有重關(guān)。
暮年懷抱自生愁,不管平生計謬悠。
賦命每憐三不幸,行身何啻七宜休。
翁今失馬寧關(guān)念,人或呼牛但點頭。
秋草滿庭門獨掩,萬峰攢里一江流。
世路崎嶇已備經(jīng),當時辛苦說調(diào)停。
聊隨白木長镵柄,歸臥清江小草亭。
恩似丘山難報答,身如蒲柳易凋零。
只今萬事三緘口,不怕垣人屬耳聽。
漢陰李相公寄以新歷。上面有詩云。百憂多病歲崢嶸。遙想居閑萬戶輕。醫(yī)局禁方神已授。溪堂幽趣盡難成。厭看列岫浮云變。獨愛方塘活水清。持送此書無別事。春來應(yīng)相老農(nóng)耕。乃其所自制而手寫者也。病人不以一字入都中久矣。而厚意不可無謝。遂用其韻以呈(壬寅) 明 · 鄭經(jīng)世
七言律詩
眼中臺座望崢嶸,自哂鳧飛沒重輕。
千里夢思傷阻闊,一詩情到荷生成。
饑寒任分經(jīng)營斷,泉石尋盟計活清。
從此不須煩歷日,霜零收穫雨零耕。
山幾縈紆水幾重,多情來到寂寥中。
明知五夜懸燈話,絕勝三年數(shù)墨功。
只怕吾心澄不定,休言此道遠難通。
從君試問花兼柳,孰使青青孰使紅。
正月二十三日夜。夢侍晦庵先生坐。俄而象山公至。相與接膝。余謂象山曰。公門學正如人夜坐水中。自謂星月盡在吾腳底。象山謂晦庵曰。緣公廣為論說。致令后生輩疑我。我何嘗作如此說話耶?;掴衷?。我不曾將公說話說與后生。只是著之文字。后生輩自能覷得破耳。象山遂以手指畫余掌作字曰。多言害道。宜無言。若有以密付者然。余曰。此正是禪家莫把金針度與人底言句一般。覺而思之。禪家瞑目注想。求以識心見性。恍惚之間。略見些個影子。便謂有所解悟。洞見光明閃爍。萬物皆備于此。而不知其所見者非真道體也。夢中星月之喻。似有此意。但如此取譬。既不曾見之于簡編中。又不曾思之于心慮上。忽于夢寐之際。對陸老發(fā)之。雖未見其親切的當。而亦非無義之譫言也。遂記之。將以就正于君子。因次鵝湖欽韻。得二律道所感云 其一 (甲辰) 明 · 鄭經(jīng)世
七言律詩
巍巍堯德始明欽,精一相傳舜禹心。
大抵問途方適國,未應(yīng)平地立成岑。
沿門索飯終難飽,把鏡窺花久則沈(佛書云。慧多心亂定。久則沈。)。
只有明誠須兩進,不言來者不如今⑴。
⑴ 夢中有后生之云。故落句使夫子語。
典刑長向卷中欽,夢里摳衣亦賞心。
自是嘉禾異稂莠,誰將寸木倚樓岑。
當時不著嚴辭辟,平陸應(yīng)為濁浪沈。
少子幸能參妙訣,夾持猶可冀來今。
相思咫尺望襜帷,坐到松窗月午時。
欲說豈無心里事,多情空與夢中期。
春回洞壑花初動,愁入江湖病未醫(yī)。
何日四邊休練卒,一樽桑落共君持(時方伯閱武于北川)。
術(shù)士中朝人。隨兵到嶺外。流落不能歸。以風水及相術(shù)名。自言子美之后。時在李養(yǎng)久帳下。以詩邀之。
宇宙詩宗杜少陵,風流千載有云仍。
城南閥閱諸親隔,海外聲名走卒稱。
莫把奇談?wù){(diào)蔡澤,好乘幽興訪孫登。
人生契合無燕越,石榻何妨一笑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