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466七絶 116五律 4七律 1 49四言 139六言 10古體 1173樂府 71 64 8辭賦 7 14其他 43聯(lián) 3
共64,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契此 ? - 917 二首
居遁 835 - 923 一首
應(yīng)真 一首
龐蘊 二首
道世 一首
僧某 一首
張商英 1043 - 1122 一首
張镃 1153 - ? 一首
釋義青 1032 - 1083 一首
釋了一 1092 - 1155 一首
釋仁勇 一首
釋印肅 1115 - 1169 七首
釋咸靜 一首
釋善清 1057 - 1142 一首
釋大觀 一首
釋妙喜 一首
釋子淳 ? - 1119 三首
釋子英 ? - 1117 一首
釋宗杲 1089 - 1163 三首
臨滅偈(題擬) 五代十國初 · 契此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終不識。
按:以上諸首均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五燈會元》卷二、《卐續(xù)藏》本《明州定應(yīng)大師布袋和尚傳》(元人曇噩作)。
⑴ 《布袋和尚傳》作「化」
⑵ 《布袋和尚傳》作「世」、《雞肋編》卷中作「識世」
⑶ 《雞肋編》作「總」、《五燈會元》作「自」、《布袋和尚傳》作「俱」
其四 五代十國初 · 契此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
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滴灰泥(《布袋和尚傳》作「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
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布袋和尚傳》作「常皎潔」)。
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按:以上四首均見《五燈會元》卷二、《明州定應(yīng)大師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清戴明琮撰)卷三。
龍牙山里龍,形非世間色。
世上畫龍人,巧巧描不得。
唯有識龍人,一見便心息。
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
按:見《景德傳燈錄》卷六,、《五燈會元》卷二、《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四、《釋氏稽古略》卷三、《江西詩徵》卷八七、日本《大燈國師語錄》卷下
苦痛役身心,勞神覓官職。
暫得色毛披,拍按作瞋色。
口口打奴兵,聲聲遣拔肋。
聞道送王老,曲亦變成直。
縱令有理道,分疏亦不得。
耳聞無相理,眼空不受色。
鼻嗅無相香,舌嘗無相食。
身著無相衣,竟隨無相得。
心靜越諸天,神清見彌勒。
十方同一乘,無心記南北。
五欲混神因,六賊亂心色。
幻焰逐情飄,愛網(wǎng)隨心織。
鑄金雖改秋,斬籌方未極。
觀鴿既無辯,攀猿此焉息(見同書卷三十《奸偽部》。)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識(宋善果《開福道寧禪師語錄》卷下)。
幻質(zhì)朝章八十一,漚生漚滅誰人識。
撞破虛空歸去來,鐵牛入海無消息(同上書卷八)。
南宋 · 張镃
鐘一擊,耳根塞,赤肉團邊去個賊。
有人問我解何宗,瞬若多神面門黑(明吳之鯨《武林梵志》卷八)。
父母曠來別(原注:一日思憶一傷心。),得奉當(dāng)竭力(原注:理合如斯。)。
木人半夜言(原注:低聲低聲。),莫使外人識(原注:若教容易見,便作等閑看。)
按:以上元《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一
殿上從來好功德,如何侍者卻疑惑。
趙州露出赤心肝,問著依然墨漆黑(以上同上書卷二○)。
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
打破太虛空,如何尋不得。
針劄不入婆須密,正念何勞多氣力。
往劫親獻(xiàn)如來座,襄王國里逢知識(第七婆須密尊者)。
馬鳴分身百億,論數(shù)玄詮無極。
六通三昧降魔,不用色聲氣力(第十二馬鳴尊者)。
歷劫坦然無異色,東西何立誰南北。
若言別有一靈光,認(rèn)子不真元是賊。
撒手到家人不識,明朝更不分南北。
逢場作戲弄孔魂,反指牛兒是彌勒。
權(quán)掛垢衣云是佛,釋迦也似偷空賊。
忽然捉敗不相饒,丹霞火里純金色。
化身千百億,不得個相識。
傷嗟今古人,誰是知恩力。
云無蹤兮雨無跡,事理綿綿有何極。
賣金須是買金人,這里若真不相識。
掐珠不念佛,開眼不見色。
吃飯誰擇日,任東西南北(同上書卷二七)。
北宋 · 釋善清
隨隨隨,昔昔昔,隨隨隨后無人識。
夜來明月上高峰,元來祇是這個賊(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七)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萬籟收聲兮萬象自閑,秋水吞空兮秋天一色。
南宋 · 釋妙喜
通身一穿金鎖骨,堪與人天為軌則。
要識臨濟小廝兒,便是當(dāng)年白拈賊。
⑴ 以上同上書卷三 《羅湖野錄》:邵武吳學(xué)士偉明,參道于海上洋嶼庵。別去未幾,于劍南道中有省,乃頌妙喜老師室中所問十?dāng)?shù)因緣,遂致書以頌呈,謂不自謾也。妙喜即說偈證之云云。
淘金豈假披沙得,不觸波瀾?yīng)q費力。
露柱三更忽放光,此時未審何人識。
一句相酬難取則,輪王不化閻浮國。
無邊剎海浪痕平,獨駕泥牛耕月色。
此樹不從天地生,登山涉水承渠力。
如今擲向亂峰前,免致叢林為軌則。
北宋 · 釋子英
節(jié)目分明,生來條直。
冰雪敲開片片分,白云點破承伊力(《五燈會元》卷一六)。
一個驢鳴兩個賊,堪與諸方為軌則。
正賊草賊不須論,大施門開無壅塞。
⑴ 舉普化一日在臨濟堂前吃生菜,濟見云:大似一頭驢?;阕黧H鳴。濟云:這賊?;疲嘿\、賊。便出去。
念七念七,全無消息。
背看分明,正觀難識(達(dá)磨面壁。)。
通身一具金鎖骨,堪與人天為規(guī)則。
要識臨濟小廝兒,便是當(dāng)年白拈賊。
⑴ 同上書卷二○《提刑吳偉明居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