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謙光”,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謙光
第 7 句因包含“素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素履
第 12 句因包含“獻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獻歲
第 14 句因包含“兼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兼濟
第 24 句因包含“稽古”,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稽古
第 25 句因包含“明揚”,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明揚
第 27 句因包含“金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鏡
第 28 句因包含“玉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燭
第 56 句因包含“拾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拾青
鄉(xiāng)老獻賢能書(以行藝昭洽可升王庭為韻) 唐 · 張嗣初
 出處: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皇上教本。旌藝能。
鄉(xiāng)舉里選之人則哲。俾含光抱素之用必稱。
講信修睦之徒。坦然宏大。
謙光素履之士。赫爾昭升。
時乃正月初吉鄉(xiāng)老旁戾。
奉牘之詞詣闕。傾葵藿之心獻歲。
且曰君不可以獨理。必敷求兼濟。
不可以失時。故修已而獻藝。
古訓之是式。葉周官舊制。
自家刑國。率是道而克明。
選賢與能。誠致遠之不泥。
逖覽虞舜稽古唐堯。
明揚側(cè)陋?;菰L庶僚
由是金鏡朗。玉燭調(diào)。
禮崇儉約。樂奏咸韶。
王道易易。啟賢路昭昭。
豈不以道不遠人。宏之在我。
察言行之枝葉執(zhí)禮義為韁鎖
惟仁是與。諒俾善以交修。
在邦必聞。非據(jù)德而孰可。
斯實義光前古。道冠百王。
德政者介爾以昭進。學殖闇然而日彰。
賤不遐遺邦教以順乎九有。
下無沈抑。圣謨猶洎于萬方
矧乎職有司存。令申先甲。
自上而下下。誠德優(yōu)而化洽。
是以育德。禮窮經(jīng)。
浮惰食力。耨甫田拾青。
片善罔遺。君子何辭于在野。
芻言式眾。多士必見其盈庭。
吾君于是遠謀。守至正。
欽若前典。申錫時命。
曰酌爾之素德。竭爾之文行
敷奏余一人。而聲教加乎萬姓
是亦尊賢崇德。致君齊圣。
丕休哉揭捍之道。成君人之大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