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齊人饋魯。
傾城者十八人。
瑰艷絕代。
綺羅嬌春。
洞橫波于慢臉。
回流風于裊身。
蓋以仲尼定魯禮樂。
制齊君臣。
斬倡優(yōu)于夾谷之會。
復土田于汶水之濱。
故遏云與回雪。
實內圖而外親。
將敗魯之政。
弱齊之鄰。
魯君臣果不端操。
迷不先覺。
聞進淫哇之聲。
皆忘圣人之學。
城南于是考雷鼓。
黕云幄。
結齊魯之歡。
受鄭衛(wèi)之樂。
感煩音之惉滯。
成正聲之蹖駮。
夫子則不可救其失。
復其迷。
望龜山以命操。
觀鳳凰而銜悽。
痛王綱之蕩蕩。
順天命之棲棲。
魯侯若盛德是樹。
古道是稽。
抑麗靡而不納。
見圣性以思齊。
知季孫之僭。
惟仲尼是與。
足以受無疆之休。
足以振將墜之緒。
何敵國之敢抗。
良霸功之可佇。
悲夫。
任權臣之傾國。
納文馬與美女。
薦神祇之所歆。
誘耳目而不拒。
荒笑語之啞啞。
溺衣裳之楚楚。
由是齊日以長。
魯日以微。
見鄰國之侵地。
聞志士之沾衣。
雖代祀則遠。
而德音不違。
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若鑒魯道之有蕩。
放鄭衛(wèi)而不歸。
則可以得域中之大。
致天下之肥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