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二〈行路難三首〉
〈行路難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將登太行雪暗天】。閒來垂釣碧溪上【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離,行路離。多岐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huì)有時(shí),直掛云帆濟(jì)蒼海。」
典故氣蓋世
騅不逝
拔山力盡
垓下兵稀
淚盡別騅時(shí)
泣對(duì)虞姬
四面歌殘
四面為楚
項(xiàng)籍顧騅
楚帳聞歌
虞歌訣別
相關(guān)人物項(xiàng)羽
虞姬
《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333~
項(xiàng)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xiàng)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xiàng)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xiàng)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shí)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xiàng)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應(yīng)劭曰:「楚歌者,謂雞鳴歌也。漢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雞鳴時(shí)歌也?!?/span>
簡釋
楚歌:喻孤軍被圍或處境窘迫。唐李商隱《淚》:“人去紫臺(tái)秋人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例句
高皇冷笑重瞳客,蓋世拔山何所為。
空持拔山志,欲奪天地德。
人去紫臺(tái)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長懷問鼎氣,夙負(fù)拔山雄。
隔岸故鄉(xiāng)歸不得,十年空負(fù)拔山名。
典故 甑破
甑倒
悲破甑
功名破甑
惜甑盆
已破寧顧甑
孟敏墮甑
叔達(dá)顧甑
相關(guān)人物孟敏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郭太〉~2229~
孟敏字叔達(dá),鉅鹿楊氏人也??途犹?。荷甑墯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duì)曰:「甑以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游學(xué)。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黜免〉~868~
「鄧竟陵免官后赴山陵?!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郭林宗別傳》曰:「鉅鹿孟敏,字叔達(dá),敦樸質(zhì)直。客居太原,雜處凡俗,未有所名。嘗至市買甑,荷儋墮地壞之,徑去不顧。適遇林宗,見而異之,因問曰:『壞甑可惜,何以不顧?』客曰:『甑既已破,視之何益?』林宗賞其介決,因以知其德性,謂必為美士,勸令讀書。游學(xué)十年,遂知名,三府并辟,不就。東夏以為美賢。」
例句
甑破寧回顧,舟沉豈暇看。
囊空甑倒誰救之,我今一食日還并。
典故 故山薇
首陽薇
北山薇
采薇蕨
采薇歌
食薇
夷齊餓
西山老
西山餓
西山薇蕨
首陽餓
首陽人
餓首陽
夷齊采薇
夷齊餓首陽
餓死西山
首陽二子
采薇翁
薇堪采
問首陽
采薇士
恥周粟
食周薇
笑首陽
不事周
西山羞
西山遺老
伯夷食菜
不甘臣武
采蕨為糧
孤竹餓
叩馬西山
首陽魂
薇老首陽
西山食粟
雙麋不返
周粟不顧
相關(guān)人物伯夷
叔齊
《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222~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hào)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狗龆ブN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薇,蕨也?!?/span>
《昭明文選》卷五十四〈論四·辯命論〉~2348~
夷叔斃淑媛之言,子輿困臧倉之訴。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齊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餓死?!?/span>
《孟子注疏》卷十上〈萬章章句上〉~76~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jìn),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xiāng)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當(dāng)紂之時(shí),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漢·陸賈《新語·無為》
曾閔之孝,夷齊之廉,豈畏死而為之哉?教化之所至也。
簡釋
夷齊:喻指有氣節(jié),不接受敵人施舍。唐李白《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xué)夷齊事高潔?!?/p>
例句
茍非夷齊心,豈得無戰(zhàn)爭。
采薇易為山,何必登首陽。
以我采薇意,傳之天姥岑。
耕鑿時(shí)未至,還山聊采薇。
憀然歌采薇,曲盡心悠悠。
可惜官倉無限粟,伯夷餓死黃口肥。
奸聲入耳佞入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武王亦至明,寧哀首陽饑。請(qǐng)君勿執(zhí)古,執(zhí)古徒自隳。
不食黃精不采薇,葛苗為帶草為衣。
旅食傷飄梗,巖棲憶采薇。
采薇留客飲,折竹掃仙壇。
好移鐘阜蓼,莫種首陽薇。
無才敢更期連茹,有意兼思學(xué)采薇。
唯憶首陽路,永謝當(dāng)時(shí)人。
舉才天道親,首陽誰采薇。
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饑。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為肴。
掛冠東都門,采蕨南山岑。
首陽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壺吊伯夷。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陽蕨。
濩落久無用,隱身甘采薇。
夷齊是何人,獨(dú)守西山餓。
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當(dāng)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xué)夷齊事高潔。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
周粟猶不顧,齊圭安肯分。
舉族共資隨月俸,一身惟憶故山薇。
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
家住嵩山下,好采舊山薇。
何日一名隨事了,與君同采碧溪薇。
薇蕨餓首陽,粟馬資歷聘。
空里愁書字,山中疾采薇。
留連樹蕙辭,婉娩采薇歌。
復(fù)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陽山。夷齊各一身,窮餓未為難。
心同合浦葉,命寄首陽薇。
吾愛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夷齊餓死日,武王稱圣明。節(jié)義士枉死,何異鴻毛輕。
自惟負(fù)貞意,何歲當(dāng)食薇。
由來那敢議輕肥,散發(fā)行歌自采薇。
流水知行藥,孤云伴采薇。
傅巖既紆郁,首山亦嵯峨。操筑無昔老,采薇有遺歌。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聲成鳳鳥來。
孤竹人藏處,無因認(rèn)本峰。
如何歸故山,相攜采薇蕨。
采薇秦山鎮(zhèn),養(yǎng)親湘水源。
詩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階前便采薇。
入山非買山,采竹異采蕨。
數(shù)歲白云里,與君同采薇。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野老采薇暇,蝸廬招客幽。
獨(dú)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去俗因解綬,憶山得采薇。
西山傷遺老,東陵有故侯。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間星歲改。
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騎交迎市道兒。
首陽及汨羅,無乃褊其衷。
心期共賀太平世,去去故鄉(xiāng)親食薇。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
典故被花惱
花相惱
花惱欲顛狂
惱損杜陵翁
花惱只顧狂
相關(guān)人物杜甫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七〈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七首〉
〈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七首〉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jīng)旬出飲獨(dú)空床【案:原注。斛斯融。吾酒徒?!俊!?/span>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
是時(shí)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婕妤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fù)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dāng)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埂z詔封金日磾為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光為博陸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
《昭明文選》卷四十四〈檄·喻巴蜀檄〉~964~
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后,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jì)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bào)私讎。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jì)深慮遠(yuǎn),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終則遺顯號(hào)于后世,傳土地于子孫,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聲施于無窮,功烈著而不滅。是以賢人君子,肝腦涂中原,膏液潤野草而不辭也。今奉幣役至南夷,即自賊殺,或亡逃抵誅,身死無名,謚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豈不遠(yuǎn)哉!然此非獨(dú)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jǐn)也;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diào)〉~87~
顧長康作殷荊州佐,請(qǐng)假還東。爾時(shí)例不給布帆,顧苦求之,乃得發(fā)。至破冢,遭風(fēng)大敗。作箋與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span>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2404~
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后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fēng)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
簡釋
布帆無恙:指旅途平安。唐李白《秋下荊門》:“露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p>
例句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
典故 嚇鼠
腐鼠嚇
嚇腐鼠
爭腐鼠
嚇飛燕
猜意鹓雛
腐鼠顧
腐鼠志
鹓雛捐鼠
鴟鸮疑
嚇梁園
相關(guān)人物莊子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605~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例句
忽聞饑烏一噪聚,瞥下云中爭腐鼠。
鴟鳶啄腐疑雛鳳,神鬼欺貧笑伯龍。
焉隨腐鼠欲,負(fù)此云霄期。
野田鴟鸮鳥,相妒復(fù)相疑。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江中淘河嚇飛燕,銜泥卻落羞華屋。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吾常嚇鴛雛,爾輩安足訕?;仡^語晴鳶,汝食腐鼠慣。
典故 長康癡
癡虎頭
虎頭風(fēng)
虎頭三絕
長康三絕
癡號(hào)
癡黠愷之
相關(guān)人物顧愷之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2405~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或數(shù)年不點(diǎn)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埂瓙鹬娣ミ^實(shí),少年因相稱譽(yù)以為戲弄。又為吟詠,自謂得先賢風(fēng)制。或請(qǐng)其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義熙初,為散騎常侍,與謝瞻連省,夜于月下長詠,瞻每遙贊之,愷之彌自力忘倦。瞻將眠,令人代己,愷之不覺有異,遂申旦而止?!?,愷之在桓溫府,常云:「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畫一·顧愷之〉~607~
晉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人。多才氣,尤工丹青,傅寫形勢,莫不妙絕。謝安謂長康曰:「卿畫自生人已來未有。」又云:「卿畫蒼蒼,古來未有?!乖砸粰划嫊杭幕感?,皆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其后玄聞取之,誑云不開。愷之不疑被竊,直云:「妙畫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又嘗悅一憐女,乃畫女于壁,當(dāng)心釘之。女患心痛,告于長康,康遂拔釘。乃愈。又嘗欲寫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辭。長康曰:「明府無病,若明點(diǎn)瞳子,飛白拂上,便如輕云蔽日?!巩嬋宋?,數(shù)年不點(diǎn)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貌,正在阿堵之中?!褂之嬇峥妫a上乃加三毛。云:「楷俊郎,有鑒識(shí)。具此,觀之者定覺殊勝?!癸蒂?zèng)以四言詩,畫為圖。常云:「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又畫謝幼輿于一巖中,人問其故。云:「一丘一壑,此(明抄本此字上有謂之二字)子宜置巖壑中?!归L康又嘗于瓦棺寺北殿內(nèi)畫維摩居士,畫畢,光輝月余。《京師寺記》云,興寧中,瓦棺寺初置僧眾,設(shè)剎會(huì),請(qǐng)朝賢士庶宣疏募緣。時(shí)士大夫莫有過十萬者,長康獨(dú)注百萬。長康素貧,眾以為大言。后寺僧請(qǐng)勾疏,長康曰:「宜備一壁。」閉戶不出(不出原作往來,據(jù)明抄本改)一月余,所畫維摩一軀工畢。將欲點(diǎn)眸子,乃謂僧眾曰:「第一日觀者,請(qǐng)施十萬;第二日觀者,請(qǐng)施五萬;第三日觀者,可任其施。」及開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及百萬。劉義慶《世說》云,桓大司馬每請(qǐng)長康與羊欣講論畫書,竟夕忘疲。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顧愷之傳》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xué)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后出相遺,深識(shí)者亦當(dāng)以高奇見貴。」……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或數(shù)年不點(diǎn)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箛L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于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愷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愷之每重嵇康四言詩,因?yàn)橹畧D,恒云:「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每寫起人形,妙絕于時(shí),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又為謝鯤象,在石巖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褂麍D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辭。愷之曰:「明府正為眼耳,若明點(diǎn)瞳子,飛白拂上,使如輕云之蔽月,豈不美乎!」仲堪乃從之。愷之嘗以一廚畫糊題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發(fā)其廚后,竊取畫,而緘閉如舊以還之,紿云未開。愷之見封題如初,但失其畫,直云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了無怪色?!?,愷之在桓溫府,常云:「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构仕讉鲪鹬腥^:才絕,畫絕,癡絕。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啟矇記行于世。
例句
圖畫風(fēng)流似長康,文詞體格效陳王。
王湛床頭見周易,長康傳里好丹青。
《世說新語》上卷下《文學(xué)》
「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曰:『不賞者,作后出相遺。深識(shí)者,亦以高奇見貴?!弧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溫云:『顧長康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平平耳。』」
典故 東鄰女
東鄰子
窺宋玉
宋玉墻
宋家東
窺鄰
宋玉墻頭
宋家鄰
宋玉鄰
宋玉東鄰
宋玉墻東
施朱施粉
宋鄰
宋玉東家
西鄰宋
墻東宋
窺宋東墻
登墻女
東鄰妙
粉墻偷眼覷
紅欹宋玉
下蔡倡
楚女窺墻
鄰宋玉
莫把一分增減
墻頭岑寂
三年不顧
三年送目
宋鄰東畔
西鄰公子
鄰墻招
慕宋
太赤
偷窺笑眼
西鄰宋家
增之太長,減之太短
相關(guān)人物司馬相如
宋玉
《昭明文選》卷十九〈 賦癸·情·登徒子好色賦〉~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雇跻缘峭阶又詥査斡?,玉曰:「體貌閑麗,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辭,所學(xué)于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是時(shí),秦章華大夫在側(cè),因進(jìn)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雇踉唬骸冈嚍楣讶苏f之?!勾蠓蛟唬骸肝ㄎ?。臣少曾遠(yuǎn)游。周覽九士。足歷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wèi)溱洧之間。是時(shí)向春之未。迎夏之陽。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贈(zèng)以芳華辭甚妙。于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fù)稱詩曰。寤春風(fēng)兮發(fā)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zèng)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dòng)。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yáng)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藝文類聚》卷十八
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fā)豐艷,蛾眉皓齒,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據(jù)《藝文類聚》卷十八引)
簡釋
三年送目:指女子愛慕男子。宋楊億《宋玉》:“三年送目愁鄰媛,七澤迷魂怨楚辭?!?/p>
宋玉墻: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羅隱《桃花》:“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半里紅欹宋玉墻?!?/p>
例句
西墻鄰宋玉,窺見妾眉宇。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東。
住處方窺宋,平生未嫁盧。
可憐三五夕,嫵媚善為鄰。
未達(dá)東鄰還絕想,不勞南浦更銷魂。
塵埃一別楊朱路,風(fēng)月三年宋玉墻。
羞殺登墻女,饒將解佩人。
宋玉鄰邊腮正嫩,文君機(jī)上錦初裁。
昔歲曾為蕭史伴,今朝應(yīng)作宋家鄰。
古有陽臺(tái)夢,今多下蔡倡。
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
揚(yáng)清歌,發(fā)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知君調(diào)得東家子,早晚和鳴入錦衾。
驚殺東鄰繡床女,錯(cuò)將黃暈壓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東家女,常懷物外多。
莫作經(jīng)時(shí)別,西鄰是宋家。
花恨紅腰柳妒眉,東鄰墻短不曾窺。
莫教才子偏惆悵,宋玉東家是舊鄰。
昔贈(zèng)我者誰,東鄰嬋娟子。
紅兒若在東家住,不得登墻爾許年。
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半里紅攲宋玉墻。
郎若姓何應(yīng)解傅,女能窺宋不勞施。
每笑東家子,窺他宋玉墻。
有時(shí)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莫道風(fēng)流無宋玉,好將心力事妝臺(tái)。
手持雙豆蔻,的的為東鄰。
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
典故 賞音稀
顧周
憶周郎
周郎一顧
顧曲人
覓周郎
誤曲
待一顧
畏周郎
顧曲多情
顧曲中誤
回頭顧曲
曲誤不須顧
誤顧
一顧周郎
周郎賞
周郎尚不知
周郎知曲誤
周郎知音
周郎醉眼
公瑾見誤
戀紅牙
曲誤試周郎
微笑周郎
誤新聲試周郎
小誤回頭
知音周郎
周郎識(shí)曲
相關(guān)人物周瑜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265~
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shí)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簡釋
周郎顧:詠樂曲或知音。唐李端《聽箏》:“欲得周郎顧,時(shí)時(shí)誤拂弦?!?/p>
例句
周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慚和周郎應(yīng)見顧,感知大造竟無窮。
坐中知密顧,微笑是周郎。
慚將多誤曲,今日獻(xiàn)周郎。
欲得周郎顧,時(shí)時(shí)誤拂弦。
顧盼何曾因誤曲,殷勤終是感知音。
周郎如賞羨,莫使滯芳晨。
識(shí)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不應(yīng)令曲誤,持此試周郎。
一曲新聲慘畫堂,可能心事憶周郎。
周郎懷抱好知音,常愛山僧物外心。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巧蓺〉~79~
謝太傅云:「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續(xù)晉陽秋》曰:「愷之尤好丹青,妙絕于時(shí)。曾以一廚畫寄桓玄,皆其絕者,深所珍惜,悉糊題其前?;改税l(fā)廚后取之,好加理。后愷之見封題如初,而畫并不存,直云:『妙畫通靈,變化而去,如人之登仙矣?!弧?/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