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秦正
指夏歷十月。正,一年的開始。 秦 以夏歷十月為正月。 宋 蘇軾 《永裕陵十月旦表》:“戒寒墐戶,倏及于 秦 正。”
《國語辭典》:期服  拼音:jī fú
古代的喪服。為齊衰一年的喪服?!读簳?。卷三一。袁昂傳》:「昂幼孤,為彖所養(yǎng),乃制期服?!顾?。王栐《燕翼詒謀錄。卷四。卑幼期喪免妨試》:「諸州士人以期制妨試,奔湊京轂,請自今卑幼期服,不妨取解?!?/div>
《國語辭典》:祝?! ?span id="nbff5xu" class='label'>拼音:zhù fú
本指求神賜福。今多指希望對方得到福分。如:「祝福你一路順風?!?/div>
《國語辭典》:季節(jié)(季節(jié))  拼音:jì jié
一年中按氣候、農(nóng)事等劃分,具有某種特點的時期。如:「農(nóng)忙季節(jié)」。晉。夏侯湛雷賦〉:「伊朱明之季節(jié)兮,暑熏赫以盛興?!?/div>
《國語辭典》:罰作(罰作)  拼音:fá zuò
漢代的律令,罪輕的人充作苦工,稱為「罰作」。
《漢語大詞典》:畢歲(畢歲)
(1).全年,一年。 晉 張協(xié) 《七命》:“樂以忘戚,游以卒時,窮夜為日,畢歲為期?!?br />(2).度過晚年。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div>
《漢語大詞典》:一星終(一星終)
古人劃周天為十二次,以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滿一周天,故以十二年為一星終,用以紀年。《左傳·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杜預 注:“歲星十二歲而一周天?!?宋 王十朋 《白帝城》詩:“火德重興六合同,金行數(shù)止一星終。”
《漢語大詞典》:歲報(歲報)
一年的報答。謂年終臘祭酬謝神的保佑。
《漢語大詞典》:肇歲(肇歲)
一年之始。舊指陰歷正月。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肇歲?!?/div>
《漢語大詞典》:年首
指一年的首月。史記·封禪書:“於是 秦 更名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span id="abkh1rz" class="book">《漢書·郊祀志上》:“遂以十月至 霸上 ,立為 漢 王。因以十月為年首,色上赤?!?/div>
分類:年首一年
《漢語大詞典》:年均
一年平均。例如:中國國民生產(chǎn)總值年均增長率12%
《國語辭典》:虞美人  拼音:yú měi rén
1.項羽的寵姬,名虞。項羽困于垓下,曾作詩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2.麗春花的別名。參見「麗春花」條。
3.詞牌名。本唐教坊曲,調(diào)見趙崇祚《花間集》。王行詞取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句,名一江春水。也稱為「憶柳曲」、「虞美人令」、「玉壺冰」。
4.曲牌名。南曲入南呂宮引子。
《漢語大詞典》:變火(變火)
相傳古代鉆木取火,一年之中,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取火的木材也相應變換,稱“變火”。語出周禮·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 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賈公彥 疏:“火雖是一,四時以木為變,所以禳去時氣之疾也”。 孫詒讓 正義:“謂五時各以其木為燧,鉆以取火。莊子·外物篇云‘木與木相摩則然’是也?!?span id="1oth6rh" class="book">《隋書·王劭傳》:“﹝ 王劭 ﹞曰:‘臣謹案《周官》,四時變火,以救時疾。明火不數(shù)變,時疾必興。圣人作法,豈徒然也……伏愿遠遵先圣,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div>
《漢語大詞典》:再實(再實)
指果樹一年兩次結(jié)實。南史·孝義傳上·王虛之:“十三喪母,三十三喪父,二十五年鹽酢不入口……墓上橘樹一冬再實,時人咸以為孝感所致。”
《國語辭典》:長度(長度)  拼音:cháng dù
1.救濟貧苦?!豆茏印]p重甲》:「死而不葬者,予之長度?!?br />2.兩端之間的距離。如:「這塊布的長度是3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