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5
詞典
2
分類詞匯
23
共23,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三庚
伏日
庚伏
伏天
玉井
伏臘
中伏
伏中
下伏
庚暑
入伏
金伏
終伏
暑伏
出伏
《漢語大詞典》:
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東齋》
詩:“三庚到秋伏,偶來松檻立?!?br />(2).三伏。 宋 黃昃
《酹江月·夜涼》
詞:“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
分類:
夏至
三伏
初伏
《國語辭典》:
伏日
拼音:
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稱為「伏日」,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久之,伏日,詔賜從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分類:
伏日
三伏
一年
時候
伏中
中祭
祭祀
一天
《漢語大詞典》:
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別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個庚日開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故三伏亦稱“ 庚伏 ”。 宋
蘇轍
《謝入伏早出狀》
之二:“候極南訛,日臨庚伏?!?宋
朱熹
《次韻秀野署中》
:“病隨庚伏盡,尊向晚涼開。”
《
宋史·職官志四
》
:“祕書監(jiān)歲於仲夏曝書,則給酒食費……遇庚伏則前期遣中使諭旨,聽以早歸?!眳㈤?span id="ju5aej5" class="book">《
初學記
》卷四。
分類:
三伏
伏中
初伏
中伏
分別
夏至
四個
《國語辭典》:
伏天
拼音:
fú tiān
三伏那些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參見「伏日」條。如:「在伏天里,少出門,免得中暑。」
分類:
三伏
一年
時候
《國語辭典》:
伏日
拼音:
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稱為「伏日」,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久之,伏日,詔賜從官肉?!挂沧鳌阜臁?、「三伏天」。
分類:
伏日
三伏
一年
時候
伏中
中祭
祭祀
一天
《國語辭典》:
玉井
拼音:
yù jǐng
地名。隸屬臺南市玉井區(qū),玉井盆地的中央,面積約七十六平方公里,原名為噍吧哖莊,民國九年改名為「玉井」。
分類:
星官
星官名
井
官名
華山
參宿
帝王
下方
方四
玉井
藏冰
大臣
三伏
《國語辭典》:
伏臘(伏臘)
拼音:
fú là
1.夏之伏日及冬之臘日,為秦漢時令名。漢。
楊惲
〈
報孫會宗書
〉:「歲時伏臘,烹羊炮羔?!固?。白行簡《李娃傳》:「娃既備禮,歲時伏臘?!?br />2.伏祠臘祭,或以夏祭為伏,冬祭為臘?!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臘,祠黃石?!箷x。
潘岳
〈
閑居賦
〉:「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div>
分類:
祭祀
臘祭
所需
物質(zhì)
指節(jié)
節(jié)日
資料
夏
農(nóng)歷
三伏
《國語辭典》:
中伏
拼音:
zhōng fú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也稱為「二伏」。
《國語辭典》:
中伏
拼音:
zhòng fú
中了敵人的埋伏。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們也不會中伏!」
分類:
三伏
夏至
四個
立秋
秋后
第一個
日前
前一
一天
時間
中伏
《國語辭典》:
三伏
拼音:
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督鹌棵贰返诎嘶兀骸改菚r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埂都t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br />2.三重伏兵。《舊唐書。卷一二一。仆固懷恩傳》:「玚令高彥崇、渾日進、李光逸等設(shè)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fā),合擊而走之?!?/div>
分類:
三伏
三面
初伏
埋伏
中伏
農(nóng)諺
三重
伏兵
農(nóng)歷
夏至
《漢語大詞典》:
伏中
指三伏期間。 明
李贄
《答周柳塘書》
:“伏中微洩,秋候自當清泰?!?/div>
分類:
伏中
三伏
《國語辭典》:
下伏
拼音:
xià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第三個十日稱為「下伏」。唐。
姚合
酬光祿田卿末伏見寄
詩:「下伏秋期近,還知扇漸疏?!挂卜Q為「末伏」、「終伏」。
分類:
三伏
伏中
《漢語大詞典》:
庚暑
猶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呂伯恭書》
:“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輕捷。”參見“ 庚伏 ”。
分類:
三伏
暑天
《漢語大詞典》:
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別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個庚日開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故三伏亦稱“ 庚伏 ”。 宋
蘇轍
《謝入伏早出狀》
之二:“候極南訛,日臨庚伏?!?宋
朱熹
《次韻秀野署中》
:“病隨庚伏盡,尊向晚涼開?!?span id="acy5mij" class="book">《
宋史·職官志四
》:“祕書監(jiān)歲於仲夏曝書,則給酒食費……遇庚伏則前期遣中使諭旨,聽以早歸。”參閱
《
初學記
》
卷四。
分類:
三伏
伏中
初伏
中伏
分別
夏至
四個
《國語辭典》:
入伏
拼音:
rù fú
進入伏天。伏天即夏天。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
分類:
進入
三伏
《國語辭典》:
三伏
拼音:
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督鹌棵贰返诎嘶兀骸改菚r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埂都t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br />2.三重伏兵?!杜f唐書。卷一二一。仆固懷恩傳》:「玚令高彥崇、渾日進、李光逸等設(shè)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fā),合擊而走之?!?/div>
分類:
三伏
三面
初伏
埋伏
中伏
農(nóng)諺
三重
伏兵
農(nóng)歷
夏至
《漢語大詞典》:
金伏
金氣伏藏。多用以指炎熱的伏天。按我國農(nóng)歷,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此即所謂“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屬金,金畏火而金氣伏藏,故稱。 唐
包佶
《同李吏部伏日口號呈元庶子路中丞》
:“火炎逢六月,金伏過三庚?!?明
楊慎
《苦熱》
詩:“引脰望西顥,金伏何時終?!?/div>
分類:
炎熱
農(nóng)歷
三伏
《國語辭典》:
終伏(終伏)
拼音:
zhōng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第三個十日稱為「終伏」。也稱為「末伏」、「下伏」。
分類:
三伏
最后
一伏
夏至
初伏
《國語辭典》:
暑伏
拼音:
shǔ fú
農(nóng)歷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個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為一伏,分為初伏、中伏、終伏三伏。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稱為「暑伏」。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澡其津流也?!?/div>
分類:
夏
三伏
《漢語大詞典》:
出伏
出了伏天;伏天結(jié)束。 元 竹蓑笠翁 逸句:“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
分類:
結(jié)束
逸句
三伏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