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少
(1).三公的副職。亦稱三孤。《大戴禮記·保傅》:“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span id="feirmql" class="book">《漢書·百官公卿表序》:“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又立三少為之副,少師、少傅、少保,是為孤卿,與六卿為九焉?!?唐 楊炯 《明威將軍梁待賓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書,六年始得東宮三少?!?br />(2).三位知名的年輕人。(1) 晉 王羲之 、 王承 、 王悅 ,俱少年知名。人稱 王氏 三少。晉書·王羲之傳:“ 敦 嘗謂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dāng)不減 阮主簿 ?!?裕 亦目 羲之 與 王承 、 王悅 為 王氏 三少。”(2) 唐 李嗣真 與同時(shí)學(xué)士 趙獻(xiàn)臣 、 徐昭 任職弘文館,俱稱少俊,館中號為“三少”。見舊唐書·方伎傳·李嗣真。
(3).謂三度返老還少。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臺記序》:“ 春秋 之初,有 晉 楚 之諺曰:‘ 夏姬 得道,雞皮三少。’” 明 楊慎 《武后生牙》:“史稱 武后 ,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覺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雞皮三少?!?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xí)·變舊成新》:“豈非作者功臣,使得為鷄皮三少之女?!?/div>
《漢語大詞典》:三舉(三舉)
(1).三次殺牲備膳。舉,殺牲盛饌。《周禮·天官·膳夫》:“王齊日三舉?!?孫詒讓 正義:“王齊日,朝食蓋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則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舉?!?br />(2).謂哭泣三次。孔叢子·陳士義:“﹝ 郈成子 ﹞聞 寧喜 作難,右宰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br />(3).三度舉事。新五代史·梁臣傳·敬翔朱珍等傳論:“蓋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統(tǒng) 淮南 ,遂與 孫 、 楊 爭,凡三十年間,三舉而三敗?!?br />(4).指三期科考。宋史·選舉志一:“﹝ 乾德 元年﹞定諸州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jìn)士‘文理紕繆’者殿五舉,諸科初場十‘不’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不’殿三舉,第一至第三場九‘不’并殿一舉。”不,指文理不通。殿三舉,即指停止科考資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科場·預(yù)傳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試,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則三舉矣?!?/div>
《漢語大詞典》:三成
(1).三重,三層。周禮·秋官·司儀:“令為壇三成,宮旁一門。”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三成,三重也。”爾雅·釋丘:“三成為 崐崘丘 。” 郭璞 注:“ 崐崘山 三重,故以名云。”
(2).音樂之三終;三度奏樂。儀禮·燕禮:“笙入三成,遂合鄉(xiāng)樂?!?鄭玄 注:“三成,三終也。”禮記·樂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 商 ,三成而南?!?鄭玄 注:“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為一成?!?br />(3).十分之三。 古華 《芙蓉鎮(zhèn)》第四章第二節(jié):“ 李國香 就還沒有達(dá)到這個(gè)水平,還沒有贏得這種自由,還是個(gè)‘三成生,七成熟’的干部?!?/div>
《國語辭典》:三合  拼音:sān hé
1.陰氣、陽氣、天氣三氣相合。《谷梁傳。莊公三年》:「獨(dú)陰不生,獨(dú)陽不生,獨(dú)天不生,三合然后生?!?br />2.陰陽家相傳以十二支配五行的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稱為「三合」。元。周密《齊東野語。卷四。用事切當(dāng)》:「一丁扶火德,三合鞏皇基?!?br />3.三次會合?!蹲髠?。昭公元年》:「再合諸侯,三合大夫。」
4.三度交鋒。《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楚挑戰(zhàn)三合,樓煩輒射殺之?!埂侗笔贰>戆司?。藝術(shù)傳上。王春傳》:「覬颾之戰(zhàn),四面受敵,從寅至午,三合三離,將士皆懼?!?/div>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度龂尽>硪蝗?。魏書》:「王肅直諒多聞?!鼓铣巍E崴芍?。注:「劉寔以為肅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茍合,此二反也。吝惜財(cái)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鼓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品藻》:「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jì)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xué)問,三反?!弧?br />2.三次反叛?!稌x書。卷八四。列傳。劉牢之》:「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fù)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br />3.三次往返?!妒酚?。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br />4.天子親耕時(shí),鋤土三次稱為「三反」。漢。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東田,而三反之?!?/div>
《漢語大詞典》:三食
(1).猶三餐。戰(zhàn)國策·齊策四:“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br />(2).三度日蝕。漢書·五行志下之下:“諸侯更制茲謂叛,厥食三復(fù)三食,食已而風(fēng),地動(dòng)。”
(3).指不肖子弟變賣莊園、書籍、奴婢度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yōu)榛认x,謂鬻莊而食也;第二變?yōu)轶剪~,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yōu)榇笙x,謂賣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輩,何代無有?!?/div>
《漢語大詞典》:三覆
(1).三處伏兵。《左傳·隱公九年》:“君為三覆以待之?!?杜預(yù) 注:“覆,伏兵也。”宋史·劉锜傳:“﹝ 劉錡 ﹞遂設(shè)三覆以待之?!?br />(2).三度打敗。戰(zhàn)國策·燕策二:“﹝ 齊 ﹞遂與兵伐 宋 。三覆 宋 , 宋 遂舉。”
(3).三度復(fù)審。 宋 文瑩 《玉壺清話·李先主傳》:“時(shí)天下罹亂,刑獄無典,因是凡決死刑,方用三覆五奏之法?!?/div>
《漢語大詞典》:食三
蠶經(jīng)過三眠三度進(jìn)食。謂已接近生命之終了。 宋 王十朋 《三月晦日與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齒分韻》:“卻因送別還驚我,我境如蠶已食三?!?/div>
《漢語大詞典》:三肅(三肅)
三度肅拜。拜不低頭,惟直身肅容而手至地為肅拜。左傳·成公十六年:“三肅使者而退?!?span id="vauzxj1" class="book">《國語·晉語六》:“為使者故,敢三肅之?!?韋昭 注:“肅拜,下手至地?!?/div>
《漢語大詞典》:三犯
(1).三度觸犯。南齊書·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畢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
(2).三度犯法。新唐書·食貨志四:“ 大中 初,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 裴休 著條約: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論死?!?span id="r1ow6b1" class="book">《元史·太宗紀(jì)》:“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論死。”
(3).詞曲中犯調(diào)的一種。一首詞曲中宮調(diào)或句法犯三調(diào)者謂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宋 張炎 詞源·原序:“ 美成 諸人又復(fù)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眳⒁姟?犯調(diào) ”。
《國語辭典》:犯調(diào)(犯調(diào))  拼音:fàn diào
詞曲在歌唱時(shí),假借別調(diào)作腔,稱為「犯調(diào)」??煞譃槎N:一、犯別調(diào)的音律,如姜夔的凄涼犯。二、犯別調(diào)的句子,如劉過的四犯剪梅花。
《漢語大詞典》:三屬(三屬)
猶三族。后漢書·章帝紀(jì):“一人有罪,禁至三屬?!?李賢 注:“即三族也。謂父族、母族及妻族?!?/div>
分類:三族
《漢語大詞典》:三祭
謂三度酌酒于三處為祭。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 傳:“王三進(jìn)爵,三祭酒,三奠爵。” 蔡沉 集傳:“禮成於三,故三宿、三祭、三咤。”儀禮·鄉(xiāng)射禮:“俎與薦,皆三祭?!?鄭玄 注:“皆三祭,為其將祭侯也,祭侯三處也。” 賈公彥 疏:“三處者,下文右與左,中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尹
謂三度任令尹。 南朝 宋 鮑照 《在荊州與張使君李居士聯(lián)句》:“三尹無喜色,一適或垂竿?!眳⒁姟?三已 ”。
分類:三度令尹
《漢語大詞典》:三已
謂三度或多次罷官。語出《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唐 劉禹錫 《酬李相公喜歸鄉(xiāng)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詩:“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清 姚瑩 《與余小坡書》:“夫不有身為貴卿,三已之不慍者乎!”
分類:三度罷官
《漢語大詞典》:三火
(1).三堆火。 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師》:“三火起明,兩滅其光。高位疾顛,驕恣誅傷?!?br />(2).燃燒三日夜的爐火。 宋 蘇軾 《次韻子由寄題孔平仲草庵》:“羨君美玉經(jīng)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蠶?!?王文誥 輯注引《淮南子》:“ 鐘山 之玉,灼以爐炭,三日三夜色澤不變,得天地之精也?!?br />(3).三度被焚燒。 宋 蘇軾 《月華寺》詩:“ 月華 三火豈天意,至今茇舍依榛菅?!?br />(4).即三毒。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道釋·經(jīng):“貪火既爾,嗔癡亦然。三火熾盛,由我為本。欲滅三火,當(dāng)斷我本?!?/div>
《漢語大詞典》:三走
三度敗逃。史記·管晏列傳:“吾( 管仲 )三戰(zhàn)三走, 鮑叔 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唐 李賀 《送沈亞之歌》:“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無摧捽?!?清 孫枝蔚 《送三子重下第歸里》詩:“ 管仲 何曾病三走, 卞和 亦得傳千秋?!?/div>
分類: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