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車騎(車騎)  拼音:jū jì
1.成隊的車馬?!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九門侯生?!?br />2.古代將軍的名號。漢文帝元年以薄昭為車騎將軍,歷代多置,唐以后廢除。
《國語辭典》:三光  拼音:sān guāng
1.日、月、星的總稱?!痘茨献?。原道》:「橫四維而含陰陽,纮宇宙而章三光?!?jié)h。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br />2.房、心、尾三大星辰。《禮記。鄉(xiāng)飲酒義》:「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div>
《國語辭典》:大梁  拼音:dà liáng
1.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縣,為戰(zhàn)國時魏都。
2.屋的主梁?!段倪x。陸機。擬古詩十二首。擬明月皎夜光》:「織女無機杼,大梁不架楹?!?/div>
《國語辭典》:三星  拼音:sān xīng
1.俗稱福、祿、壽三神。
2.泛指天空中明亮且位置相近的三顆星。《詩經(jīng)。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怪劣谥傅氖悄娜w星,則有不同的推論。東漢鄭玄《毛詩傳箋》主張為心宿:「三星謂心星也?!固瓶追f達疏《毛詩正義》:「綢繆章三星在天,傳三星參也,箋三星謂心星也。…按此當從鄭說。」朱文鑫《天文考古錄》則主張為參宿中間三顆星。
《漢語大詞典》:天龍(天龍)
(1).天上的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葉公 子高 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中有不死庭,天龍盡四向?!?br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法華經(jīng)·序品》:“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經(jīng)》卷上:“三名天龍,四名天馬?!?br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縣 境。產(chǎn)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shù)雕刻史上有價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部·蜈蚣。
《國語辭典》:三宮(三宮)  拼音:sān gōng
1.明堂、辟雍、靈臺。《文選。張衡。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教頒常?!?br />2.諸侯的后宮?!抖Y記。祭義》:「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于蠶室?!?br />3.天子、太后、皇后?!稘h書。卷八六。王嘉傳》:「或物好,特賜其工,自貢獻宗廟三宮,猶不至此?!固?。顏師古。注:「三宮,天子、太后、皇后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雍
亦稱“ 三雍宮 ”。 漢 時對辟雍、明堂、靈臺的總稱。漢書·河間獻王傳:“ 武帝 時, 獻王 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三十餘事。” 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辟雍、明堂、靈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span id="d5vjdhv" class="book">《后漢書·儒林傳上》:“ 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 即位,親行其禮?!?唐 張繼 《河間獻王墓》詩:“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清 唐孫華 《國學(xué)進士題名碑》詩:“肇建三雍陳禮樂,宮懸考擊聞鳴鼉?!?/div>
《漢語大詞典》:臺衡
喻宰輔大臣。臺,三臺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宮帝座前。 晉 陸機 《贈弟士龍》詩之一:“奕世臺衡,扶帝紫極?!?唐 楊炯 《為劉少傅等謝敕書慰勞表》:“臣等竊循愚蔽,謬荷恩私,或位聯(lián)輔弼,職在臺衡?!?王闿運 《剛直彭公墓志銘》:“雖辭圭組,卒踐臺衡。”
《國語辭典》:機衡(機衡)  拼音:jī héng
1.北斗七星中第三顆星「天機」和第五顆星「玉衡」的合稱。也用以代指北斗?!逗鬂h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郅惲》:「臣聞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運機衡,垂日月?!埂端螘>矶?。天文志一》:「夫琁玉,貴美之名,機衡,詳細之目,所以先儒以為北斗七星?!?br />2.古代觀測天體的儀器?!端螘?。卷二三。天文志一》:「渾儀,羲和氏之舊器,歷代相傳,謂之機衡,其所由來,有原統(tǒng)矣?!埂赌鲜?。卷三三。列傳。范泰》:「尋銅之為器,在用也博矣,鐘律所通者遠,機衡所揆者大。」也作「璣衡」。
3.比喻機要的官署或職位?!逗鬂h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尚書職在機衡,宮禁嚴密。」《北史。卷九二。恩幸列傳。序》:「若乃心利錐刀,居臺鼎之任;智昏菽麥,當機衡之重?!?/div>
《漢語大詞典》:南河
(1).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guān)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書·禹貢:“浮于 江 沱 潛 漢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span id="b9zy9o2" class="book">《史記·五帝紀》:“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張守節(jié)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于 南河 是也?!?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fù) 禹 謀?!?br />(2).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nèi)蒙古 巴彥高勒鎮(zhèn)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nèi)的 黃河 、 運河 、 洪澤湖 、 海口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4).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 北河 ”。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黃河流至河套,在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的稱為「北河」。
《國語辭典》:小犬  拼音:xiǎo quǎn
1.幼小的狗。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行到那舊院,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
2.謙稱自己的兒子。《紅樓夢》第一三回:「待服滿后,親帶小犬到府叩謝?!挂沧鳌鸽嗳?、「豚兒」。
《漢語大詞典》:少宰
(1).官名。即周禮·天官的小宰,為大宰的副職。 春秋 列國中亦有置之者。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 少宰如 晉 師。”
(2). 宋 政和 中,改尚書左仆射為太宰,右仆射為少宰,旋復(fù)舊稱。 明 清 為吏部侍郎的俗稱,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東蕃八星……第二星為上宰,三星曰少宰。”注:“ 石氏 云:‘少宰一星,少輔二星,三孤也?!?/div>
《國語辭典》:織女星(織女星)  拼音:zhī nǚ xīng
星名。屬天琴座,是夏秋夜空中一顆明亮的星,隔銀河與牽牛星相對。也稱為「天女」、「天孫」、「織女」。
《國語辭典》:織女(織女)  拼音:zhī nǚ
1.從事紡織的女子。三國吳。楊泉〈織機賦〉:「織女揚翚,美乎如芒,麗姿研雅,動有令光。」
2.中國古代傳說是天帝的女兒。漢代傳說與牽牛郎為夫婦,婚后廢織,被天帝分隔于銀河兩岸,遙遙相對,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七日方能相會。也稱為「天女」。
3.星官名。由三顆星組成,屬牛宿?!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織女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主果蓏絲帛珍寶也。王者至孝,神祇咸喜,則織女星俱明,天下和平。大星怒角,布帛貴。」文中所指大星,為織女三星中最亮的一顆星,即俗稱的織女星。參見「織女星」條。
《漢語大詞典》:星杓
指北斗的玉衡、開陽、搖光三星。也稱斗杓、斗柄。觀察北斗斗柄的轉(zhuǎn)移,可以知四時,定節(jié)氣。 宋 邵雍 《旅中歲除》詩:“星杓建丑晦將盡,歲箭射人春又來。” 明 李東陽 《燒丹灶賦》:“龍集載戊,星杓指申?!?清 黃景仁 《贈程生人中》詩:“我昔三五日,壯氣干星杓?!?/div>
《漢語大詞典》:上輔(上輔)
(1).宰相的尊稱。元史·伯顏傳:“﹝ 至元 ﹞五年十月,詔為大丞相,加號元德上輔,賜七寶玉書龍虎金符,鐫刻如前。”
(2). 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區(qū)的行政設(shè)置名稱。如 華州 上輔, 同州 上輔等。見舊唐書·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門,第一星為右樞,第二星為少尉,第三星為上輔,第四星為少輔,第五星為上衛(wèi),第六星為少衛(wèi),第七星為上丞?!?/div>
《漢語大詞典》:鋒旗(鋒旗)
亦作“鏠旗”。 靈旗上有太一、招搖、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進軍討伐取勝。漢書·郊祀志上:“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太一三星,為泰一鏠旗?!?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伐:“時鏠旗深入,未有所底?!?明 劉基 《處州石末公德政碑頌》:“鏠旗所指,百怪走藏?!?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哀公篇·獲其蠭旗》:“ 哀 二年:‘獲其蠭旗?!福?span id="vpftreg" class="book">《天文志》云:‘杓端有兩星:一內(nèi)為矛,招搖;一外為盾,天蠭。’(《天官書》作鋒,鋒本字,蠭借字。)‘矛、盾動搖,角大,兵起?!?span id="whklttf" class="book">《上曲禮》:‘“招搖”在上,急繕其怒?!ⅲ骸嬚袚u星於旌旗上,以起居堅勁軍之威怒,象天帝也。招搖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瘬?jù)此,則‘蠭旗’者,謂畫天蠭於旌旗,猶‘招搖’也。皆主兵,故通用。《郊祀志》云:‘為伐 南越 ,告禱泰一……為泰一鏠旗,命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庖嗒q是太一三星,謂太一在后,招搖、天蠭在前,合三星也。”一說即蜂旗。畫有狀如丹鳥的大蜂的戰(zhàn)旗。鋒,通“ 蜂 ”。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將軍賀婁公神道碑》:“鋒旗不息,刁斗恒驚。” 倪璠 注:“疑作‘蜂旗’。左傳·哀二年曰:‘ 鄭 人擊 趙簡子 ,得其蜂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