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下令  拼音:xià lìng
下達命令?!段倪x。范曄?;抡邆髡摗罚骸羔♂⒎Q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閒?!埂度龂萘x》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還郿塢,百官俱拜送?!?/div>
《國語辭典》:申令  拼音:shēn lìng
1.命令、號令。《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br />2.下命令?!赌鲜?。卷六七。樊毅傳》:「擊鼓申令,眾乃定焉?!?/div>
《漢語大詞典》:著令(著令)
(1).下令;責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公乃悉出所餘,命糾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貯於尅府,賞信易取也?!?br />(2).謂得到許可的命令。 宋 王禹偁 《野興亭記》:“緑野之色亂入,四時之景互見。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適於野。”
命令;責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span id="1uvsf3v" class="book">《紅樓夢》第八三回:“ 賈 府省親的太太奶奶們,著令入宮探問?!?span id="ynbthug" class="book">《人民文學》1982年第2期:“區(qū)委 范書記 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訓一通,然后,叫大隊來人將 朱二升 領回,著令大隊今后對 朱二升 好好加強監(jiān)督教育?!?/div>
《漢語大詞典》:召對(召對)
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jīng)義等方面的問題。 宋 蘇轍 《謝除中書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聞召對之音;眾口交攻,終致南遷之患。” 明 高啟 《西清對雨》詩:“坐詠西清暇,君王召對稀?!?span id="4gft1le"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及至他得了講官,大考起來,漸次升到國子監(jiān)祭酒,便累蒙召對。”
《漢語大詞典》:詔敕(詔敕)
亦作“詔勅”。
(1).皇帝下令。后漢書·馮勤傳:“ 勤 母年八十,每會見,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br />(2).詔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安 和 政弛,禮閣鮮才,每為詔敕,假手外請?!?宋 蘇洵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雖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則此又過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于籌備立憲的諭旨與奏折》:“竊臣等伏讀連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軍南下,驚心動魄。”
《漢語大詞典》:詔求(詔求)
皇帝下令征求。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銘》:“故時推人師,則專其首;詔求教宗,則冠其位。” 宋 劉攽 《為司馬中丞謝翰林啟》:“常以德選,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當遴柬?!?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丙丁龜鑒有所本》:“ 宋 淳祐 六年丙午元旦,日蝕,詔求中外直言?!?/div>
《漢語大詞典》:遺思(遺思)
(1).猶懷念。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何用敍我心,遺思致款誠?!?漢 劉楨 《公燕》詩:“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翱翔?!?晉 陸機 《赴洛道中作》詩之一:“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br />(2).謂死者身后人們對他的懷念。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挽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還同 羊叔子 ,罷市見遺思?!?元 袁桷 《憶昔》詩之二:“《凱風》有遺思,愿言繼餘芳?!?明 張居正 《恭述祖德》詩:“太平十八祀,萬姓有遺思。”
(3).指死者留下令人懷念之物。《宋書·黃回傳》:“先朝御服,猶有二輿,弓劍遺思,尚在車府?!?br />(4).猶留意。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邊垂為憂,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論都而遺思 廱州 也。” 李賢 注:“遺猶留也?!?/div>
《漢語大詞典》:宣喚
帝王下令宣召、傳喚。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二一:“小毬場近曲池頭,宣喚勛臣試打毬?!?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內:“車子院、黃院子、內諸司兵士,祗候宣喚;及官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偏安佚豫:“奉太上過寢殿,進早膳,太上令宣喚 吳郡王 等官前來伴話?!?/div>
《漢語大詞典》:詔用(詔用)
皇帝直接下令任用。資治通鑒·漢靈帝光和四年:“今但任尚書,或有詔用,如是,三公得免選舉之負,尚書亦復不坐。” 胡三省 注:“詔用者,不由三公、尚書,徑以詔書用之也?!?span id="znzf3fb" class="book">《后漢書·宦者傳·呂強》作“勑用”。
《漢語大詞典》:畫日(畫日)
(1). 唐 制,皇太子監(jiān)國,下令書則畫日,猶天子畫可。新唐書·百官志四上:“皇太子監(jiān)國,下命書則畫日,至春坊則庶子宣傳,中舍人奉行。”
(2). 宋 制,行吉禮時,由太卜署預擇一祭祀之日,稱“畫日”。宋史·禮志三:“ 景德 三年, 龍圖閣 待制 陳彭年 言:‘伏覩畫日,來年正月三日上辛祈穀,至十日始立春……郊祀昊天,以祈嘉穀,當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宋史·禮志十一:“ 真宗 景德 三年正月,畫日乙卯孟享太廟。”
(3).指為帝王草擬詔令。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富貴詩有絶妙者,如…… 元 人:‘袖中籠得朝天筆,畫日歸來又畫眉?!?/div>
《漢語大詞典》:詔召(詔召)
君主下令召喚;征召。史記·刺客列傳:“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span id="gbfpcty" class="book">《后漢書·周舉傳》:“ 永和 元年,災異數(shù)見,省內惡之,詔召公、卿、中二千石、尚書詣 顯親殿 ?!?/div>
《漢語大詞典》:命討(命討)
下令討伐。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成周 之征誅,猶之 唐 虞 之命討也,事功之蹟俱化矣?!?/div>
分類:下令討伐
《漢語大詞典》:命偶
(1).與好運為偶。謂命運好。 隋 薛道衡 《高祖文皇帝頌》:“臣輕生多幸,命偶興運,趨事紫宸,驅馳丹陛。”
(2).下令遴選配偶。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昔皇考之命偶,用掄德於名門?!?/div>
《漢語大詞典》:五厄
指書籍被焚毀的五次厄運。即: 秦始皇 下令焚書,墳籍掃地皆盡,此為第一厄; 王莽 末年, 長安 兵起,宮室圖書,并從焚燼,此為第二厄; 漢獻帝 移都時,吏民擾亂,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此為第三厄; 劉曜 、 石勒 覆滅京華,朝章國典,從而失墜,此為第四厄; 周 師入 郢 , 梁 蕭繹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為第五厄。見隋書·牛弘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書籍之厄:“世間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書為甚。 隋 牛弘 靖請開獻書之路,極論廢興,述五厄之説,則書之厄也久矣。”
《漢語大詞典》:命席
下令安排座位。禮記·儒行:“ 哀公 命席, 孔子 侍?!?鄭玄 注:“為 孔子 布席於堂,與之坐也?!?陳澔 集說:“公於是命設席,使 孔子 坐侍而言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