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博浪金椎
 
擊副車
  
子房椎
 
椎飛博浪
  
博浪力士
 
滄海金椎
 
奮一椎
 
擊暴秦
 
驚博浪
  
祖龍一擊
 
報韓
 
副車不中
 
金槌擊致
 
金錘報韓
 
沙中客
 
張良椎秦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xué)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簡釋

博浪飛椎:喻報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車。”


例句

金槌擊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詠史

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車。 朱彝尊 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

壯士揮金槌,報讎六國聞。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駱賓王 詠懷

典故
老不中書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韓愈二十一·毛穎傳〉~5738~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視,視佐禹治東方土,養(yǎng)萬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為十二神。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后,不可與物同,當(dāng)吐而生?!挂讯弧C饕暟耸缹O需兔世傳當(dāng)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shù),能匿光使物,竊姮娥、騎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隱不仕云。居?xùn)|郭者曰皴,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其家。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闕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dú)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xiàn)俘于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穎為人強(qiáng)記而便敏,自結(jié)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于當(dāng)代之務(wù),官府簿書、市井貨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斯、中車府令高,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宮人不得立左右,獨(dú)穎與執(zhí)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元、宏農(nóng)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后因進(jìn)見,上將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謝,上見其發(fā)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君中書,君今不中書耶?」對曰:「臣所謂盡心者也。」因不復(fù)召,歸封邑。終于管城。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yè)。太史公曰: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謂魯、衛(wèi)、毛、聃者也,戰(zhàn)國時有毛公、毛遂。獨(dú)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為蕃昌?!洞呵铩分?,見絕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常賞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
《國語辭典》:博浪飛椎(博浪飛椎)  拼音:bó làng fēi chuí
在博浪沙狙擊秦王的鐵椎。秦始皇滅韓時,張良為韓報仇,與力士用大鐵椎刺殺秦始皇于博浪沙。未成,良遂亡匿于下邳。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比喻刺殺強(qiáng)敵,報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詩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年?!?/div>
《漢語大詞典》:張良椎(張良椎)
指 張良 狙擊 秦始皇 的鐵椎。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漢 張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鐵椎狙擊 秦始皇 之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清 黃景仁 《荊軻故里》詩:“市筑憐同伴, 沙 椎付后生?!?/div>
《漢語大詞典》:滄海君(滄海君)
秦 時一賢者之號。滄,也寫作“倉”。史記·留侯世家:“ 良 嘗學(xué)禮 淮陽 。東見 倉海君 。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span id="pxjtvv7" class="book">《漢書·張良傳》同。 顏師古 注:“ 晉灼 曰:‘海神也。’ 如淳 曰:‘ 東夷 君長也?!h并非。蓋當(dāng)時賢者之號也。 良 既見之,因而求得力士?!?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感激 黃石老 ,經(jīng)過 滄海君 ?!币徽f,為假托的人名。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史遷敘事意在言外。
分類:賢者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