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玉門關(guān)外
 
生入玉門關(guān)
  
不愿酒泉郡
 
都攎望玉關(guān)


《后漢書》卷四十七〈班梁列傳·班超〉~583~
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閒,況于遠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首丘之思哉?蠻夷之俗,畏壯侮老。臣超犬馬齒殲,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棄捐。昔蘇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節(jié)帶金銀護西域,如自以壽終屯部,誠無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為沒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謹遣子勇隨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苟猛げ軌燮拚岩嗌蠒埑唬骸瓡?,帝感其言,乃徵超還。唐·李賢注:「玉門關(guān)屬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長安三千六百里。關(guān)在敦煌縣西北。酒泉,今肅州也。去長安二千八百五十里也?!?/span>
《國語辭典》:不愿(不愿)  拼音:bù yuàn
1.不甘心、不情愿。如:「不情不愿」。三國魏。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想暢本心,不愿于此也?!谷龂骸2苤病辞笸ㄓH親表〉:「竊不愿于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埂督鹗?。卷一一六。列傳。石盞女魯歡》:「往宿州就食。軍士有不愿者,誶語道中。朝廷聞之,使問其故。」
2.不希望、不想要?!妒酚洝>砹濉O子吳起列傳。孫武》:「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觀?!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回:「我是清凈慣了的,我不愿往你們那是非場中鬧去?!埂?a target='_blank'>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君子絕交,不出惡聲,晚生也不愿這等不歡而散。」
《高級漢語詞典》:言不愿行
言語和行為不相符合
《國語辭典》:不愿意(不愿意)  拼音:bù yuàn yì
1.不甘心、不情愿?!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五回:「三荷包此時,雖是滿肚皮的不愿意,也是沒法,只得板著臉,硬著頭,狠獗獗的叫了聲『大哥』?!?br />2.不希望、不想要?!?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八回:「若有不愿意回去的,就留下?!?/div>
《國語辭典》:不情不愿(不情不愿)  拼音:bù qíng bù yuàn
非心甘情愿,不是很愿意。如:「本想邀他同來,但見他一臉不情不愿的樣子,只好作罷?!?/div>
《國語辭典》:無意(無意)  拼音:wú yì
1.并非故意。如:「碰你一下,我可是無意?!?br />2.不愿、非所樂。《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國語辭典》:關(guān)門(關(guān)門)  拼音:guān mén
1.把門關(guān)上。如:「請隨手關(guān)門!」宋。蘇軾 北寺詩:「畏虎關(guān)門早,無村得米遲?!?br />2.商業(yè)機構(gòu)倒閉。如:「那家商店因資金周轉(zhuǎn)不靈,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br />3.關(guān)隘、關(guān)口的門。如:「過了這個關(guān)門,就是另一個縣了?!?/div>
《漢語大詞典》:元亮
晉 詩人 陶潛 字 元亮 ,曾任 彭澤 令,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后常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宋 范成大 《次韻徐廷獻機宜送自釀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應(yīng)有欲蕪田?!?明 陳所聞 《駐馬聽·宿棲霞寺翠微庵》曲:“無緣捉塵對 支郎 ,空勞載酒來 元亮 。”
《國語辭典》:勉強(勉強)  拼音:miǎn qiǎng
1.盡力而為。漢。劉向《列女傳。賢明傳。周南之妻》:「國家多難,惟勉強之?!?br />2.牽強、不自然。如:「勉強一笑」。
3.強迫別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如:「他既然執(zhí)意離去,你又何必要勉強他留下來?」
《國語辭典》:清高  拼音:qīng gāo
清雅高潔。漢。王充《論衡。定賢》:「鴻卓之義,發(fā)于顛沛之朝;清高之行,顯于衰亂之世。」唐。杜甫 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div>
《漢語大詞典》:厭聞(厭聞)
(1).充分聽取。參見“ 厭聞飫聽 ”。
(2).不愿聽。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語三》:“平心想起來,所謂‘選家’這一流人物,雖然因為容易聯(lián)想到 明 季的制藝的選家的緣故,似乎使人厭聞,但現(xiàn)在倒是應(yīng)該有幾個?!?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四:“‘自由’‘平等’‘民權(quán)’的口頭禪,在大多數(shù)社會思想里即使不生復古的反動思潮,也就為人所厭聞?!?茅盾 《第一階段的故事》二:“但是看看 何先生 的神氣,似乎并不把 朱懷義 這句話當作一回事,而且頗有厭聞的表情。”
《漢語大詞典》:厭聞飫聽(厭聞飫聽)
謂充分聽取。 宋 曾鞏 《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處之樂,而厭聞飫聽其人民之事,而 江 君又有聰明敏急之材?!?/div>
分類:充分聽取
《國語辭典》:無題(無題)  拼音:wú tí
無題可標或不愿標題。常見于詩文的題目。如唐代李商隱有〈無題〉詩。如:「通常當作者對內(nèi)容有所忌諱或其意旨不便在題目中點明時,即以無題作為題目?!?/div>
《國語辭典》:逃避  拼音:táo bì
閃躲一旁而不敢面對事實。如:「你一昧的逃避,也不是辦法呀!」
《國語辭典》:不聊  拼音:bù liáo
1.不怕、不懼?!冻o。屈原。九章。惜往日》:「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br />2.暫不、且不。三國魏。徐干〈室思〉詩:「不聊憂餐食,慊慊常饑空。」
3.無聊、不快樂?!缎绿茣>硪弧鸲?。令狐德棻傳》:「世隆內(nèi)負罪,居不聊?!?/div>
《國語辭典》:守舊(守舊)  拼音:shǒu jiù
1.因襲舊法而不變通?!端问?。卷三一九。列傳。歐陽脩》:「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埂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溉思叶颊f中立守舊,其實他維新地方多著哩!」
2.舊時戲曲演出時掛在舞臺上的底幕。幕上繡有各種裝飾性的圖案,可以區(qū)隔舞臺,左右各有門簾,可供演員上下場。
《漢語大詞典》:玉關(guān)人老(玉關(guān)人老)
后漢書·班超傳載: 班超 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歸,上 和帝 疏云:“臣不敢望到 酒泉郡 ,但愿生入 玉門關(guān) ?!焙笠浴?玉關(guān) 人老”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宋 張孝祥 《與楊抑之書》:“公守邊,內(nèi)則能固吾圉,外則使裔夷歸心, 羊 陸 見稱,徒以此耳。但 玉關(guān) 人老,不容不亟召歸,伏惟與時御宜,促裝以俟?!?span id="k1f61s9" class="book">《宋史·蔡挺傳》:“﹝ 挺 ﹞在 渭 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詞曲,有‘ 玉關(guān) 人老’之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