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
詞典
5
分類詞匯
59
佛典
1
其它
2
共59,分4頁顯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不彰
幽晦
不宣
無名
不稱
微言
黯黯
不達
不顯
蘊藉
不露
不著
不形
無神
不白
《國語辭典》:
不彰
拼音:
bù zhāng
事物不明顯,沒有光采。如:「效果不彰」。晉。孫綽〈游天臺山賦〉:「理無隱而文彰,啟二奇以示兆?!?jié)h。張衡〈
思玄賦
〉:「恐漸冉而無成兮,留則蔽而不彰?!?/div>
分類:
不顯
《漢語大詞典》:
幽晦
(1).昏暗。
《楚辭·九章·涉江》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唐
韓愈
《謝自然》
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fēng)景寒?!?郭沫若
《北伐途次》
十九:“進去時燈光是很幽晦的?!?br />(2).不顯。
《
云笈七籤
》
卷八八:“某才器瑣微,行能幽晦。”
分類:
昏暗
不顯
《國語辭典》:
不宣
拼音:
bù xuān
1.不流傳,不加宣揚。《左傳。昭公十二年》:「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將何以在?!?jié)h。王褒〈
四子講德論
〉:「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節(jié)趨不立,則功名不宣,故美玉蘊于珷玞,凡人視之怢焉?!?br />2.不一一細說。古代朋友間書信的結(jié)尾用語。唐。
柳宗元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書雖多,言不足導(dǎo)意,故止于此,不宣。」
分類:
不顯
不顯揚
顯揚
不公
公開
開說
正讀
不一一
細說
書信
末尾
《國語辭典》:
無名(無名)
拼音:
wú míng
1.沒有名聲。《國語。晉語一》:「為人子者,患不從,不患無名?!?br />2.沒有正當(dāng)理由。《史記。卷九二?;搓幒顐鳌罚骸复藟咽恳?。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今棄獻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為明公所不取?!?br />3.沒有名字、沒有名稱,或指名字不為人所知。如:「無名英雄」。
分類:
不露
道家
追求
有名
求名
名聲
名義
天地
地形
未形
聲名
有正
名字
不顯
正當(dāng)
當(dāng)理
理由
狀態(tài)
王弼
《漢語大詞典》:
無名之樸(無名之樸)
亦作“ 無名之璞 ”。
(1).道家謂質(zhì)樸自然、玄默無為之“道”為“無名之樸”。
《
老子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唐
元稹
《鎮(zhèn)圭賦》
:“茍能據(jù)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執(zhí)無名之璞而逍遙乎大庭?!?br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為人知的才識之士。 晉
傅玄
《贈扶風(fēng)馬鈞序》
:“又 馬氏 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
分類:
道家
出名
質(zhì)樸
璞玉
自然
玄默
為人
無為
才識
《國語辭典》:
不稱(不稱)
拼音:
bù chēng
不顯揚、不贊譽?!段倪x。司馬相如。封禪文》:「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shù)?!?/div>
分類:
不稱
不顯
不顯揚
稱道
顯揚
叫做
《國語辭典》:
微言
拼音:
wéi yán
1.精妙的言論。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論說》:「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記,故仰其經(jīng)目,稱為論語?!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
別韋少府
〉詩:「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2.隱微諷諫的言辭?!端螘>砹?。范曄傳》:「熙先素有等嘧,盡心事之,曄遂相與異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動曄,曄不回,熙先乃極辭譬說?!?/div>
分類:
隱微
精深
密謀
秘密
深微
不顯
微妙
發(fā)出
暗中
計謀
委婉
言辭
進言
細微
諷諫
語聲
《國語辭典》:
黯黯
拼音:
àn àn
1.昏暗不明。三國魏。陳琳〈
游覽
〉詩二首之一:「蕭蕭山谷風(fēng),黯黯天路陰。」南朝梁。元帝〈蕩婦秋思賦〉:「日黯黯而將暮,風(fēng)騷騷而渡河?!?br />2.心神暗淡的樣子。唐。
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
詩:「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div>
分類:
光線
隱藏
沮喪
光線昏暗
昏暗
不露
憂愁
顏色
不顯
顯揚
發(fā)黑
《國語辭典》:
不達(不達)
拼音:
bù dá
1.不通?!秴问洗呵?。孟春紀。重己》:「理塞則氣不達,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箷x。
陸機
〈
為顧彥先贈婦
〉詩二首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br />2.不發(fā)達。晉。
左思
〈
詠史詩
〉八首之七:「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鼓铣?。
徐陵
與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書
:「夫四聰不達,華陽君所謂亂臣。百姓無冤,孫叔敖稱為良相?!?br />3.不瞭解。漢。
班彪
〈
王命論
〉:「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南朝梁。任昉〈
百辟勸進今上箋
〉:「某等不達通變,實有愚誠。」
分類:
不達
不通
不得志
不明白
不通暢
明白
通暢
不顯
顯貴
通達
《漢語大詞典》:
不顯(不顯)
(1).不顯明;不清楚。
《詩·大雅·思齊》
:“雝雝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朱熹 集傳:“不顯,幽隱之處也?!?清
王韜
《淞隱漫錄·吳也仙》
:“以簽語末句觀之,此生結(jié)局當(dāng)在水云鄉(xiāng)里。然仙語隱而不顯,從無如是之明白昭示者也?!?王老九
《進北京》
詩:“只怨我沒生千里眼,幾十丈遠看不顯。”
(2).不顯達。
《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
:“ 知祥 父 道 ,獨留事 晉 而不顯?!?br />(3).盛大貌。不,通“ 丕 ”。
《詩·周頌·清廟》
:“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8812'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晉郊祀歌·饗神歌》:“不顯遺烈,之德之純?!币槐咀鳌?丕顯 ”。
分類:
盛大
不顯
盛大貌
顯達
顯明
不清
不清楚
清楚
《國語辭典》:
蘊藉(蘊藉)
拼音:
yùn jiè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
沈約
傷庾杲之
詩:「蘊藉含文雅,散朗溢風(fēng)飆?!固啤Qτ萌酢赐蹙S〉:「維風(fēng)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挂沧鳌羔j藉」、「韞藉」。
分類:
蘊藉
寬厚
蘊藏
含蓄
不顯
涵養(yǎng)
顯露
《國語辭典》:
不露
拼音:
bù lù
不顯露、不暴露?!段倪x。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div>
分類:
不露
不顯
顯露
不暴
暴露
《國語辭典》:
不著
拼音:
bù zháo
1.不適宜。宋。
楊萬里
和道父山歌
:「種田不收一年事,取婦不著一生貧?!埂毒劳ㄑ?。卷一三。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迎兒,你嫁人不著,是你的事。我今與你一兩銀子,后番卻休要來。」
2.不用、不需。宋。
黃庭堅
四休居士
詩:「無求不著看人面,有酒可以留人嬉?!?br />3.不及時。《劉知遠諸宮調(diào)。第一二》:「走向前,喜滿腮。接待不著且休怪,倒玉柱金山納頭拜。」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早知陛下到來,只合遠接,接待不著,勿令見罪?!?br />4.不成功?!端疂G傳》第六一回:「這李固原是東京人,因來北京投奔相識不著,凍倒在盧員外門前?!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晃寤兀骸竸偹聛?,冷得異樣,越冷越打戰(zhàn),就睡不著了?!?/div>
分類:
不著
不顯
不顯揚
顯揚
執(zhí)著
無須
掛礙
《國語辭典》:
不形
拼音:
bù xíng
不顯露。如:「喜怒不形于色。」晉。
陸機
〈
辯亡論下
〉:「玄曰:『亂不極則治不形?!弧?/div>
分類:
不顯
顯露
《漢語大詞典》:
無神(無神)
(1).不存在神明。 晉
王該
《日燭》
:“奚適非道,何之無神?”
(2).猶言不顯靈。
《
法苑珠林
》
卷七六:“虎乃瞋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br />(3).沒有神采。如:他兩眼無神,面容失色。
分類:
不存
存在
有神
不顯
神采
神明
顯靈
《漢語大詞典》:
不白
(1).不顯著。
《韓詩外傳》
卷一:“水火不積則光炎不博,禮義不加乎國家則功名不白。”
(2).指無法申訴或得不到辯白。如:不白之冤。
分類:
不顯
顯著
申訴
辯白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