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不顯(不顯)
(1).不顯明;不清楚。《詩·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朱熹 集傳:“不顯,幽隱之處也?!?清 王韜 《淞隱漫錄·吳也仙》:“以簽語末句觀之,此生結(jié)局當(dāng)在水云鄉(xiāng)里。然仙語隱而不顯,從無如是之明白昭示者也?!?王老九 《進(jìn)北京》詩:“只怨我沒生千里眼,幾十丈遠(yuǎn)看不顯?!?br />(2).不顯達(dá)。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父 道 ,獨(dú)留事 晉 而不顯?!?br />(3).盛大貌。不,通“ 丕 ”。《詩·周頌·清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8812'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晉郊祀歌·饗神歌》:“不顯遺烈,之德之純。”一本作“ 丕顯 ”。
《國語辭典》:有了存孝,不顯彥章(有了存孝,不顯彥章)  拼音:yǒu le cún xiào,bù xiǎn yàn zhāng
五代時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存孝,五代時朱溫的部將王彥章,兩人均勇猛有力,李存孝尤在王彥章之上,故以「有了存孝,不顯彥章」比喻光彩壓倒別人或兩雄不共存。《醒世姻緣傳》第一九回:「如今我還多著李成名媳婦,李成名媳婦還多著我,再要掛搭上他,可說有了存孝,不顯彥章?!?/div>
《國語辭典》:不登高山,不顯平地(不登高山,不顯平地)  拼音:bù dēng gāo shān,bù xiǎn píng dì
(諺語)比喻只有經(jīng)過對照比較,才能更看清事物的真相。如:「不登高山,不顯平地。遭受過苦難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貴!」
《韻府拾遺 庚韻》:不顯而成(不顯而成)
晉書江統(tǒng)傳:夫圣賢之謀事也,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亂。道不著而平,德不顯而成。
《漢語大詞典》:不顯山,不顯水(不顯山,不顯水)
比喻不露痕跡。 梁斌 《紅旗譜》四一:“請姑奶奶給 登龍 保親,想把 嚴(yán)萍 娶過來做媳婦。 馮登龍 以為這樣可以不顯山不顯水的把事情辦好,想不到 嚴(yán)知孝 不做主,媽媽一個人同意也辦不成?!?/div>
分類:不露痕跡
《國語辭典》:不彰  拼音:bù zhāng
事物不明顯,沒有光采。如:「效果不彰」。晉。孫綽〈游天臺山賦〉:「理無隱而文彰,啟二奇以示兆?!?jié)h。張衡〈思玄賦〉:「恐漸冉而無成兮,留則蔽而不彰?!?/div>
分類:不顯
《漢語大詞典》:幽晦
(1).昏暗。《楚辭·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唐 韓愈 《謝自然》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fēng)景寒?!?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進(jìn)去時燈光是很幽晦的?!?br />(2).不顯。云笈七籤卷八八:“某才器瑣微,行能幽晦?!?/div>
分類:昏暗不顯
《國語辭典》:不宣  拼音:bù xuān
1.不流傳,不加宣揚(yáng)?!蹲髠?。昭公十二年》:「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將何以在?!?jié)h。王褒〈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節(jié)趨不立,則功名不宣,故美玉蘊(yùn)于珷玞,凡人視之怢焉?!?br />2.不一一細(xì)說。古代朋友間書信的結(jié)尾用語。唐。柳宗元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書雖多,言不足導(dǎo)意,故止于此,不宣。」
《國語辭典》:無名(無名)  拼音:wú míng
1.沒有名聲。《國語。晉語一》:「為人子者,患不從,不患無名?!?br />2.沒有正當(dāng)理由?!妒酚?。卷九二。淮陰侯傳》:「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今棄獻(xiàn)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為明公所不取?!?br />3.沒有名字、沒有名稱,或指名字不為人所知。如:「無名英雄」。
《漢語大詞典》:無名之樸(無名之樸)
亦作“ 無名之璞 ”。
(1).道家謂質(zhì)樸自然、玄默無為之“道”為“無名之樸”。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唐 元稹 《鎮(zhèn)圭賦》:“茍能據(jù)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執(zhí)無名之璞而逍遙乎大庭?!?br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為人知的才識之士。 晉 傅玄 《贈扶風(fēng)馬鈞序》:“又 馬氏 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
《國語辭典》:不稱(不稱)  拼音:bù chēng
不顯揚(yáng)、不贊譽(yù)。《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shù)。」
《國語辭典》:微言  拼音:wéi yán
1.精妙的言論。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論說》:「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記,故仰其經(jīng)目,稱為論語?!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別韋少府〉詩:「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br />2.隱微諷諫的言辭?!端螘>砹?。范曄傳》:「熙先素有等嘧,盡心事之,曄遂相與異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動曄,曄不回,熙先乃極辭譬說。」
《國語辭典》:黯黯  拼音:àn àn
1.昏暗不明。三國魏。陳琳〈游覽〉詩二首之一:「蕭蕭山谷風(fēng),黯黯天路陰?!鼓铣?。元帝〈蕩婦秋思賦〉:「日黯黯而將暮,風(fēng)騷騷而渡河?!?br />2.心神暗淡的樣子。唐。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詩:「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dú)成眠?!?/div>
《國語辭典》:不達(dá)(不達(dá))  拼音:bù dá
1.不通?!秴问洗呵?。孟春紀(jì)。重己》:「理塞則氣不達(dá),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箷x。陸機(jī)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dá)?!?br />2.不發(fā)達(dá)。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七:「主父宦不達(dá),骨肉還相薄。」南朝陳。徐陵 與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書:「夫四聰不達(dá),華陽君所謂亂臣。百姓無冤,孫叔敖稱為良相?!?br />3.不瞭解。漢。班彪王命論〉:「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dá)其故?!鼓铣骸H螘P〈百辟勸進(jìn)今上箋〉:「某等不達(dá)通變,實(shí)有愚誠。」
《國語辭典》:蘊(yùn)藉(蘊(yùn)藉)  拼音:yùn jiè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約 傷庾杲之詩:「蘊(yùn)藉含文雅,散朗溢風(fēng)飆。」唐。薛用弱〈王維〉:「維風(fēng)流蘊(yùn)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挂沧鳌羔j藉」、「韞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