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2,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懵懵
重濁
惺松
渾水
朣朣
吶吶
洋然
溟蒙
醉迷
漶漫
迷頭
渾濁
發(fā)熱
函胡
散光
《國語辭典》:懵懵  拼音:méng méng
1.無知的樣子。唐。岑參感舊賦〉:「上帝懵懵,莫知我冤?!?br />2.模糊不明的樣子。南朝梁。江淹貽袁常侍〉詩:「鑠鑠霞上景,懵懵云外山?!?/div>
《漢語大詞典》:重濁(重濁)
(1).濃重渾濁。《淮南子·天文訓》:“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 魯迅 《準風月談·喝茶》:“去買了二兩好茶葉……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著的粗茶差不多,顏色也很重濁?!?br />(2).謂聲音低沉粗重。世說新語·輕詆“何至作老婢聲”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 洛 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茅盾 《子夜》十四:“他的聲調(diào)很急促,很重濁,顯然他把眼前這件事看得很嚴重。”
(3).謂字體臃腫鄙俗或文字繁冗凝滯。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五:“ 開元 、 天寶 以后,﹝字體﹞變?yōu)榉屎瘢?蘇靈芝 輩,幾於重濁?!?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七》:“自 園 ( 李園 )用事以下,冗復重濁,殆不可讀?!?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七節(jié):“同一風氣中成長起來的書家, 蘇靈芝 字肥而重濁, 顏真卿 字肥而健壯,人品不同,書品也不同。”
(4).猶言不清白,糊涂。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俺生活不重濁,不住的運水提漿,炊盪時燒柴撥火?!?/div>
《漢語大詞典》:惺松(惺鬆)
(1).形容聲音輕快。 宋 辛棄疾 《鵲橋仙·贈人》詞:“風流標格,惺鬆言語,真?zhèn)€十分奇絶?!?br />(2).清醒。 宋 楊萬里 《雪后東園午望》詩:“天色輕陰小霽中,晝眠初醒未惺鬆?!?br />(3).形容剛睡醒時神志和眼睛還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揉著惺松的睡眼,歪過頭來。”
《國語辭典》:渾水(渾水)  拼音:hún shuǐ
1.渾濁不清的水。如:「下過雨后,地上的坑洞積滿了一灘灘的渾水?!挂沧鳌富焖?。
2.比喻昏亂、骯臟的處境?!都t樓夢》第九○回:「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要把我拉在渾水里,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也未可知。」也作「混水」。
《漢語大詞典》:朣朣
昏暗不清貌。
分類:昏暗不清
《國語辭典》:吶吶(吶吶)  拼音:nà nà
說話困難、言語不暢的樣子?!抖Y記。檀弓下》:「其言吶吶然,如不出其口?!挂沧鳌冈G訥」。
《漢語大詞典》:洋然
(1).猶茫然。模糊不清。墨子·經(jīng)說下:“意,相也。若‘楹輕於秋’,其於意也洋然。” 譚戒甫 校釋:“洋然,猶言汒然;汒洋疊韻聯(lián)綿字,義得通也。又集韻:‘汒,亦作芒;通作茫?!瘎t茫然,猶言茫昧然,不可知之貌也。”
(2).舒緩自在貌。 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予嘗見丞相 荊公 喜放生,每日就市買活魚,縱之江中,莫不洋然?!?br />憂思貌。 明 宋濂 《凝道記上》:“ 龍門子 仰瞻俯睨,洋然若有得者,乃賦《白云》之歌……歌罷,復北面而嘆?!?/div>
《漢語大詞典》:溟蒙
亦作“ 溟蒙 ”。
(1).小雨貌。 元 張昱 《船過臨平湖》:“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方獨行前村,天忽陰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沈約 《八詠詩·被褐守山東》:“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周書·劉璠傳:“縈回兮瑣散,暠皓兮溟濛?!?唐 鄭谷 《送許棠先輩之官涇縣》:“ 蕪湖 春蕩漾,梅雨晝溟濛。” 明 王韋 《閣試春陰詩》:“曙光溟濛露華滿,輕云閣日天沉沉?!?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靜觀其臉,橫云斜月,殊勝端麗。” 阿英 《敵后日記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風大起,微有涼意?!?br />(3).引申為蒙朧。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碧窗望斷燕鴻,翠簾睡眼溟濛?!?br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靈丘竹賦》:“被箘簵之窈蔚,結(jié)篠蕩之溟濛?!?唐 費冠卿 《掛樹藤》:“蔓衍數(shù)條遠,溟濛千朵垂?!?清 田雯 《翠微寺》詩:“詰曲歷石齒,沿溪樹溟濛?!?br />(5).指 溟海 。 明沈鯨《雙珠記·風鑒通神》:“春融桃浪激諸賢,鯤化 溟濛 會獨出?!眳⒁姟?溟海 ”。
亦作“ 溟蒙 ”。謂天地初形成時的混沌狀態(tài)。 清 陶澄 《游香巖寺》詩:“何人開溟蒙,特具廣長舌?” 章炳麟 《五無論》:“世界初成,溟濛一氣,液質(zhì)固形皆如煙聚,佛謂之金藏云, 康德 謂之星云,今人謂之瓦斯氣,儒者則以太素目之。”《詩刊》1978年第1期:“ 盤古 開天處,想當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佇。萬里溟蒙飛巨鉞,隕石紛如急雨。”
《漢語大詞典》:溟海
(1).神話傳說中的海名。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識池沼之褊?!?br />(2).大海。 漢 袁康 越絕書·內(nèi)傳陳成恒:“ 越王 句踐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內(nèi)不自量,與 吳 人戰(zhàn),軍敗身辱,遺先人恥,遯逃出走,上棲 會稽山 ,下守溟海,唯魚鱉是見?!?唐 高適 《同群公出獵海上》詩:“層陰漲溟海,殺氣窮幽都?!?清 顧炎武 《天津》詩:“內(nèi)以輔神京,外徹溟海際?!?br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風卷溟海,萬里揚砂礫。”
《漢語大詞典》:醉迷
因酒醉而迷糊不清。《敦煌變文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講經(jīng)文》:“若早是醉迷,又望坑而行,必見顛墜。” 宋 吳文英 《浣溪沙·陳少逸席用聯(lián)句韻有贈》詞:“湖上醉迷 西子 夢,江頭春斷倩離魂?!?茅盾 《子夜》三:“ 吳少奶奶 便像醉迷似的撲在 雷參謀 胸前,她的臉恰靠在 雷參謀 肩頭?!?/div>
《漢語大詞典》:漶漫
(1).模糊不清。 宋 張君房 《〈云笈七籤〉序》:“然其綱條漶漫,部分參差,與瓊綱玉緯之目,舛謬不同?!?明 高攀龍 《武林游記》:“﹝神運石﹞上刻‘神運’字,旁多款識,然漶漫不可讀矣。” 茅盾 《動搖》二:“這門上本刻著一副對聯(lián),藍地紅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剝落漶漫,僅存字的形式了?!?br />(2).猶荒廢。 明 袁宗道 《鄒翁壽序》:“自吾邑有翁,而窶人多以飽,寒者或以溫,行者不苦無梁,而賢人之祠不至漶漫,則公之行也?!?br />(3).散亂;散漫。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敘》:“其辭旨固不甚謬戾於本,特其漶漫散雜,亡足采者,非以解頤,足鼓掌耳。” 清 納蘭性德 《賦論》:“中世 杜牧 之輩始推陳出新,更為奇肆,實以開 宋 人漶漫無紀極之風,而賦之體又窮矣。”
(4).迷茫無際。 清 黃景仁 《泗州喜洪大從姑孰來》詩:“春水久漶漫,將毋頓涂泥?!?郭沫若 《女神·鳳凰涅槃》:“我們這縹緲的浮生,好像那大海里的孤舟。左也是漶漫,右也是漶漫?!?/div>
《國語辭典》:迷頭(迷頭)  拼音:mí tóu
糊涂?!秲号⑿蹅鳌返谒摹鸹兀骸柑犃?,好不歡喜,那知他這個頭,磕的一點兒不迷頭?!?/div>
《國語辭典》:渾濁(渾濁)  拼音:hún zhuó
1.不清潔、不清澈。如:「這條河因受到嚴重污染而渾濁不堪?!挂沧鳌富鞚帷?。
2.比喻塵世、塵途?!肚迤缴教迷挶?。張子房慕道記》:「高祖曰:『卿不比在前渾濁之時?!粡埩即鹪唬骸何彝跞粢爻?,請我王到茅庵獻清茶一盞。』」
《國語辭典》:發(fā)熱(發(fā)熱)  拼音:fā rè
1.一種生理病理反應。是指身體控制體溫的神經(jīng)中樞為因應身體所需將體溫設定至高于正常范圍。最常引起發(fā)燒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細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癥、自體免疫疾病和藥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也稱為「發(fā)燒」、「發(fā)熱反應」。
2.放出熱量。如:「燈泡點久了會發(fā)熱。」
3.比喻沖動、不冷靜。如:「你腦袋發(fā)熱?連這種事都答應!」
4.迷戀于某事。如:「他正對電視游樂器發(fā)熱呢!」
《漢語大詞典》:函胡
猶含混。模糊不清。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唐 李渤 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是故就賦稅計,函胡以詢議員,不如分畫以詢齊民也?!?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他們的住址,今年新印的《北大職員錄》上可很有些函胡了,我所依據(jù)的是 民國 十一年的本子?!?/div>
《國語辭典》:散光  拼音:sǎn guāng
病名。由于眼角膜形狀不規(guī)則或水晶體異常所造成的視力障礙。散光者兩眼所看到的影像無法合而為一,為使能看清物體,需常調(diào)整焦距,所以常有眼睛酸痛、疲勞、充血或頭痛等癥狀??膳浯餮坨R加以矯正。也稱為「亂視」。
《國語辭典》:散光  拼音:sàn guāng
1.光線遇到各種物體或空氣中的微點,向四方擴散反射的現(xiàn)象。
2.使硬性的直接光變?yōu)檩^柔和、分散的光的一種攝影技巧。主要在改變照片或底片上黑白對比關系的差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