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正義》卷二之三〈國風(fēng)·邶風(fēng)·靜女〉~04~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典故 桐葉題詩
流紅葉
紅葉水
憑紅葉
紅題
寫紅葉
采葉題詩
一葉怨題
怨紅一葉
敗葉題詩
春溝紅葉
翠溝題葉
泛流紅冷
楓葉滿階紅萬片
宮溝流怨葉
紅葉波深
紅葉不來
流紅有恨
流紅字
題情腸斷紅
香溝詩葉
葉落香溝紅泛
斷紅流處暗題
紅葉不見詩
紅葉寫情辭
詩憑紅葉
葉間題字
一山紅葉供不盡相思句
御溝題紅
怨隨宮葉流
《云溪友議》卷下〈題紅怨〉
明皇代,以楊妃、虢國寵盛,宮娥皆頗衰悴,不備掖庭。常書落葉,隨御水而流云:「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诡?著作,聞而和之。既達(dá)宸聰,遣出禁?者不少。或有五使之號(hào)焉。和曰:「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dāng)嗄c時(shí)。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盧渥舍人應(yīng)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乃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dú)不許貢舉人。渥后亦一任范陽,獲其退宮人,?紅葉而吁怨久之,曰:「當(dāng)時(shí)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跪?yàn)其書,無不訝焉。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慇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清瑣高議》卷五〈流紅記〉
唐僖宗時(shí),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間。于時(shí)萬物搖落,悲風(fēng)秋,頹陽西傾,羈懷增感。視御溝浮葉,續(xù)續(xù)而下。佑臨流浣手,久之,有一脫葉差大于他葉,遠(yuǎn)視之若有墨跡載于其上,浮紅泛泛,遠(yuǎn)意面面。佑取而視之,其上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佑得之蓄于書笥,終日詠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書于葉也。因念御溝水出于禁掖,此必宮中美人所作也。佑但寶之,以為念耳。矣時(shí)時(shí)對(duì)好事者說之。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一日,友人見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為我言之?!褂釉唬骸肝覕?shù)月來,眠食俱廢。」因以紅葉句言之。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書者無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子雖思愛之勤,帝禁深宮,子雖有羽翼,莫敢往。子之愚又可笑也?!褂釉唬骸柑祀m高而聽卑,人茍有志,天必從人愿耳。我聞牛仙客遇無雙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計(jì),但患無志耳,事固未可知也?!褂咏K不廢思慮,復(fù)題二句,書于紅葉上曰:「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御溝上流水中俾其流入宮中,人為笑之,亦為好事者稱道。有贈(zèng)之詩者曰:」君恩不禁東流水,流出宮情是此溝。佑后累舉不捷,跡頗羈倦,乃依河中貴人韓泳門館,得錢帛稍稍自給,亦無意進(jìn)取。久之,韓泳召佑謂之曰:「帝禁宮人三千馀得罪,使各適人,有韓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宮,今出禁庭來我舍。子今未娶,年又愈壯,困苦一身,無所成就,孤生獨(dú)處,我甚憐汝。今韓夫人篋中不下千緡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麗,吾言之使聘子,何如?」佑避席伏地曰:「窮困書生,寄食門下,晝飽夜溫,受賜甚久,恨無一長,不能圖報(bào)。早暮愧懼,莫知所為,安敢復(fù)望如此!」泳乃令人通媒妁,助佑進(jìn)羔雁,盡六禮之?dāng)?shù),交二姓之歡。佑就吉之夕,樂甚。明日,見韓氏裝橐甚厚,姿色絕艷,佑本不敢有此望,自以為誤入仙源,神魂飛越也。既而,韓氏于佑之書笥中見紅葉,大驚曰:「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佑以實(shí)告。韓氏復(fù)曰:「務(wù)于水中復(fù)得紅葉,不知何人所作也?」乃開笥取之,乃佑所題之詩,相對(duì)驚嘆,感泣久之,曰:「事豈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韓氏曰:「吾得葉之初,嘗有詩,今尚藏笥中。取以示佑。詩云:「獨(dú)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shí)。此情誰會(huì)得?腸斷一聯(lián)詩。」聞?wù)吣粐@異驚駭。一日,韓泳開宴召佑洎韓氏,泳曰:「子二人今日可謝媒人也。」韓氏笑答曰:「吾為佑之合為天力也?!褂驹唬骸负我匝灾??」韓氏索筆為詩曰:「一聯(lián)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泳曰:「吾今知天下事無偶然者也。 」僖宗之幸蜀,韓泳令佑將家僮百人前導(dǎo),韓以宮人得以見帝,具言適佑事。帝曰:「吾亦微聞之?!拐儆樱υ唬骸盖淠穗揲T下舊客也?!褂臃匕葜x罪。帝還西都,以從駕得官,為深策軍虞侯。韓氏生五子三女,子以力學(xué)俱有官,女配名家。韓氏治家有法度,終身為命婦。宰相張浚作詩曰:「長安百萬戶,御水日東注。水上有紅葉,子獨(dú)得佳句。子復(fù)題脫葉,流入宮中去。深宮千萬人,葉歸韓氏處。出宮三千人,韓氏籍中數(shù)?;厥字x君恩,淚灑胭脂雨。寓居貴人家,方于子相遇。通媒六禮俱,百歲為夫婦。兒女滿眼前,青紫盈門戶。茲事自無古,可以傳千古?!?/span>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盧渥〉~486~
中書舍人盧渥應(yīng)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及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dú)不許貢舉人。渥后亦一任范陽,獨(dú)獲其退宮人,睹紅葉而吁怨久之,曰:「當(dāng)時(shí)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驗(yàn)其書跡,無不訝焉。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span>
《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顧況〉~486~
唐顧況在洛,乘間與一二詩友游于苑中。流水上得大梧葉,上題詩曰:「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箾r明日于上游,亦題葉上,泛于波中。詩曰:「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dāng)嗄c時(shí)。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购笫这牛锌蛠碓分袑ご?,又于葉上得一詩,故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愁和獨(dú)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風(fēng)取次行。」
《元宮詞百章箋注》六十九~78~
案:紅葉,指韓翠蘋故事?!肚喱嵏咦h》記唐僖宗時(shí),于祐于御溝拾一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沟v亦題詩云:「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溝上流,為宮女韓翠蘋所拾。后帝放宮女,祐托韓詠門館,詠以韓氏同姓,遂作伐嫁妝。及成禮,各于笥中出紅葉相示,韓氏笑吟曰:「一聯(lián)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縈素懷,今日卻成鸞鳳侶,方知紅葉是良媒?!勾祟惞适骂H多,僅取其一,以注此詩。
《本事詩·情感》
顧況在洛,乘間與三詩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題詩上曰:「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明日于上游,亦題葉上,放于波中。詩曰:「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dāng)嗄c時(shí)。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后十馀日,有客來苑中尋春,又于葉上得詩,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dú)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span>
《侍兒小名錄·鳳兒》
貞元中進(jìn)士賈全虛者,黜于春官。春深,臨御溝而坐,忽見一花流至全虛之前,以后接之,香馥頗異。旁連數(shù)葉上,有詩一首,筆跡纖麗,言詞幽怨。詩曰:「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谷摰弥?,悲想其人,涕泗交墜,不能離溝上。街史頗疑其事,白金吾奏其實(shí),德宗亦為感動(dòng),令中人細(xì)詢之,乃于翠筠宮奉恩院王才人養(yǎng)女鳳兒者。詰其由云:「初從母學(xué)《文選》、《初學(xué)記》及慕陳后主孔貴嬪為詩。幾日前,臨水折花,偶為〈宮思〉宮思。今敗露死無所逃。」德宗為之惻然,召全虛授金吾衛(wèi)兵曹,以鳳兒賜之,車載其院資,皆賜全虛焉。
典故 謀曲突
移突
報(bào)賞焦頭
焦?fàn)€客
爛額收功
曲突不見賓
曲突爛鵝
相關(guān)人物徐福(西漢)
《淮南子》卷十六〈說山訓(xùn)〉~528~
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夫至巧不用劍,善閉者不用關(guān)楗。淳于髡之告失火者,此其類。漢·高誘注:「淳于髡齊人也,告其鄰,突將失火,使曲突徙薪,鄰人不從。后竟失火,言者不為功,救火者焦頭爛額為上客?!?/span>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傳·霍光〉~2958~
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yuǎn)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yīng)。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xiāng)使聽客之言,不費(fèi)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qǐng)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qǐng)之。今茂陵徐福數(shù)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xiāng)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fèi),臣亡逆亂誅滅之?dāng)?。往事既已,而福?dú)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fā)灼爛之右?!股夏速n福帛十疋,后以為郎。
簡(jiǎn)釋
徙薪:喻深謀遠(yuǎn)慮。唐李商隱《失題》:“拯溺休規(guī)步,防虞要徙薪?!?/p>
《南史》卷三十二〈張邵列傳·張融〉~833~
融字思光,弱冠有名。道士同郡陸脩靜以白鷺羽麈尾扇遺之,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解褐為宋新安王子鸞行參軍。王母殷淑儀薨,后四月八日建齋并灌佛,僚佐儭者多至一萬,少不?五千,融獨(dú)注儭百錢。帝不悅曰:「融殊貧,當(dāng)序以佳祿。」出為封溪令。從叔永出后渚送之曰:「似聞朝旨,汝尋當(dāng)還。」融曰:「不患不還,政恐還而復(fù)去。」及行,路經(jīng)嶂崄,獠賊執(zhí)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dòng),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冽R太傅掾,稍遷中書郎,非其所好。乞?yàn)橹猩⒋蠓?,不許。張氏自敷以來,并以理音辭、修儀范為事。至融風(fēng)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見者驚異,聚觀成韨,而融了無慚色。隨例同行,常稽遲不進(jìn)。高帝素愛融,為太尉時(shí),與融?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埂诩龠€鄉(xiāng),詣王儉別。儉立此地舉袂不前,融亦舉手呼儉曰:「歜曰『王前』。」儉不得已趨就之。融曰:「使融不為慕勢(shì),而令君為趍士,豈不善乎。」常嘆云:「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span>
典故不樂為車公
問車公
歡會(huì)憶車公
情會(huì)招車胤
席上車公
不見車公
車公醉飲
招車胤
相關(guān)人物車胤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shí)鑒〉~408~
「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于酆陰。是時(shí)胤十馀歲,胡之每出,嘗于籬中見而異焉。謂胤父曰:『此兒當(dāng)致高名?!缓笥渭忝?。胤長,又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選曹尚書?!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續(xù)晉陽秋》曰: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識(shí),裁見,謂其父曰:『此兒當(dāng)成卿門戶,宜資令學(xué)問?!回肪蜆I(yè)恭勤,博覽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繼日焉。及長,風(fēng)姿美劭,機(jī)悟敏率?;笢卦谇G州取為從事,一歲至治中。胤既博學(xué)多聞,又善于激賞,當(dāng)時(shí)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無車公不樂?!惶抵x公游集之日,開筵以待之。累遷丹陽尹、護(hù)軍將軍、吏部尚書?!?/span>
《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列傳〉~277~
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huì)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于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dāng)大興卿門,可使專學(xué)?!关饭诓痪?,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fēng)姿美劭,機(jī)悟敏速,甚有鄉(xiāng)曲之譽(yù)?;笢卦谇G州,辟為從事,以辯識(shí)義理深重之。引為主簿,稍遷別駕、征西長史,遂顯于朝廷。時(shí)惟胤與吳隱之以寒素博學(xué)知名于世。又善于賞會(huì),當(dāng)時(shí)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謝安游集之日,輒開筵待之。
簡(jiǎn)釋
招車胤:指請(qǐng)佳賓,或指宴會(huì)游賞。唐元稹《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情會(huì)招車胤,閑行覓戴運(yùn)?!?/p>
例句
情會(huì)招車胤,閑行覓戴逵。
爭(zhēng)奈病夫難強(qiáng)飲,應(yīng)須速自召車公。
高詠已勞潘岳思,醉歡慚道自車公。
欲知今日后,不樂為車公。
居士爾時(shí)緣護(hù)戒,車公何事亦停杯。
江郡謳謠誇杜母,洛城歡會(huì)憶車公。
典故不見盧郎少年
相關(guān)人物盧郎
參考典故盧郎老
《南部新書》丁卷
盧家有子弟,年已暮而猶為校書郎。晚娶崔氏子,崔有詞翰,結(jié)縭之后,微有慊千色。盧因請(qǐng)?jiān)娨允鰬褳閼?,崔立成詩曰:「不怨盧郎年紀(jì)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見盧郎少年時(shí)?!?/span>
《魏書》卷四十七〈盧玄列傳·盧元明〉~060~
元聿第五弟元明,字幼章。涉歷群書,兼有文義,風(fēng)彩閒潤,進(jìn)退可觀。永安初,長兼尚書令、臨淮王彧?dú)J愛之。及彧開府,引為兼屬,仍領(lǐng)部曲。出帝登阼,以郎任行禮,封城陽縣子,遷中書侍郎。永熙末,居洛東緱山,乃作幽居賦焉。于時(shí)元明友人王由居潁川,忽夢(mèng)由攜酒就之言別,賦詩為贈(zèng)。及明,憶其詩十字云:「自茲一去后,市朝不復(fù)游?!乖鲊@曰:「由性不狎俗,旅寄人間,乃今有夢(mèng),又復(fù)如此,必有他故?!菇?jīng)三日,果聞?dòng)蔀閬y兵所害。尋其亡日,乃是得夢(mèng)之夜。天平中,兼吏部郎中,副李諧使蕭衍,南人稱之。還,拜尚書右丞,轉(zhuǎn)散騎常侍,監(jiān)起居。積年在史館,了不厝意。又兼黃門郎、本州大中正。元明善自標(biāo)置,不妄交游,飲酒賦詩,遇興忘返。性好玄理,作史子新論數(shù)十篇,文筆別有集錄。少時(shí)常從鄉(xiāng)還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識(shí)之士,見而嘆曰:「盧郎有如此風(fēng)神,唯須誦離騷,飲美酒,自為佳器?!顾炝糁?dāng)?shù)日,贈(zèng)帛及馬而別。元明凡三娶,次妻鄭氏與元明兄子士啟淫污,元明不能離絕。又好以世地自矜,時(shí)論以此貶之。
典故有馀地
投刃
刃有馀
地有馀
宰牛
庖刀
中肯綮
不見全牛
解全牛
刃游馀地
投虛刃
丁解牛
解牛
庖丁投刃
不目全
刀解牛
牛刀投隙
庖丁下刀
釋牛刀
馀刃
相關(guān)人物庖丁
《莊子集釋》卷二上〈內(nèi)篇·養(yǎng)生主〉~7~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huì)。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duì)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shí),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dòng)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span>
簡(jiǎn)釋
中肯綮:喻正中要害、關(guān)鍵之處。明楊基《皂角灘》:“牛刀慣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鋒棱。”
庖丁解牛:喻指技能高超純熟。宋黃庭堅(jiān)《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監(jiān)市履豨知民心?!?/p>
例句
逢時(shí)將騁驥,臨事無全牛。
要衣須破束,欲炙須解牛。
長桑曉洞視,五藏?zé)o全牛。
雅韻憑開匣,雄铓待發(fā)硎。
印組縈光馬,鋒铓看解牛。
詩罷地有馀,篇終語清省。
議論有馀地,公侯來未遲。
清文動(dòng)哀玉,見道發(fā)新硎。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輪轅無匠石,刀幾有庖丁。
疇昔切玉刃,應(yīng)如新發(fā)硎。
盤根儻相值,試用發(fā)硎刀。
觀君法苑思沖虛,使我真乘刃有馀。
雅論冰生水,雄材刃發(fā)硎。
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得性虛游刃,忘言已棄筌。
著鞭驅(qū)駟馬,操刃解全牛。
典故 長安近
長安遠(yuǎn)
長安不見
舉頭見月
長安在日邊
日遠(yuǎn)長安近
知日近
長安遠(yuǎn)于日
舉頭見長安
日下長安近
出門望長安
日易見長安難到
日遠(yuǎn)長安遠(yuǎn)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
日近長安近
相關(guān)人物司馬昭(晉明帝)
《世說新語》中卷下《夙惠》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huì),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乖凼?,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span>
例句
長安遠(yuǎn)于日,山川云間之。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長安遠(yuǎn)于日,搔首獨(dú)徘徊。
長安同日遠(yuǎn),不敢詠歸歟。
遙遙西向長安日,愿上南山壽一杯。
將交洛城雨,稍遠(yuǎn)長安日。
長安遙向日,宗伯正乘春。
愿枉長安日,光輝照北原。
天歸京兆新,日與長安遠(yuǎn)。
觀闕長安近,江山蜀路賒。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翀?zhí)焱踝尤?,?duì)日圣君憐。
灞涘長安恒近日,殷正臘月早迎新。
典故宣室召
問鬼神
虛前席
召賈生
宣室夜
及蒼生
宣室對(duì)
宣室鬼神
夜半前席
入宣室
宣室前席
賈生前席
漢皇前席
膝屢前
君王思賈
賈誼久不見
長沙召賈
宣室再見時(shí)
宣室征還
相關(guān)人物賈誼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賈生〉~249~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dòng)诳ぶ?。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shí)賈生年二十馀,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duì),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褂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后歲馀,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咕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例句
運(yùn)籌時(shí)所貴,前席禮偏深。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歸當(dāng)再前席,適遠(yuǎn)非歷試。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
群盜哀王粲,中年召賈生。
拜恩稽首紛無已,凝旒前席皇情喜。
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
漢主前瑤席,穰侯許鳳池。
前席命才彥,舉朝推令名。
唯理心無黨,憐才膝屢前。
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熏。
握蘭多具美,前席有嘉謀。
典故 東門瓜
東陵五色
青門種瓜
青門五色瓜
種瓜侯
蕓瓜
東陵子
東陵故侯
東陵種瓜
傍青門
邵平瓜圃
東陵老
邵平種
東陵夢(mèng)
隱故侯
城東瓜
覓故侯
邵平東陵
邵生瓜田
種瓜東門
卜隱青門
鋤瓜士
東陵晦跡
故侯瓜圃
寂寞種瓜
賣瓜侯
邵平不見
手種瓜圃
守瓜壟
無田種瓜
五色東陵瓜
種瓜五色
瓜荒
瓜壟訪故侯
瓜送東陵
瓜田故侯
邵平
相關(guān)人物召平
參考典故青門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guān)中,呂后用蕭何計(jì),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wèi)。諸君皆賀,召平獨(dú)吊。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wèi)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衛(wèi)衛(wèi)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cái)佐軍,則上心說?!瓜鄧鴱钠溆?jì),高帝乃大喜。
《水經(jīng)注》~583~
渭水又東徑長安城北。漢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陽也。秦離宮無城,故城之。王莽更名常安。十二門,東出北頭第一門。本名宣平門,王莽更名春王門。正月亭,民曰都門,其郭門亦曰東都門,即逢萌掛冠處也。第二門本名清明門,一曰凱門,王莽更名宣德門,布恩亭。內(nèi)有藉田倉,亦曰藉田門。第三門本名霸城門,王莽更名仁壽門,無疆亭。民見門色青,又曰青城門,或曰青綺門,亦曰青門。門外舊出好瓜。昔廣陵人邵平為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種瓜此門,瓜美,故世謂之東陵瓜。是以阮籍〈詠懷詩〉曰:「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連畛拒阡陌,子母相鉤帶。指謂此門也?!?
《藝文類聚》卷八十七〈果部下·瓜〉
《史記》曰:邵平故秦東陵侯,秦滅后,為布衣,種瓜長安城東。種瓜有五色,甚美,故世謂之東陵瓜,又云青門瓜,青門東陵也。
簡(jiǎn)釋
東陵瓜:指雅逸。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zèng)高四》:“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p>
故侯:指棄官隱居之人。唐杜甫《園人送瓜》:“園人非故侯,種此何草草?”
例句
成名茍有地,何必東陵侯。
前騶潘岳貴,故里邵平窮。
誰能更向青門外,秋草茫茫覓故侯。
可憐藜杖者,真?zhèn)€種瓜侯。
那知鳴玉者,不羨賣瓜侯。
邵平能就我,開徑剪蓬麻。
仲月送君從此去,瓜時(shí)須及邵平田。
憑將兩行淚,為訪邵平園。
多識(shí)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沒桑田。
邵平瓜地接吾廬,谷雨乾時(shí)偶自鋤。
僻殊蕭相宅,蕪勝邵平園。
芳年誰共玩,終老邵平瓜。
欲識(shí)東陵味,青門五色瓜。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園。
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
失勢(shì)青門傍,種瓜復(fù)幾時(shí)。
未盥邵陵王,瓶中弄長翠。
千載商山芝,往者東門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誰疵瑕。
東陵跡蕪絕,楚漢休征討。園人非故侯,種此何草草。
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
丈人文力猶強(qiáng)健,豈傍青門學(xué)種瓜。
卜筑應(yīng)同蔣詡徑,為園須似邵平瓜。
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
亭逢李廣騎,門接邵平瓜。
功名不復(fù)求,舊業(yè)向東周。白草辭邊騎,青門別故侯。
荒涼蕭相闕,蕪沒邵平園。
醉收陶令菊,貧賣邵平瓜。
路傍時(shí)賣故侯瓜,門前學(xué)種先生柳。
失路青門隱,藏名白社游。
秦時(shí)故列侯,老作鋤瓜士。
知止慚先覺,歸歟想故侯。
西山傷遺老,東陵有故侯。
寧知白社客,不厭青門瓜。
更喜瓜田好,令人憶邵平。
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
黃雀徒巢桂,青門遂種瓜。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九〈初發(fā)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驅(qū)馬覺漸遠(yuǎn),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fù)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諒猶辛。五原東北晉【萬里東北晉】,千里西南秦。一屢不出門【一履不出門】,一車無停輪。流萍與擊匏,早晚期相親。
典故數(shù)峰青
江上數(shù)峰青
曲終人不見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八〈錢起列傳〉~4382~
錢徽字蔚章,吳郡人。父起,天寶十年登進(jìn)士第。起能五言詩。初從鄉(xiāng)薦,寄家江湖,嘗于客舍月夜獨(dú)吟,遽聞人吟于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蛊疸等唬瑪z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煒?biāo)囅骒`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煒深嘉之,稱為絕唱。是歲登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大歷中,與韓翃、李端輩十人,俱以能詩,出入貴游之門,時(shí)號(hào)「十才子」,形于圖畫。起位終尚書郎。
典故 老馮唐
為郎久
馮顛
白首不見招
薦馮唐
老馮公
晚似馮公
馮唐笑
浩首悲馮
郎署二毛
相關(guān)人物馮唐
參考典故二毛
《史記》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馮唐〉
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shí)對(duì)。文帝曰:「吾居代時(shí),吾尚食監(jiān)高袪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duì)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股显唬骸负我裕俊固圃唬骸赋即蟾冈谮w時(shí),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股霞嚷劻H、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dú)不得廉頗、李牧?xí)r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股吓鹑虢小A季?,召唐讓曰:「公柰何眾辱我,獨(dú)無閒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巩?dāng)是之時(shí),匈奴新大入朝,殺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fù)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duì)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韓、魏。當(dāng)是之時(shí),趙幾霸。其后會(huì)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yuǎn)避,不近云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其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yīng),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jí),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fù)以為云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shí)年九十馀,不能復(fù)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遂字王孫,亦奇士,與余善。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晉·左太沖(思)《詠史八首》其二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固?#183;李善注:「荀悅《漢紀(jì)》曰:『馮唐白首,屈于郎署?!弧?/span>
簡(jiǎn)釋
馮唐已老:喻指命運(yùn)不濟(jì),或喻年歲已大但仍沒有作為。唐杜甫《寄岑嘉州》:“謝眺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p>
例句
貢喜音容間,馮招病疾纏。
為郎非白頭,作牧授滄洲。
紫綬公卿今放曠,白頭郎吏尚留連。
訓(xùn)喻青衿子,名慚白首郎。
為郎從白首,臥病數(shù)秋天。
不必臨風(fēng)悲冷落,古來白首尚為郎。
故人湖外客,白首尚為郎。
佐商依傅說,仕漢笑馮唐。
劉毅暫貧雖壯志,馮唐將老自低顏。
已似馮唐老,方知武子愚。
漢有馮唐唐有我,老為郎吏更何人。
莫笑馮唐老,還來謁圣君。
不如何遜無佳句,若比馮唐是壯年。
幸與馮唐遇,心同跡復(fù)親。
若道馮唐事,皇恩尚可收。
天子好年少,無人薦馮唐。
應(yīng)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玉輦君頻過,馮唐將未論。
馮唐毛發(fā)白,歸興日蕭蕭。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謝朓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
通家惟沈氏,謁帝似馮唐。
欲陳濟(jì)世策,已老尚書郎。
馮唐雖晚達(dá),終覬在皇都。
蘊(yùn)藉為郎久,魁梧秉哲尊。
此地含香從白首,馮唐何事怨明時(shí)。
還希駐輦問,莫自嘆馮唐。
共說漢朝榮上賞,豈令三友滯馮唐。
晉臣多樂廣,漢主識(shí)馮唐。
揚(yáng)子解嘲徒自遣,馮唐已老復(fù)何論。
重文疏卜式,尚少棄馮唐。
馮唐猶在漢,樂毅不歸燕。
應(yīng)同羅漢無名欲,故作馮唐老歲年。
馮唐真不遇,嘆息鬢毛斑。
饑魂吊骨吟古書,馮唐八十無高車。
舞蝶歌鶯莫相試,老郎心是老僧心。
今日老郎猶有恨,昔年相虐十秋風(fēng)。
唯恐興來飛錫去,老郎無路更追攀。
不如何遜無佳句,若比馮唐是壯年。
初塵蕓閣辭禪閣,卻訪支郎是老郎。
應(yīng)笑馮唐衰且拙,世情相見白頭新。
未及馮公老,何驚孺子貧。
太平時(shí)節(jié)難身遇,郎署何須嘆二毛。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
「齊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jì),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弧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越王知晉之失,不自覺越之過,猶人眼能見豪毛而自不見其睫,故謂之『目論』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