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平陵
(1).平地和丘陵。 漢 晁錯 《言兵事書》:“平陵相遠,川谷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平陵擴然,崗埠遠迭?!?br />(2). 西漢 五陵 之一,在今 陜西省 咸陽市 西北。 漢 昭帝 筑陵置縣,死后葬此。三輔黃圖·陵墓:“ 昭帝 平陵 在 長安 西北七十里?!?br />(3).借指京都。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詩:“獨遣 吳州 客, 平陵 結夢思?!?唐 皇甫冉 《酬裴十四》詩:“舊國想 平陵 ,春山滿 陽羨 ?!?/div>
《國語辭典》:襄陵  拼音:xiāng líng
水勢浩大,漫過山陵?!稌洝虻洹罚骸甘幨帒焉较辶?,浩浩滔天?!贡蔽?。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div>
《漢語大詞典》:陵原
(1).丘陵和平原。
(2).陵寢。 明 張居正 《孝恪皇太后遷袝挽歌》之五:“千秋霜露候,冠佩肅陵原?!?清 徐世溥 《漢宮春曉賦》:“被陵原以殊姿兮,草木寤而懷新。”
《漢語大詞典》:中阿
丘陵之中。亦指山灣里。《詩·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毛 傳:“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傾城誰不顧,弭節(jié)停中阿?!?/div>
分類:丘陵
《漢語大詞典》:地文
(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莊子·應帝王:“鄉(xiāng)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北齊 劉晝 新論·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語者人之文也。天文失則有謫蝕之變,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災,人文失必有傷身之患?!?宋 范成大 《有會而作》詩:“念動即時漂鬼國,心空隨處走魔軍。室中已自空諸有,休負天機與地文?!?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無一幅自製之精密地質圖(并地文土性等圖),非文明國?!?br />(2).中藥半夏的別名。見急就篇卷四。
《漢語大詞典》:五土
(1).山林、川澤、丘陵、水邊平地、低洼地等五種土地。《孔子家語·相魯》:“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王肅 注:“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宋 王禹偁 《籍田賦》:“興五土之利,固必躬而必親;同 三代 之風,復不矜而不伐?!?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視五土之宜,以分其剛柔侈斂。”
(2).指青、赤、白、黑、黃五色土。古代帝王鋪填社壇分封諸侯儀式所用之土。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詰朝而五土開國,信宿而駟馬朝天。” 趙殿成 注:“ 蔡邕 獨斷: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首臃鉃橥跽?,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之色,歸國以立社,故謂之受茅土。”
《漢語大詞典》:原陵
(1).平原與丘陵。漢書·食貨志上:“若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有賦有稅?!?br />(2).陵名。 東漢 光武帝 劉秀 之陵。后漢書·顯宗孝明帝紀:“﹝ 中元 二年﹞三月丁卯,葬 光武皇帝 於 原陵 ?!?李賢 注引《帝王紀》:“ 原陵 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 臨平亭 東南,去 洛陽 十五里?!?晉 張載 《七哀詩》之一:“借問誰家墳,皆云 漢 世主。 恭文 遙相望, 原陵 鬱膴膴?!?/div>
《漢語大詞典》:陵阿
(1).丘陵,山陵。 漢 蔡邕 《述行賦》:“率陵阿以登降兮,赴 偃師 而釋勤。” 元 戴表元 《容容齋賦》:“豐狐之擇燠,乾鵲之違風,知陵阿叢薄之功,而不知託氣於太空?!?br />(2).登山,進山。后漢書·申屠蟠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李賢 注:“言賢者退而窮處。詩·國風曰:‘考槃在阿,碩人之薖。’曲陵曰阿;陵,升也?!?/div>
《漢語大詞典》:椒丘
尖削的高丘。一說生有椒木的丘陵。《楚辭·離騷》:“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王逸 注:“土高四墮曰椒丘?!?洪興祖 補注引 如淳 曰:“丘多椒也?!?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粲雕霞之繁悅,顧椒丘而非偶?!?宋 葉適 《靈巖》詩:“宜乎登椒丘,擺落思奮迅?!?/div>
《國語辭典》:蓬蔂(蓬虆)  拼音:péng léi
植物名。薔薇科懸鉤子屬,多年生草本。羽狀復葉,小葉三至五枚,卵形至長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缺刻和鋸齒。夏秋之交開小白花,就蒂結實,果近球形,紅色。也稱為「割田藨」。
《漢語大詞典》:中陵
(1).山陵之中。《詩·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毛 傳:“中陵,陵中也?!?晉 陸云 《南征賦》:“臨川屯於廣陸,武騎被乎中陵?!?br />(2).中等高度的丘陵。管子·地員:“中陵十五施,百五尺而至於泉?!?尹知章 注:“施者,大尺之名也,其長七尺?!?/div>
《國語辭典》:紅土(紅土)  拼音:hóng tǔ
富含鐵、鋁、鈦、錳的氧化物所構成的風化物質,產狀為土狀、塊狀或粒狀。多見于熱帶地區(qū)。也稱為「紅壤」。
《國語辭典》:熟番  拼音:shú fān
相對于「生番」,指清朝與日本時期居住平原、丘陵區(qū)域,納稅、服勞役并受官府教化的原住民族群,日本時期稱「熟蕃」或「熟」。
《漢語大詞典》:陵巒(陵巒)
(1).攀越山巒。文選·張衡〈西京賦〉:“毚兔聯(lián)猭,陵巒超壑。” 薛綜 注:“巒,山也?!?br />(2).丘陵峰巒。
《漢語大詞典》:壇坎(壇坎)
供祭祀用的土臺和坑穴。古代祭山林丘陵于壇,祭川谷于坎。亦泛指祭祀之處。 漢 蔡邕 《述行賦》:“忿 子帶 之淫逸兮,唁 襄王 於壇坎?!?宋 王安石 《議郊祀壇制》:“先王所以交于神明,壇坎、牲幣、器服、時日、形色、度數(shù)莫不依其象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