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2,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平水
五老峰
黃池
馬尾
蠡湖
五松
越南
澎湖
絳縣
范曄
霍山
離堆
馬陵
魯肅
繁臺(tái)
《國語辭典》:平水  拼音:píng shuǐ
1.流動(dòng)緩慢,平靜無波的河水?!独蠚堄斡洝返谝欢兀骸竷蛇吘闶瞧剿?,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jié)滿。」
2.河川名:(1)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陽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匯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東入于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在府東南三十五公里,吳氏曰會(huì)稽縣東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溪。」
《漢語大詞典》:五老峰
江西省 廬山 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聳立,故稱。峰下 九迭屏 為 李白 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 朱熹 講學(xué)處。 唐 李白 《登廬山五老峰》詩:“ 廬山 東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廬山日記:“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陰,一岡連屬?!?清 趙翼 《新春小集》詩:“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币嗍∽鳌?五老 ”。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云山 上宿雙林。” 康有為 《廬山謠》:“ 五老 拄杖碧云中,子孫諸峰咸侍叢。”
《國語辭典》:黃池(黃池)  拼音:huáng chí
1.城墻周圍的水池。《文選。枚乘。七發(fā)》:「臺(tái)城層構(gòu),紛紜玄綠。輦道邪交,黃池紆曲?!固啤@钌?。注:「黃當(dāng)為湟,湟城池也。」
2.地名。位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南。春秋時(shí)吳王夫差盟諸侯于此。
《國語辭典》:馬尾(馬尾)  拼音:mǎ wěi
1.馬的尾巴?!抖Y記。曲禮上》:「立視五巂,式視馬尾,顧不過轂?!埂逗鬂h書。卷一三。公孫述傳》:「漢墯水,緣馬尾得出?!?br />2.馬江的別名。參見「馬江」條。
3.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
《漢語大詞典》:蠡湖
湖名。在 江蘇省 無錫市 東南。相傳 春秋 越 范蠡 伐 吳 時(shí)開造。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南七·常州府》:“ 蠡湖 ,縣東南五十里,與 長(zhǎng)洲縣 分界,相傳 范蠡 所開,一名 蠡瀆 ,一名 漕湖 ,東西長(zhǎng)十三里,南北六里?!?/div>
《漢語大詞典》:五松
(1). 秦始皇 登 泰山 ,避雨松樹下,因封為五大夫松。后人誤以為是五株松樹,故稱五松。 唐 李白 《奉錢二翁尋桃花源序》:“雖五松受職,草木有知,而萬象乖度,禮刑將弛。” 金 元好問 《送仲梁出山》詩:“五松平頭白日靜,千山萬山如亂云?!?span id="zi3mohk" class="book">《秦并六國平話》卷下:“ 始皇 等待霧開,見五松遮蓋車駕。 秦始皇 遂封為五大夫?!痹敗?五大夫 ”。
(2).山名。在今 安徽 銅陵縣 東南。 唐 詩人 李白 曾筑室居此。 唐 李白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詩:“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徵古絶遺老,因名 五松山 ?!?明 嘉靖 《銅陵縣志·地理志》:“ 五松山 ,在縣南四里,山舊有松,一本五枝,故名。 唐 李白 筑室于上,為 五松書院 ?!?/div>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zhàn)國時(shí)楚魏始設(shè),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jí)?!稇?zhàn)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jié)h。晁錯(cuò)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br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fēng)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后借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
3.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皋如。
4.戰(zhàn)國時(shí)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
《國語辭典》:越南  拼音:yuè nán
Vietnam
國名。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東南部。參見「越南社會(huì)主義共和國」條。
《漢語大詞典》:澎湖
(1).我國群島名。在 臺(tái)灣海峽 東南部。大小64個(gè)島嶼,總稱 澎湖列島 或 澎湖群島 。屬 臺(tái)灣省 。 陳少白 《興中會(huì)革命史要》四:“那 澎湖 系十余個(gè)小島,一眼望盡,山高不過二三十尺,全無樹木,貧瘠非常?!?br />(2).我國港灣名。 澎湖灣 ,也稱 澎湖港 。在 澎湖列島 中 澎湖 、 漁翁 、 白沙 三大島之間,灣闊水深。
《國語辭典》:絳縣(絳縣)  拼音:jiàng xiàn
縣名。位于山西省南部,涑水北岸,新絳縣東南。漢為聞喜縣,后魏設(shè)置南絳縣,西魏時(shí)改為絳縣,唐移縣于今所在。清屬絳州直隸州,民國后直屬于山西省。農(nóng)產(chǎn)以小麥、棉花為主。
《國語辭典》:范曄(范曄)  拼音:fàn yè
人名。(西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東南)人。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后與魯國孔熙先謀逆,伏誅。著有《后漢書》,為四史之一。
《漢語大詞典》:霍山
(1).在 山西省 霍縣 東南。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內(nèi)曰 冀州 ,其山鎮(zhèn)曰 霍山 。” 鄭玄 注:“ 霍山 在 彘陽 ?!卑?彘陽 后漢 時(shí)改 永安縣 ,即今 山西省 霍縣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別名。在 安徽省 潛山縣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為 霍山 。漢書·武帝紀(jì)“登 灊 天柱山 ” 唐 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灊音若潛,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縣名,屬 廬江 ?!?文穎 曰:‘ 天柱山 在 灊縣 南,有祠?!?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禹江山水澤地所在:“ 霍山 為南岳,在 廬江 灊縣 西南, 天柱山 也。”
(3).在今 廣東省 龍川縣 東北。傳說 秦 時(shí)有 霍龍 避亂隱居于此,遇真人給他金液還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蘇軾 《江漲用過韻》:“已連漲海白,尚帶 霍山 緑。” 王文誥 輯注引 查慎行 曰:“《廣東舊志》:‘ 霍山 在 龍川縣 北一百里?!?/div>
《漢語大詞典》:離堆(離堆)
(1).亦作“ 離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內(nèi) 都江堰 。史記·河渠書:“ 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碓﹞古‘堆’字也?!?宋 范成大 《懷古亭》詩題注:“ 懷古亭 在 永康 離堆 之上。 離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縣 以入於 府江 ?!?br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縣 東南。 唐 顏真卿 《鮮于氏離堆記》:“ 閬州 之東百餘里,有縣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數(shù)千步,有山曰 離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數(shù)百尺,形勢(shì)縮矗,欹壁峻肅,上崢嶸而下逥洑,不與眾山相屬,是之謂 離堆 ?!?/div>
《漢語大詞典》:馬陵(馬陵)
古地名。 春秋 衛(wèi) 地。在今 河北 大名 東南。公元前584年 晉景公 與諸侯會(huì)盟于此。 戰(zhàn)國 屬 齊 ,公元前341年 齊 將 孫臏 伏兵殺 魏 將 龐涓 于此。春秋·成公七年:“八月戊辰,同盟于 馬陵 。” 杜預(yù) 注:“ 馬陵 , 衛(wèi) 地?!?span id="fasa0jx" class="book">《戰(zhàn)國策·楚策一》:“夫 牛闌 之事, 馬陵 之難,王之所親見也?!?鮑彪 注:“ 魏 三十年, 齊 破 魏 馬陵 ?!?宋 梅堯臣 《古柳》詩:“飛霆痕尚白,如斬 馬陵 龐 。”《醉醒石》第十回:“ 馬陵 萬弩伏,減灶誘狂夫?!眳⒁姟?馬陵書樹 ”。
《漢語大詞典》:馬陵書樹(馬陵書樹)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 度其行,暮當(dāng)至 馬陵 。 馬陵 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 龐涓 死于此樹之下’…… 龐涓 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 齊 軍萬弩俱發(fā), 魏 軍大亂相失。 龐涓 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焙笠蛞浴榜R陵書樹”為神機(jī)妙算、克敵制勝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置陣 黎陽 ,麾兵 官渡 , 平陰 聽烏, 馬陵 書樹。”亦作“ 馬陵削樹 ”。 北周 庾信 《周驃騎大將軍開府侯莫陳道生墓志銘》:“ 臨晉 橫船,既擒 趙 將; 馬陵 削樹,復(fù)下 齊 兵。”
分類:克敵制勝
《國語辭典》:魯肅(魯肅)  拼音:lǔ sù
人名。(西元173~217)字子敬,東城人(今安徽省定遠(yuǎn)縣東南)。三國時(shí)名將,個(gè)性方正嚴(yán)謹(jǐn),富而好施,長(zhǎng)于文章,思慮深遠(yuǎn),有過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議結(jié)合劉備來抵御曹操,并輔佐周瑜大敗曹軍,為孫權(quán)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zhuǎn)橫江將軍。
《國語辭典》:繁臺(tái)(繁臺(tái))  拼音:pó tái
地名。位于河南省開封縣東南。相傳為春秋時(shí)師曠吹臺(tái),漢梁孝王時(shí)曾增筑;后有繁姓居其側(cè),故稱為「繁臺(t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