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聲道,字聲之,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累遷秘書丞兼資善堂說書(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嘉定三年(一二一○)由江南東路提舉奉祠(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三五)。后知岳州(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三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張聲道,字聲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淳熙十一年進士。開禧初以太常博士兼說書,歷秘書郎、秘書丞,權(quán)金部郎官,二年四月罷。嘉定間為江東提舉,知漳州、岳州,皆以論者劾其貪殘戾謬而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三六、七四之三五、七五之一五、七五之三二。
《漢語大詞典》:中聲(中聲)
(1).中和之聲。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jié)百事也,故有五節(jié),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杜預(yù) 注:“此謂先王之樂得中聲,聲成,五降而息也?!?楊伯峻 注:“宮商角徵羽五聲,有遲有速,有本有末,調(diào)和而得中和之聲,然后降于無聲?!?span id="bsuv7ni"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 韋昭 注:“考,合也,謂合中和之聲?!?明 唐順之 《送陸訓導序》:“昔 孔子 患 鄭 、 衛(wèi) 之聲亂于雅頌,乖剌無所從正……自是刪,定其中聲,得三百篇。”
(2).指五音中的商聲。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為中聲?!?/div>
《國語辭典》:音韻(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構(gòu)成的漢字字音。也稱為「聲韻」。
《漢語大詞典》:音制
言語中聲音的節(jié)奏。后漢書·郭太傳:“善談?wù)?,美音制。?王先謙 集解引 周壽昌 曰:“音制,即音聲儀制也?!?span id="cyu7mqr" class="book">《北史·劉廞傳》:“ 孝武 於 顯陽殿 講孝經(jīng), 廞 為執(zhí)經(jīng),雖酬答論難,未能精盡,而風采音制,足有可觀?!?/div>
《國語辭典》:絕契(絕契)  拼音:jué qì
賣斷的契約。契約中聲明不得贖回,以保障買主的權(quán)益。《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義憤成家》:「獻世保拈起筆,盡情寫了一紙絕契,又道:『省得你不放心,先畫了花約何如?』」
《國語辭典》:聲速(聲速)  拼音:shēng sù
聲波傳播的速度。聲速隨傳音介質(zhì)的靜態(tài)溫度而變。在標準大氣狀況(海平面溫度為攝氏15度)時,空氣中的聲速為每秒340公尺。也稱為「音速」。
《國語辭典》:韻母(韻母)  拼音:yùn mǔ
漢語字音中,除去聲母、聲調(diào)后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三部分。如歡(huan),u為介音,a為韻腹,n為韻尾,凡韻母必有韻腹,至于介音、韻尾則可有可無。如攀(pan),無介音,脫(tuo)則無韻尾。或單稱為「韻」。
《國語辭典》:三拼音  拼音:sān pīn yīn
國音中聲符與結(jié)合韻符拼合而得的字音。如ㄉㄨㄛ、ㄅㄧ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