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53,分31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鴻徽
不罰
詩宗
德讓
名句
貴身
桃人
體恤
默化
直弦
傭工
劫質(zhì)
度厄
人綱
取鑒
《漢語大詞典》:鴻徽(鴻徽)
大美;大善。多指極為人稱譽的美德善行。 南朝 宋 謝莊 《為八座江夏王請封禪表》:“鴻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唐 閻隨侯 《西岳望幸賦》:“邦國之鴻徽克播,帝王之盛事畢陳?!?宋 司馬光 《光獻慈圣太后挽辭》:“只應(yīng)彤管在,萬古播鴻徽?!?/div>
《國語辭典》:不罰(不罰)  拼音:bù fá
指行為人所為之行為已經(jīng)符合犯罪構(gòu)成要件,但因特殊情由而不加處罰。如因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難,阻卻其行為之違法性或因行為人欠缺責任能力而不罰。
《國語辭典》:詩宗(詩宗)  拼音:shī zōng
1.專門研究《詩經(jīng)》而為一世所宗仰者。《漢書。卷八八。儒林傳。王式傳》:「博士江公世為魯詩宗?!?br />2.對詩人的敬稱。唐。姚合 寄陜州王司馬詩:「自當臺直無因醉,一別詩宗更懶吟?!?/div>
《漢語大詞典》:德讓(德讓)
國語·周語下:“昔 史佚 有言‘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居儉動敬,德讓事咨,而能避怨,以為卿佐,其有不興乎!”本謂為人的品德應(yīng)謙讓。后即指禮讓。 漢 揚雄 《法言·先知》:“修之以禮義,則下多德讓?!?span id="56xh6xp" class="book">《漢書·循吏傳序》:“此廩廩庶幾德讓君子之遺風矣?!?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劉君愍德讓之凌替,疾民爭之損化?!?/div>
《國語辭典》:名句  拼音:míng jù
1.著名的句子或短語。
2.文法上稱謂語為「名詞性」,或名詞性詞組的句子。如:「這是西瓜?!挂卜Q為「判斷句」。
《漢語大詞典》:貴身(貴身)
(1).謂貴惜自身。老子:“故貴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朱謙之 校釋引 嚴可均 曰:“‘故貴身於天下’,《御注》作‘貴以身為天下’,與 王弼 同。 河上 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 北齊 劉晝 新論·清神:“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聽,閉口而不言,棄心而不慮,貴身而忘賤。故尊勢不能動,樂道而忘貧?!?唐 宋之問 《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zhí)秾ぐ财酵跹鐒e序》:“以為時和政理,實探道之期;賤物貴身,尚延齡之術(shù)?!?明 趙南星 《壽西渠李老親家八十序》:“深山窮皋之中,往往有隱人焉,遺榮貴身,逃世獨處?!?br />(2).謂使自身為人所貴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君子貴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禮” 晉 杜預(yù) 注:“唯禮可以貴身,貴身故尚禮。”
《國語辭典》:桃人  拼音:táo rén
桃木刻成的木偶。于除夕時掛桃人于門,可用以驅(qū)邪。漢。應(yīng)劭《風俗通義。卷八。桃梗》:「上古之時,有荼與郁壘昆弟二人,性能執(zhí)鬼,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郁壘縛以葦索,執(zhí)以食虎。于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于門,皆追效于前事,冀以衛(wèi)兇也?!挂卜Q為「桃?!?。
《國語辭典》:體恤(體恤)  拼音:tǐ xù
體諒而憐憫。如:「體恤民情是政府官員所應(yīng)具備的基本態(tài)度?!?/div>
《漢語大詞典》:默化
(1).指人的思想或品格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影響而發(fā)生的變化。《弘明集·正誣論》:“圣哲所興,豈有常地?或發(fā)音于此,默化于彼。形教萬方,而理運不差?!?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高歌 《人道主義的失敗》:“和他親近的朋友,無形中都受了他的默化。”
(2).指為人所不知不覺的變更。 宋 蘇軾 《與周文之書》:“ 嶺 南無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盜發(fā),春夏之際,柯葉潛改,四時之運默化而人不知?!?/div>
《漢語大詞典》:直弦
其直如弦。比喻為人耿直。南史·循吏傳·郭祖深:“直弦者淪溺溝壑,曲鉤者升進重沓?!眳⒁姟?直如弦 ”。
分類:為人耿直
《漢語大詞典》:直如弦
象弓弦一樣直。比喻為人正直。后漢書·五行志一:“ 順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南朝 梁 吳均 《從軍行》:“微誠言不愛,終自直如弦?!?/div>
《國語辭典》:傭工(傭工)  拼音:yōng gōng
受雇為人做工的人。唐。柳宗元 吏商:「廉吏以行商,不役傭工,不費舟車?!?/div>
《漢語大詞典》:劫質(zhì)(劫質(zhì))
(1).謂挾持人以為人質(zhì)。后漢書·董卓傳:“ 多 又劫質(zhì)公卿。所為如是,而君茍欲左右之邪!”新唐書·田令孜傳:“ 遘 惡 令孜 劫質(zhì)天子,生方鎮(zhèn)之難,使 玫 進迎乘輿?!?br />(2).指被挾持的人質(zhì)。后漢書·橋玄傳:“凡有劫質(zhì),皆并殺之,不得贖以財寶,開張姦路。”
《漢語大詞典》:度厄
舊時迷信,認為人有災(zāi)難,可以禳除逃過,謂之度厄。太平廣記卷一引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人生各有厄會,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以延年度厄?!?隋 杜臺卿 玉燭寶典卷一:“元日至於月晦,民并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為度厄?!?/div>
《漢語大詞典》:人綱(人綱)
即人倫綱紀,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 漢 揚雄 《解嘲》:“客嘲 揚子 曰:‘吾聞上世之士,人綱人紀。不生則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三國 魏 曹植 《離友》詩之一:“王旅旋兮背故鄉(xiāng),彼君子兮篤人綱?!?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人綱始於夫婦,判合擬乎二儀?!?/div>
《漢語大詞典》:取鑒(取鑒)
為人所借鑒。 孫犁 《秀露集·〈善闇室紀年〉序》:“一生平平,確實無可取鑒?!?/div>
分類:為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