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2分類詞匯 21
《國語辭典》:主導(主導)  拼音:zhǔ dǎo
主要策動、引導。如:「本單位主導的這件企劃案進行得非常順利。」《清史稿。卷五○五。藝術列傳四。曹竹齋列傳》:「以其掌根與后手虎口反正擰絞,而虛指使主導。兩足亦左虛右實,進退相任以趨勢?!?/div>
《國語辭典》:主導詞(主導詞)  拼音:zhǔ dǎo cí
語言學上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所組合而成的語段中,受到從屬部分修飾、補充的主要核心語詞,稱為「主導詞」。如「非常漂亮」句中的「漂亮」即為主導詞。
《漢語大詞典》:中心
猶稱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隨你左看右看,無不中心像意的?!?/div>
《國語辭典》:中樞(中樞)  拼音:zhōng shū
1.天體運行的中心。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一。周》:「次二植中樞,周無隅?!固?。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詩:「中樞移北斗,左轄去南臺?!?br />2.中央政府。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詩:「凌云羽翮掞天才,揚歷中樞與外臺?!?br />3.在一事務系統(tǒng)中起主導作用的樞紐。如:「這里的活動中心,是里民們聯(lián)絡情感的中樞?!?/div>
《國語辭典》:決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對事情做判斷與主張?!妒酚洝>砣?。殷本紀》:「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埂稘h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決定大策?!?br />2.一定?!吨熳诱Z類。卷一三一。中興至今日人物上》:「若欲與湯進之同做,決定做不成,后來果如此?!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一百五日行〉詩:「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決定君何疑?!?br />3.堅決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決定離開,看來是留不住了?!?br />4.對事情做出結(jié)論。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會議上必須有個決定。」
《國語辭典》:靈魂(靈魂)  拼音:líng hún
1.附在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zhì)成分,一旦脫離軀體,人便死亡。也指人死后的鬼魂?!冻o。屈原。九章。哀郢》:「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jié)h。蔡邕陳留太守胡公碑〉:「靈魂徘徊,靡所瞻逮;惟其傷矣,胸肝摧碎?!?br />2.心靈、精神。如:「靈魂深處」?!冻o。屈原。九章。抽思》:「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
3.指人格、良心。如:「他為了眼前利益,不顧大局而出賣靈魂?!?br />4.比喻居關鍵地位,具主導作用的因素。如:「他是班上的靈魂人物?!?、「總教練是整個球隊的靈魂,成敗的關鍵?!?/div>
《國語辭典》:陰事(陰事)  拼音:yīn shì
1.私秘的事?!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臣之客有能探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br />2.宮中群妃御見之事?!吨芏Y。天官。內(nèi)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jié)h。鄭玄。注:「陰事,群妃御見之事。」
《國語辭典》:主審(主審)  拼音:zhǔ shěn
1.主導審查。如:「這個研究計畫將由丁教授主審?!?br />2.具有最高權限的審查或評判人員。如:「這個滾地球最后由主審判定為界外球。」
《國語辭典》:主控  拼音:zhǔ kòng
主導、控制。如:「在現(xiàn)場初次主控舞臺燈光,心情難免忐忑不安?!?/div>
《漢語大詞典》:支柱產(chǎn)業(yè)
也稱“主導產(chǎn)業(yè)”。對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起著引導和推動作用的生產(chǎn)部門。其特點是:市場需求潛力大,具有大規(guī)模的產(chǎn)出可能性,發(fā)展速度快,有利于提高宏觀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現(xiàn)階段的支柱產(chǎn)業(yè)為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和建筑業(yè)。
《國語辭典》:中心人物  拼音:zhōng xīn rén wù
身居核心地位的重要人物。如:「他是核子醫(yī)學方面的中心人物?!?/div>
《國語辭典》:中心思想  拼音:zhōng xīn sī xiǎng
在某種思想體系中,主要且又最根本的思想。如:「中庸之道為儒家的中心思想。」
《漢語大詞典》:占優(yōu)勢
具有優(yōu)越地位;占主導地位。例如:北美的艾灌叢在這里占優(yōu)勢。
《國語辭典》:納粹主義(納粹主義)  拼音:nà cuì zhǔ yì
又名德國國家社會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希特勒所主導的德國納粹黨與其他極右翼組織的實踐意識形態(tài),是法西斯主義、科學種族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的整合。納粹主義興起于一次大戰(zhàn)后德國國家主義運動與反共產(chǎn)主義的脈絡,主張德國的亞利安人為社會演化的最高等種族,為保持種族純化,將「不純的」猶太人與「低下的」同性戀和障礙人士加以驅(qū)除,剝奪其私人財產(chǎn),并以人體實驗、集中營與毒氣室等極度非人道的方式監(jiān)禁,最終導致大屠殺(Holoca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