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泛星槎
  
泛月槎
 
掛星槎
 
泛月船
  
溟海浮槎
 
月中槎
 
斷槎浮月
 
月宮槎
 
乘舟上月
  
星津回槎


《月令粹編》卷一〈歲令總〉~68~
貫月查。注引《拾遺記》:「堯登位,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fù)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span>
典故  
跨長鯨
 
錦袍公
 
騎鯨捉月
  
從李白
 
騎鯨仙人
 
采石仙人
 
錦鯨仙去
 
鯨仙
 
騎鯨公子
 
錦袍歸水
 
李白鯨
 
鞭赤魚
 
采石宮袍
 
絳袍弄月
 
錦袍弄月
 
李生騎鯨
 
埋骨采石
 
騎鯨詩客
 
乘舟捉月
 
宮袍弄月
  
李白騎魚
  
披錦泛江
 
相關(guān)人物
李白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傳下·李白〉~5053~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shí)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于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馀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江湖,終日沉飲。時(shí)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dá)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侯鯖錄》卷六
李白墳,在太平州采石鎮(zhèn)民家菜圃中,游人亦多留詩。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墳?!纻魈走^采石,酒狂捉月。竊意當(dāng)時(shí)槁殯于此。
《二老堂雜志》卷五〈記太平州牛渚磯〉
世傳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臺。而梅圣俞詩云:「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yīng)暴落饑蛟涎,便當(dāng)騎鯨上青天?!股w信此而為之說也。
典故 
山陰雪
    
剡溪舟
 
子猷船
 
子猷訪戴
 
山陰訪戴
 
訪戴舟
  
憶山陰
 
剡溪雪
 
雪夜訪
 
尋安道
 
剡曲船
 
剡溪棹
 
山陰舟
 
見安道
 
訪安道
 
山陰船
  
剡溪乘興
 
山陰訪
 
乘興棹
 
剡溪游
  
山陰月
 
向剡溪
  
山陰雪夜船
 
剡棹
 
阻扁舟
 
扁舟雪夜
    
乘興船
 
剡溪風(fēng)雪
 
思安道
 
子猷狂
 
子猷清興
 
山陰回棹
 
雪中棹
 
何必見安道
 
剡溪尋
 
問安道
 
憶戴船
 
乘興王猷
 
剡川游
 
雪下船
 
扁舟興盡歸
 
訪雪舟
 
覓戴逵
 
剡舟夜雪
 
興盡歸舟
 
興盡回酒船
 
一棹剡溪
 
泛山陰月
 
泛舟思戴
 
徽之問寂寥
 
徽之棹
 
回船剡溪
 
回舟盡興
 
山陰道回
 
山陰一葉舟
 
剡中情味
 
剡中舟
 
王尋戴
 
王猷船過剡溪
 
王子雪舟
 
興比乘舟訪
  
雪溪小棹
 
尋戴客
 
尋訪剡溪人
 
越水泛舟
 
短棹乘興
  
回雪訪
 
山陰歸船
 
山陰溪船
 
雪訪相訪
 
雪舟訪
 
葉棹相尋
 
子猷訪
 
子猷棹船回

相關(guān)人物
戴逵(字安道)
 
王徽之(字子猷)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60~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zhàn)笏肌凑须[詩〉。忽憶戴安道,時(shí)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藝文類聚》卷二〈天部下·雪〉~22~
《語林》曰:王子猷居山陰,大雪夜,眠覺,開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詠?zhàn)笏肌凑须[詩〉。忽憶戴安道,時(shí)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輕?就戴。經(jīng)宿方至,既造門,不前便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簡釋

訪戴:喻指訪友或行事灑脫。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間正字對雪見贈》:“訪戴昔未偶,尋嵇此相得。”


例句

興掩尋安道,詞勝命仲宣。 劉禹錫 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

興比乘舟訪,恩懷倒屣親。 司空曙 送高勝重謁曹王

羸病懶尋戴,田園方詠陶。 司空曙 閑園書事招暢當(dāng)

正遂攀稽愿,翻追訪戴歡。 吳融 和諸學(xué)士秋夕禁直偶雪

高于剡溪雪,一棹到門回。 吳融 山居喜友人相訪

席上招賢急,山陰對雪頻。 嚴(yán)維 題鮑行軍小閣

其那知音不相見,剡溪乘興為君來。 姚合 詠雪

已別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與師同。 戴叔倫 答崔法曹賦四雪

此時(shí)明徑無行跡,唯望徽之問寂寥。 方干 敘雪寄喻鳧(又)

吟闌馀興逸,還憶剡溪船。 李咸用 雪十二韻

預(yù)約延枚酒,虛乘訪戴船。 李商隱 憶雪

乘興嫌太遲,焚卻子猷船。 李白 寄韋南陵水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掛席拾海月,乘風(fēng)下長川。多潔新豐醁,滿載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爾門前。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 李白 望月有懷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fēng)流到剡溪。 李白 東魯門泛舟二首之二

興從剡溪起,思繞梁園發(fā)。 李白 淮海淮雪贈傅靄

雖然剡溪興,不異山陰時(shí)。 李白 秋山寄衛(wèi)尉張卿及王徵君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dú)酌有懷

訪戴昔未偶,尋嵇此相得。 李白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 李白 陪從祖濟(jì)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之一

興來空憶戴,不似剡溪時(shí)。 李端 冬夜寄韓弇

獨(dú)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李端 旅舍對雪贈考功王員外

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尋。 李端 云陽觀寄袁稠

懷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李群玉 臘夜雪霽月彩交光開閣臨軒竟睡不得命家仆吹笙數(shù)曲獨(dú)引一壺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何人山雪夜,相訪不相思。 李頻 冬夜山中尋友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訪勝閑行。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他年雪中棹,陽羨訪吾廬。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杜甫 卜居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杜甫 哭李尚書

不是尚書期不顧,山陰野雪興難乘。 杜甫 多病執(zhí)熱奉懷李尚書

暫憶江東鲙,兼懷雪下船。 杜甫 夜二首之一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xí)家池。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fù)至東屯二首之一

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杜甫 題張氏隱居二首之一

應(yīng)同谷口尋春去,定似山陰帶月歸。 楊巨源 盧郎中拜陵遇雪蒙見召因寄

卻笑山陰乘興夜,何如今日戴家鄰。 武元衡 中春亭雪夜寄西鄰韓李二舍人

是菊花開日,當(dāng)君乘興秋。 獨(dú)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宵

自然堪訪戴,無復(fù)四愁詩。 皇甫冉 劉方平西齋對雪

聞有招尋興,隨君訪戴船。 皇甫冉 和朝郎中揚(yáng)子玩雪寄山陰嚴(yán)維

思君一相訪,殘雪似山陰。 皇甫冉 尋戴處士

或在醉中逢夜雪,懷賢應(yīng)向剡川游。 章八元 歸桐廬舊居寄嚴(yán)長史

還擬山陰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 羅隱 寄崔慶孫

笑殺山陰雪中客,等閒乘興又須回。 羅隱 送裴饒歸會稽

我思剡溪,杉筱萋萋,寤寢無迷。 蕭穎士 江有楓一篇十章之八

相思不相訪,煙月剡溪深。 許深 和畢員外雪中見寄

思君一相訪,殘雪似山陰。 許渾 尋戴處士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憶棹回天未明。 許渾 對雪

入夜花如雪,回舟憶剡溪。 許渾 泛舟尋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

鏡中非訪戴,劍外欲依劉。 許渾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

花前更謝依劉客,雪后空懷訪戴人。 許渾 郊居春日有懷府中諸公并柬王兵曹

因過石城先訪戴,欲朝金闕暫依劉。 許渾 酬和杜侍御

乘興輕舟無近遠(yuǎn),白云明月吊湘娥。 賈至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更說東溪好,明朝乘興尋。 錢起 宿遠(yuǎn)上人蘭若

夢里還鄉(xiāng)不相見,天涯憶戴復(fù)誰傳。 錢起 寄永嘉王十二

雁有歸鄉(xiāng)羽,人無訪戴船。 錢起 寄袁州李嘉祐員外

憶戴差過剡,游仙慣入壺。 錢起 山齋讀書寄時(shí)校書杜叟

忘機(jī)貧負(fù)米,憶戴出無車。 錢起 罷官后酬元校書見贈

何當(dāng)更乘興,林下已苔生。 錢起 贈李十六

他日東流一乘興,知君為我掃荊扉。 錢起 送褚大落第東歸

那能有馀興,不作剡溪尋。 韋應(yīng)物 酬秦徵君徐少春府日見寄

踏雪偶因?qū)ご骺停撐倪€比聚星人。 韋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訪戴船回郊外泊,故鄉(xiāng)何處望天涯。 韓偓 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縣抵邵武軍將謀撫信之行到才一夕為閩相急腳相召卻請赴沙縣郊外泊船偶成一篇

高人儻有訪,興盡詎須回。 駱賓王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其。 高適 東平別前衛(wèi)縣李寀少府

今朝欲乘興,隨爾食鱸魚。 高適 送崔功曹赴越

依劉未是詠,訪戴寧忘諸。 齊己 荊渚病中因思匡廬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輩

訪戴情彌切,依劉力不勝。 齊己 酬元員外見寄八韻

典故 
飛一箭
 
下聊城
   
聊城矢
 
射聊城
  
破聊城
 
聊城功
 
一箭書
 
聊城笴
 
魯連射書
  
一矢解世紛
 
一矢聊城飛去
  
箭鏃無書
 
魯連乘舟
 
魯連箭書
 
田單慚取聊
 
下燕城
 
一發(fā)下城

相關(guān)人物
田單
 
魯仲連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其后二十馀年,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shí)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敗名滅,后世無稱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說士不載,故智者不再計(jì),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shí)不再至,愿公詳計(jì)而無與俗同。且楚攻齊之南陽,魏攻平陸,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jì)北之利大,故定計(jì)審處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衡秦之勢成,楚國之形危;齊棄南陽,斷右壤,定濟(jì)北,計(jì)猶且為之也。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jì)。今楚魏交退于齊,而燕救不至。以全齊之兵,無天下之規(guī),與聊城共據(jù)期年之敝,則臣見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國大亂,君臣失計(jì),上下迷惑,栗腹以十萬之眾五折于外,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僇笑。國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外之心,是孫臏之兵也。能見于天下。雖然,為公計(jì)者,不如全車甲以報(bào)于燕。車甲全而歸燕,燕王必喜;身全而歸于國,士民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衛(wèi),世世稱孤,與齊久存,又一計(jì)也。此兩計(jì)者,顯名厚實(shí)也,愿公詳計(jì)而審處一焉。且吾聞之,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xiāng)里不通。鄉(xiāng)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齊,則亦名不免為辱人賤行矣。臧獲且羞與之同名矣,況世俗乎!故管子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信于諸侯,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曹子為魯將,三戰(zhàn)三北,而亡地五百里。鄉(xiāng)使曹子計(jì)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將矣。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與魯君計(jì)?;腹煜?,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亡一朝而復(fù)之,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加吳、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節(jié)也,以為殺身亡軀,絕世滅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jié),定累世之功。是以業(yè)與三王爭流,而名與天壤相斃也。愿公擇一而行之。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鼓俗詺ⅰA某莵y,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span>
《戰(zhàn)國策》卷十三〈齊六·逍遙論〉
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shí)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鄬⒃唬骸妇绰劽?!」因罷兵到讀[一]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簡釋

魯連箭:喻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p>


例句

秋深為爾持圓扇,莫忘魯連飛一箭。 劉商 賦得賦雉歌送楊協(xié)律表弟赴婚期

莫學(xué)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劉長卿 送盧侍御赴河北

投閣嗤揚(yáng)子,飛書代魯連。 張繼 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書請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杜甫 漁陽

不然學(xué)仲連,一發(fā)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鏃

星飛龐統(tǒng)驥,箭發(fā)魯連書。 錢起 送屈突司馬充安西書記

《高級漢語詞典》:乘舟
乘船
分類:乘舟
《分類字錦》:乘舟上月(乘舟上月)
竹書 紀(jì)年伊摯將應(yīng)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傍庾信詩 乘舟能上月。
分類:
《國語辭典》:乘流  拼音:chéng liú
1.順著水流?!段倪x。枚乘。七發(fā)》:「汨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br />2.利用江河、水流?!度龂?。卷二五。魏書。高堂隆傳》:「今吳、蜀二賊,非徒自地小虜,聚邑之寇,乃據(jù)險(xiǎn)乘流,跨有士眾,僭號稱帝,欲與中國爭衡?!?/div>
《漢語大詞典》:載舟(載舟)
(1).乘舟。史記·河渠書:“ 禹 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載舟?!?br />(2).謂行船。 宋 歐陽修 《懷嵩樓晚飲示徐無黨無逸》詩:“ 滁山 不通車, 滁水 不載舟?!?/div>
《漢語大詞典》:乘木
(1).乘舟。易·渙:“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王弼 注:“乘木即涉難也。木者專所以涉川也?!?高亨 注:“木,指船?!?br />(2).架高用具。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邑有敗寺,將脩復(fù),迎 蓮公 董之。鐻千金,庀材具,乘木糾綯咸備?!?/div>
《漢語大詞典》:憑舟(憑舟)
乘舟;操舟。 晉 陶潛 《閑情賦》:“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南朝 梁 王僧孺 《武帝祭禹廟文》:“憑舟靡懼,義存拯物?!?/div>
分類:乘舟操舟
《漢語大詞典》:米家船
北宋 書畫家 米芾 ,常乘舟載書畫游覽江湖。后常以“米家船”借指 米芾 的書畫。 宋 黃庭堅(jiān) 《戲贈米元章》詩之一:“滄江盡夜虹貫月,定是 米 家書畫舡?!?任淵 注:“ 崇寧 間, 元章 為 江 淮 發(fā)運(yùn),揭牌於行舸之上曰‘ 米 家書畫舡’?!?金 元好問 《錢過庭煙溪獨(dú)釣圖》詩之二:“小景風(fēng)流二百年,典刑來自 米 家船?!?/div>
《國語辭典》:浮泛  拼音:fú fàn
1.乘船出游?!稌x書。卷七九。列傳。謝安》:「嘯詠山林,浮泛江海,當(dāng)此之時(shí),蕭然有陵霞之致?!?br />2.虛浮而不切實(shí)際。《宋史。卷三七九。列傳。李稙》:「稙上書極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為浮泛?!?/div>
《漢語大詞典》:浮桴
(1).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后以“浮桴”謂乘舟航行。 宋 葉適 《高永州墓志銘》:“浮桴百艱,終也望洋?!?郭沫若 《沁園春·祝中日恢復(fù)邦交》詞:“昔 鑒真 盲目,浮桴 東海 ?!?br />(2).指小筏子。 郭沫若 《歸去來·由日本回來了》:“船上的人有的把紙帶集成一團(tuán),投上岸去,岸上的又想把它投上船來,然而在中途墜落了--落在了下面的浮桴上。”
《漢語大詞典》:泛游(汎游)
亦作“泛游”。
(1).謂博覽。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汎游羣籍,菁華無棄;搦札含毫,必弘靡麗?!?br />(2).謂乘舟遨游。 唐 儲光羲 《晦日任橋池亭》詩:“晦日望清波,相與期泛游?!?br />亦作“泛游”。 見“ 汎游 ”。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來于天河的木筏。傳說古時(shí)天河與海相通, 漢 代曾有人從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fēng)破浪圖》詩:“粉精墨妙誰經(jīng)營,恍疑 博望 星槎橫?!?br />(2).泛指舟船。 明 李東陽 《與衍圣公夜話》詩:“漫以平安慰別離,星槎動是隔年期?!?明 唐順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詩:“天王玉冊頒三殿, 漢 使星槎下百蠻?!?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星槎今萬里,捷報(bào)盼飛來?!?/div>
《漢語大詞典》:星河槎
星槎。《剪燈馀話·秋夕訪琵琶亭記》:“窺紅問緑謝游冶,與余共泛星河槎?!眳⒁姟?星槎 ”。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來于天河的木筏。傳說古時(shí)天河與海相通, 漢 代曾有人從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fēng)破浪圖》詩:“粉精墨妙誰經(jīng)營,恍疑 博望 星槎橫?!?br />(2).泛指舟船。 明 李東陽 《與衍圣公夜話》詩:“漫以平安慰別離,星槎動是隔年期。” 明 唐順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詩:“天王玉冊頒三殿, 漢 使星槎下百蠻?!?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星槎今萬里,捷報(bào)盼飛來。”
《漢語大詞典》:貫月查(貫月查)
亦稱“ 貫月槎 ”。 1.傳說 堯 時(shí)西海中的發(fā)光的浮木。借指舟楫。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 堯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fù)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元 陳樵 《玉雪亭》詩:“銀漢傾翻貫月查,驚鴻無處認(rèn)江沙?!?明 張煌言 《登湄州謁天妃宮》詩:“樓前縹緲凌波襪,檻外參差貫月槎?!?清 錢謙益 《后秋興》詩之二:“戈船迅比追風(fēng)騎,戎壘高於貫月槎?!?br />(2).喻船形酒器。 清 吳均 《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鑿,妙製天成貫月槎?!卑?,梅查,梅根做的酒器。
《國語辭典》:弄月  拼音:nòng yuè
賞月。唐。李白別山僧〉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3340' target='_blank'>劉長卿 〈自鄱陽還道中寄褚徵君〉詩:「愛君清川口,弄月時(shí)棹唱?!?/div>
分類:賞月
《國語辭典》:錦袍(錦袍)  拼音:jǐn páo
錦緞制的衣袍。唐。王昌齡 春宮曲:「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埂度龂萘x》第三回:「卓以金甲錦袍賜布,暢飲而散?!?/div>
分類:錦袍
《漢語大詞典》:錦袍仙(錦袍仙)
指 唐 李白 。語本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白 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 知章 、 李適之 、 汝陽王 璡 、 崔宗之 、 蘇晉 、 張旭 、 焦遂 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白 浮游四方,嘗乘月……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宋 姚勉 《水調(diào)歌頭·壽趙倅》詞:“長庚入夢,間生 采石 錦袍仙?!币嗍》Q“ 錦袍 ”。 宋 王奕 《賀新郎》詞:“ 采石 書生勛業(yè)在,弔錦袍、公子魂何處。” 宋 王奕 《八聲甘州》詞:“安得錦袍西下,明月墮 江 濱?!?/div>
分類:李白錦袍
《漢語大詞典》:騎鯨(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文選·揚(yáng)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 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yàn)轹L。鯨亦大魚也?!焙笠蛞员扔麟[遁或游仙。 宋 晁補(bǔ)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明 張煌言 《沈彤庵閣學(xué)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dāng)有支機(jī)石,豈遂騎鯨向碧空?!?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cè)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晝下鹿, 東海 遠(yuǎn)騎鯨?!?br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焙笥脼樵?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div>
《漢語大詞典》:騎鯨客(騎鯨客)
亦作“ 騎鯨李 ”。 指 李白 。 宋 蘇軾 《和陶都主簿》:“愿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fēng) 列 ?!?宋 陸游 《八十四吟》之二:“飲敵騎鯨客,行追縮地仙?!?元 張養(yǎng)浩 《寄省參議王繼學(xué)諸友自和》之三:“詩情滄海騎鯨客,世故青樓擲鼠人?!?清 許廷鑅 《采石》詩:“江上無 太白 ,寥落幾千年。予亦騎鯨客,來乘 牛渚 舡?!眳⒁姟?騎鯨 ”。
分類:李白
《漢語大詞典》:騎鯨(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文選·揚(yáng)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yàn)轹L。鯨亦大魚也。”后因以比喻隱遁或游仙。 宋 晁補(bǔ)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明 張煌言 《沈彤庵閣學(xué)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dāng)有支機(jī)石,豈遂騎鯨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cè)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晝下鹿, 東海 遠(yuǎn)騎鯨?!?br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焙笥脼樵?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div>
《漢語大詞典》:騎鯨李(騎鯨李)
見“ 騎鯨客 ”。
《漢語大詞典》:騎鯨客(騎鯨客)
亦作“ 騎鯨李 ”。 指 李白 。 宋 蘇軾 《和陶都主簿》:“愿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fēng) 列 ?!?宋 陸游 《八十四吟》之二:“飲敵騎鯨客,行追縮地仙?!?元 張養(yǎng)浩 《寄省參議王繼學(xué)諸友自和》之三:“詩情滄海騎鯨客,世故青樓擲鼠人?!?清 許廷鑅 《采石》詩:“江上無 太白 ,寥落幾千年。予亦騎鯨客,來乘 牛渚 舡?!眳⒁姟?騎鯨 ”。
分類:李白
《漢語大詞典》:騎鯨魚(騎鯨魚)
見“ 騎鯨 ”。
《漢語大詞典》:騎鯨(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文選·揚(yáng)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李善 注:“京魚,大魚也,字或?yàn)轹L。鯨亦大魚也。”后因以比喻隱遁或游仙。 宋 晁補(bǔ)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明 張煌言 《沈彤庵閣學(xué)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dāng)有支機(jī)石,豈遂騎鯨向碧空?!?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cè)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晝下鹿, 東海 遠(yuǎn)騎鯨?!?br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注:“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焙笥脼樵?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
《國語辭典》:乘興(乘興)  拼音:chéng xìng
趁著興致好的時(shí)候?!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忽聞小童之耳,意思甚快,乘興離榻,覺得體力輕健,與平日無病時(shí)節(jié)無異?!?/div>
《漢語大詞典》:剡溪興(剡溪興)
指隱居逸游造訪故友的興致。 唐 李白 《秋山寄衛(wèi)尉張卿及王徵君》詩:“雖然 剡溪 興,不異 山陰 時(shí)?!眳⒁姟?剡溪船 ”。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 左思 《招隱詩》。忽憶 戴安道 ,時(shí)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隱居逸游,造訪故友。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詩:“多酤 新豐 醁,滿載 剡溪 船。” 元 趙孟俯 《次韻王時(shí)觀》:“欲説舊游渾似夢,何時(shí)重上 剡溪 船?!?/div>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 左思 《招隱詩》。忽憶 戴安道 ,時(shí)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隱居逸游,造訪故友。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詩:“多酤 新豐 醁,滿載 剡溪 船?!?元 趙孟俯 《次韻王時(shí)觀》:“欲説舊游渾似夢,何時(shí)重上 剡溪 船?!?/div>
《漢語大詞典》:回舟興(回舟興)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在 剡溪 的 戴安道 ,即乘小船訪之。到門口不進(jìn)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笔乱?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5858' target='_blank'>《世說新語·任誕》。 唐 李白 《贈崔侍御》詩:“不取回舟興,而來命駕尋?!?/div>
《漢語大詞典》:尋戴(尋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時(shí)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稱訪友為“尋戴”。 前蜀 韋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詩:“踏雪偶因?qū)?戴 客,論文還比聚星人?!?/div>
分類:訪友
《漢語大詞典》:山陰夜雪(山陰夜雪)
猶言山陰乘興。 唐 李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詩:“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 山陰 夜中雪。” 宋 范成大 《次韻馬少伊郁舜舉寄示同游石湖詩卷》之七:“瀟灑 王郎 亦勝流,今年何事阻清游?當(dāng)家風(fēng)味今如此,孤負(fù) 山陰 夜雪舟?!弊宰ⅲ骸?王必大 獨(dú)不赴二公同游之約?!眳⒁姟?山陰乘興 ”。
《漢語大詞典》:山陰乘興(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shí)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寄崔慶孫》:“交情澹薄應(yīng)長在,俗態(tài)流離且勉旃。還擬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iv>
分類:訪友
《漢語大詞典》:山陰興(山陰興)
指訪友、會友的興致。 唐 盧綸 《上巳日花樓宴》詩:“徒記 山陰 興,祓禊乃為榮。” 宋 蘇軾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頗訝 王子猷 ,忽起 山陰 興?!?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任道雪中同游東皋之作》:“更有 山陰 興,能無 秦 復(fù)陶?!眳⒁姟?山陰乘興 ”。
分類:訪友興致
《漢語大詞典》:山陰乘興(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shí)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寄崔慶孫》:“交情澹薄應(yīng)長在,俗態(tài)流離且勉旃。還擬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iv>
分類:訪友
《漢語大詞典》:山陰道(山陰道)
用 王徽之 訪 戴逵 事,以寄托對友人的懷念或惜別之情。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懷盧十四侍御弟》詩:“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不識 山陰 道,聽雞更憶君?!?宋 王沂 孫《齊天樂·贈秋厓道人西歸》詞:“冷煙殘水 山陰 道,家家擁門黃葉…… 江 南恨切,問還與何人,共歌新闋?”參見“ 山陰乘興 ”。
《漢語大詞典》:山陰乘興(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 戴逵 ),時(shí)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唐 羅隱 《寄崔慶孫》:“交情澹薄應(yīng)長在,俗態(tài)流離且勉旃。還擬 山陰 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div>
分類:訪友
《漢語大詞典》:憶戴(憶戴)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錢起 《山齋讀書寄時(shí)校書杜叟》詩:“憶 戴 差過 剡 游仙慣入壺?!?唐 李端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詩:“繫舟偏憶 戴 ,炊黍愿期 張 ?!眳⒁姟?訪戴 ”。
分類:想念友人
《國語辭典》:訪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晉王徽之雪夜乘興坐小船往剡溪訪戴逵的勝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為拜訪朋友的代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稽此相得。」
分類:訪友
《漢語大詞典》:扁舟乘興(扁舟乘興)
晉 王徽之 居 山陰 ,雪夜念及好友 戴逵 ,即乘小船去 剡溪 訪之。經(jīng)宿方至,至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后因以“扁舟乘興”為訪友的典故。 明 高啟 《題朱氏梅雪軒》詩:“雪晴花發(fā)須相記,我亦扁舟乘興來?!眳⒁姟?訪戴 ”。
《國語辭典》:訪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晉王徽之雪夜乘興坐小船往剡溪訪戴逵的勝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為拜訪朋友的代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稽此相得?!?/div>
分類:訪友
《國語辭典》:興盡(興盡)  拼音:xìng jìn
興致竭盡?!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乘興而行,興盡而反?!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三回:「原要這樣才有趣,必至興盡了,反無后味了。」
分類:興致竭盡
《國語辭典》:訪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晉王徽之雪夜乘興坐小船往剡溪訪戴逵的勝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為拜訪朋友的代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稽此相得?!?/div>
分類:訪友
《國語辭典》:返棹  拼音:fǎn zhào
把船開回來。泛指返回。如:「此去經(jīng)年,不知何時(shí)返棹?!?/div>
《漢語大詞典》:一笴
(1).一支箭。笴,箭桿。儀禮·鄉(xiāng)射禮:“君射則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發(fā)則答君而俟。”遼史·耶律曷魯傳:“攻莫能下,命 曷魯 持一笴往諭之。”
(2).表數(shù)量。猶言一桿。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則被他一騎馬,一笴鎗,衝突將來,殺的人人退縮,個(gè)個(gè)奔逃?!?/div>
分類:數(shù)量
《漢語大詞典》:燕將書(燕將書)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燕 將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讒之 燕 , 燕 將懼誅,因保守 聊城 ,不敢歸。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 將見 魯連 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 燕 ,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 ,所殺虜於 齊 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俗詺??!焙笠浴把鄬敝竸駳w或勸降的書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屬國征戍久離居, 陽關(guān) 音信絶能疏。愿得 魯連 飛一箭,持寄思?xì)w 燕 將書?!?唐 杜甫 《收京》詩之一:“暫屈 汾陽 駕,聊飛 燕 將書?!?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自 香積寺 北之捷,王師振威,賊徒膽落, 嚴(yán)莊 來降, 思明 納款, 河 北事勢,折簡可定,故用 仲連 射書事?!?/div>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系書(繫書)
見“ 繫帛書 ”。
《漢語大詞典》:系帛書(繫帛書)
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漢書·蘇武傳:“﹝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崩M,一本作“ 係 ”。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但當(dāng)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書;夕望牽牛,余候乘槎之客?!币嗍∽鳌?繫書 ”。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div>
《國語辭典》:飛書(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書信?!逗鬂h書。卷一○。皇后紀(jì)上。章德竇皇后紀(jì)》:「八年,乃作飛書以陷竦,竦坐誅,貴人姊妹以憂卒。」也作「蜚條」。
2.急速遞送書函?!稌x書。卷二三。樂志下》:「飛書告喻,響應(yīng)來同?!?/div>
《漢語大詞典》:魯連書(魯連書)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 將見 魯連 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 燕 ,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 ,所殺虜於 齊 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俗詺?。 聊城 亂, 田單 遂屠 聊城 。”后以“魯連書”謂以文克敵,不戰(zhàn)而勝。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詩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魯連 書?!?宋 蘇軾 《送蔣穎叔帥熙河》詩:“愿為 魯連 書,一射 聊城 笴?!?/div>
分類:克敵
《漢語大詞典》:魯連箭(魯連箭)
同“ 魯連書 ”。 唐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君草 陳琳 檄,我書 魯連 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