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6,分38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蔡邕書籍
書籍相與
詞典
書籍
膠片書籍
分類詞匯
詩書
圖書
文書
尺書
書卷
簡編
黃卷
牙簽
素書
載籍
蠹魚
典故
蔡邕書籍

相關(guān)人物
蔡邕


《后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董祀妻傳》
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馀篇耳。」操曰:「今當(dāng)使十吏就夫人寫之?!刮募г唬骸告勀信畡e,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褂谑强槙椭?,文無遺誤。

例句

農(nóng)桑子云業(yè),書籍蔡邕家。 耿湋 題楊著別業(yè)

典故
琴書與仲宣
 
書籍相與
 
仲宣受書

相關(guān)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
獻(xiàn)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dāng)與之?!?/span>

例句

商瞿五十知無子,更付琴書與仲宣。 元稹 聽妻彈別鶴操

書籍終相與,青山隔故園。 杜甫 贈虞十五司馬

琴書何必求王粲,與女猶勝與外人。 白居易 余思未加為六韻重寄微之

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只應(yīng)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白居易 題文集匱

《國語辭典》:書籍(書籍)  拼音:shū jí
書本冊籍的總稱。《紅樓夢》第一六回:「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彼時有了翻譯,我就問他們應(yīng)得翻些甚么書籍?!?/div>
《國語辭典》:膠片書籍(膠片書籍)  拼音:jiāo piàn shū jí
將書籍內(nèi)容拍攝、縮小制成的膠片。讀取時以微讀機(jī)放映。輕便而不占空間,易于攜帶、保存。
《國語辭典》:詩書(詩書)  拼音:shī shū
《詩經(jīng)》和《書經(jīng)》,亦泛指一切經(jīng)書。如:「飽讀詩書」?!蹲髠?。僖公二十七年》:「詩書,義之府也?!埂度龂萘x》第二三回:「不讀詩書,是口濁也。」
《國語辭典》:圖書(圖書)  拼音:tú shū
1.書籍?!俄n非子。大體》:「豪杰不著名于圖書,不錄功于盤盂?!?br />2.地圖戶籍。《漢書。卷三九。蕭何傳》:「何獨(dú)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彊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br />3.河圖洛書的簡稱。參見「河圖洛書」條?!稘h書。卷二九。溝洫志》:「圣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絕?!?br />4.圖讖符命一類的書籍。參見「圖讖」條。《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圖書皆書莽大臣八人?!?br />5.圖章?!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负尾话盐业拿郑现奶?,刻起兩方圖書來印在上面。」
《國語辭典》:河圖洛書(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傳伏羲氏見龍馬負(fù)圖出于黃河,而據(jù)以演畫八卦,稱為「河圖」。又相傳夏禹時有神龜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組不同點(diǎn)數(shù)組成的圖畫,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后世將河圖洛書都視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度龂?。卷二。魏書文帝紀(jì)》裴松之注引《獻(xiàn)帝傳》:「河圖洛書,天命瑞應(yīng)?!购喎Q為「圖書」。
《國語辭典》:圖讖(圖讖)  拼音:tú chèn
河圖、符命等有關(guān)王者受命徵驗(yàn)的書籍。流行于東漢,多為預(yù)言或隱語。如「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即預(yù)言劉季作天子。其實(shí)是事后附會的說法?!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上》:「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fù)起,李氏為輔。』」《三國演義》第八○回:「祥瑞圖讖,皆虛妄之事;奈何以虛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業(yè)乎?」也作「圖錄」、「圖箓」、「圖書」。
《國語辭典》:文書(文書)  拼音:wén shū
1.文字。《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無文書,以言語為約束?!?br />2.書籍?!妒酚洝>砹?。秦始皇本紀(jì)》:「秦王懷貪鄙之心,……廢王道,立私權(quán),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埂度龂酒皆挕肪砩希骸敢娪形臅痪?,取出看罷,即是醫(yī)治四百四病之書?!?br />3.統(tǒng)稱公文、契約等文件?!度龂尽>砦宥?。吳書。張顧諸葛步傳。顧雍》:「呂壹、秦博為中書,典校諸官府及州郡文書。」《三國演義》第四回:「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
4.司理文書的人員。
《國語辭典》:尺書(尺書)  拼音:chǐ shū
1.書信。唐。杜甫 逢唐興劉主簿弟詩:「分手開元末,連年絕尺書?!埂短綇V記。卷四一九。柳毅》:「尺書遠(yuǎn)達(dá)兮,以解君憂?!?br />2.簡冊。漢。王充《論衡。書解》:「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在?!?/div>
《國語辭典》:書卷(書卷)  拼音:shū juàn
書籍。《南史。卷一八。臧燾傳》:「孤貧勤學(xué),行止書卷不離手?!贡敝堋?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036' target='_blank'>庾信 自古圣帝名賢畫贊。高鳳好書不知流麥:「麥流雖遠(yuǎn),書卷猶開?!?/div>
《國語辭典》:簡編(簡編)  拼音:jiǎn biān
1.書籍、典籍。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固?。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xiàn)淮南李仆射〉詩:「投足乖蹊徑,冥心向簡編。」
2.內(nèi)容較為精簡的版本。如:「簡編國語辭典」。
《國語辭典》:黃卷(黃卷)  拼音:huáng juàn
書籍。古時為防書蠹,多用黃檗染紙,因紙色黃,故稱為「黃卷」?!缎绿茣>硪灰晃?。狄仁杰傳》:「黃卷中方與圣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國語辭典》:牙簽(牙籤)  拼音:yá qiān
1.藏書者于書函上所綴的牙制簽牌。上標(biāo)書名,以備檢取。如古人有用紅牙簽、綠牙簽、碧牙簽、白牙簽來分別經(jīng)、史、子、集四庫書。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懦觯骸柑妹希f卷牙簽求售。」
2.一種剔牙的用具。兩端尖銳,大多以竹、木制成,亦有用塑膠制成的。
《國語辭典》:素書(素書)  拼音:sù shū
1.信函?!段倪x。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長跪讀素書,書上竟何如?!?br />2.書名。舊題黃石公撰,一卷,宋張商英注。內(nèi)容以仁、義、道、德、禮五者為主旨,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疑即商英所偽托。
《國語辭典》:載籍(載籍)  拼音:zài jí
書籍?!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下》:「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
分類:書籍典籍
《國語辭典》:蠹魚(蠹魚)  拼音:dù yú
白魚的別名。參見「白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