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6,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蠹書
俗書
梵夾
瑤編
書癖
發(fā)篋
書策
進書
秘笈
題跋
負書
鉛黃
訓(xùn)典
寫書
篇目
《漢語大詞典》:蠹書(蠹書)
亦作“蠧書”。
(1).謂曬去書中的蠹蟲。穆天子傳卷五:“仲秋甲戌,天子?xùn)|游,次於 雀梁 ,蠧書於 羽陵 ?!?郭璞 注:“蠧書,謂暴書中蠹蟲?!?br />(2).被蛀壞的書。泛指破舊書籍。 宋 陸游 《晝睡》詩:“一卷蠹書棲倦手,數(shù)聲殘角報斜陽?!?清 惲敬 《謝南岡小傳》:“越一日乙亥,早起,自掃除蠹書,一冊墮于架,取視之,則 南岡 詩也?!?/div>
《漢語大詞典》:俗書(俗書)
(1).通俗流行的書體。 唐 韓愈 《石鼓歌》:“ 羲之 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沈德潛 注:“隸書風(fēng)俗通行,別于古篆,故云俗書,無貶 右軍 意。” 清 顧炎武 《贈張力臣》詩:“削柎追 宜官 ,俗書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書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 元章 論 唐 人書,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歐陽 ,而為怪丑惡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書?!?br />(3).通俗流行而有別于正體的字。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辨菴字》:“今俗書‘庵’字,既於篆文無有,又菴非屋,不當(dāng)從廣?!?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俗書不可從者,謂古無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間流行的通俗讀物。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百中經(jīng)》前所繪小兒樹,想沿於此。乃知俗書,亦有所本。”
(5).佛門指佛教經(jīng)典以外的書籍,如老子莊子等具有哲理性的書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遠 引莊子為連類,乃似格義之?dāng)M配外書。 安公 聽 遠 不廢俗書,則其通常令弟子廢俗書可知。”
《漢語大詞典》:梵夾(梵夾)
亦作“ 梵莢 ”。亦作“ 梵筴 ”。
(1).佛書。佛書以貝葉作書,貝葉重迭,用板木夾兩端,以繩穿結(jié),故稱。 唐 李賀 《送沈亞之歌》:“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王琦 匯解引 唐 杜寶 《大業(yè)雜記》:“新翻經(jīng)本,從外國來,用貝多樹葉,形似枇杷葉而厚大,橫作行書,約經(jīng)多少,綴其一邊如牒然,今呼為梵夾?!?span id="j99dlzp"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三年》:“又於禁中設(shè)講席,自唱經(jīng),手録梵夾?!?胡三省 注:“梵夾,貝葉經(jīng)也;以板夾之,謂之梵夾。” 清 趙翼 《祥符寺》詩:“前朝留梵莢,籤軸至今縢。”自注:“寺有 宣德 中所頒全部藏經(jīng)?!?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宋時西域取經(jīng)故事:“北 天竺 僧 天息災(zāi) 與 施護 ,各持梵筴來獻,此 宋 時取經(jīng)故事也?!?br />(2).指用板夾兩端以繩穿結(jié)的書籍裝幀樣式。 宋 王鞏 聞見近錄:“國書嚴(yán)奉,未有如玉牒者。祖宗以來,用金花白羅紙,金花紅羅褾,黃金軸。 神宗 時,詔為黃金梵筴,以軸大難披閲也。”
《漢語大詞典》:瑤編(瑤編)
珍貴的書冊。亦為書籍的美稱。 唐 李嶠 《為百僚賀瑞石表》:“考皇圖于金冊,搜瑞典于瑤編?!?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4545'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十四》:“玉璽瑤編,禮容畢具。” 元 陳樵 《東陽縣學(xué)暉映樓賦》:“積縹囊與緗帙,藴瓊軸與瑤編?!?/div>
《漢語大詞典》:書癖(書癖)
對書籍的特別愛好。 唐 高適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公才 山吏部 ,書癖 杜荊州 。” 宋 陸游 《示兒》詩:“人生有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y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 筠 自此益加精進,遂成書癖?!?/div>
《國語辭典》:發(fā)篋(發(fā)篋)  拼音:fā qiè
打開箱篋取出書籍。借喻發(fā)揮才學(xué)。明。凌濛初《紅拂記》第四出:「俺這里吹簫剛?cè)胧?,他那邊發(fā)篋早登樓?!?/div>
《國語辭典》:書策(書策)  拼音:shū cè
1.古代無紙筆,記載文字于竹簡上,故稱書籍為「書策」?!俄n非子。顯學(xué)》:「藏書策,習(xí)談?wù)??!?br />2.政令。《戰(zhàn)國策。秦策一》:「書策稠濁,百姓不足?!?/div>
《漢語大詞典》:進書(進書)
(1).進呈書策。北齊書·崔季舒?zhèn)?/a>》:“ 文襄 每進書 魏帝 ,有所諫請,或文辭繁雜, 季舒 輒修飾通之,得申勸戒而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自今以后,進書皆須別録一本,云臣某撰,朕便留篋中也?!?span id="ltv99xn" class="book">《三國志平話》卷下:“軍師令人進書與丞相?!?br />(2).進獻書籍。 清 吳振棫 養(yǎng)吉齋叢錄卷五:“﹝ 乾隆 ﹞十四年,御史 金相 以分班進書。”
《國語辭典》:秘笈(秘笈)  拼音:mì jí
珍奇罕見的書籍。如:「武功秘笈」。
《國語辭典》:題跋(題跋)  拼音:tí bá
凡寫在書籍、碑帖、字畫等前面的文字稱為「題」,在后面的稱為「跋」,總稱為「題跋」。內(nèi)容多為品評、鑒賞、考訂、記事等。今多指跋而言。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樂律》:「唐昭宗幸華州,登齊云樓,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今此辭墨本猶在陜州一佛寺中,紙札甚草草,予頃年過陜,曾一見之。后人題跋多盈巨軸矣?!埂都t樓夢》第四二回:「你快畫罷,我連題跋都有了,起個名字,就叫『攜蝗大嚼圖』?!?/div>
《漢語大詞典》:負書(負書)
(1).背負書籍。戰(zhàn)國策·秦策一:“﹝ 蘇秦 ﹞去 秦 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dān)橐。”南史·文學(xué)傳·劉勰:“初, 勰 撰文心雕龍五十篇……未為時流所稱。 勰 欲取定於 沈約 ,無由自達,乃負書候 約 於車前,狀若貨鬻者。 約 取讀,大重之?!?宋 蘇軾 《游羅浮山示兒子過》詩:“負書從我盍歸去,羣仙正草新宮銘。”
(2).背負。藝文類聚卷九九引《尚書中候》:“ 堯 沉璧於 雒 ,玄龜負書出,背甲赤文成字?!?唐 蕭昕 《洛出書》詩:“龜靈啟圣圖,龍馬負書出?!?/div>
《國語辭典》:鉛黃(鉛黃)  拼音:qiān huáng
1.鉛在空氣中氧化而成的黃色粉末,可用來作為油漆的顏料或鉛玻璃的原料。也稱為「一氧化鉛」。
2.鉛,鉛粉。黃,雌黃。鉛黃皆為古人點勘書籍、涂改字跡時所用的顏料,故以鉛黃比喻??蔽淖值氖隆L?。陶翰贈鄭員外〉詩:「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
3.古代婦女所用的化妝品。《聊齋志異。卷一○。恒娘》:「攬鏡鉛黃,一一如恒娘教?!?/div>
《國語辭典》:訓(xùn)典(訓(xùn)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來的典籍?!蹲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訓(xùn)典?!固?。孔穎達。正義:「訓(xùn)典,先王之書?!?br />2.教導(dǎo)的常法?!稌?jīng)。畢命》:「弗率訓(xùn)典,殊厥井疆?!埂段倪x。張衡。南都賦》:「縉紳之倫,經(jīng)綸訓(xùn)典?!?/div>
《國語辭典》:寫書(寫書)  拼音:xiě shū
1.抄寫書籍?!稘h書。卷三○。藝文志》:「于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埂抖鼗妥兾募聲?。卷八。孝子傳》:「寫書不飲酒,恒日筆頭乾?!?br />2.寫信。《三國演義》第六回:「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
《國語辭典》:篇目  拼音:piān mù
篇章的標(biāo)題?!稘h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