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6,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負(fù)素
蠹編
讎正
九邱
黃本
書亭
豕亥
竹笥
禁書
脫文
版本
復(fù)刻
寫官
總論
僻書
《漢語大詞典》:負(fù)素(負(fù)素)
背負(fù)書籍。指勤奮讀書。素,寫書的紙,指書籍。新唐書·儒學(xué)傳序:“四方秀艾,挾策負(fù)素,坌集京師,文治煟然勃興?!?/div>
《漢語大詞典》:蠹編(蠹編)
亦作“蠧編”。 蟲蛀壞的書。泛指古舊書籍。 宋 陸游 《雨夜》詩:“雨中更覺凄涼甚,一點殘燈守蠹編?!?明 唐順之 《重修宜興縣學(xué)記》:“朝擊柝而聚之而課之書,夕擊柝而聚之而校之文,口吻刓于蠹編之誦記,而思慮敝于游詞之剽綴?!?明 陳汝元 《金蓮記·外謫》:“兒郎頭角,曾親蠧編,晴云遙望 蓬萊殿 ?!?/div>
《漢語大詞典》:讎正(讎正)
亦作“讐正”。
(1).校正。新唐書·儒學(xué)傳序:“帝又讎正五經(jīng)繆缺,頒天下示學(xué)者,與諸儒稡章句為義疏,俾久其傳?!?清 章學(xué)誠 校讎通義·校讎條理:“夫博求諸本乃得讐正一書,則副本固將廣儲以待質(zhì)也?!?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七章第三節(jié):“ 乾 嘉 以還,學(xué)者多讎正 先秦 古籍,漸可得讀。”
(2). 唐 代官名。掌??睍?宋 洪邁 容齋五筆·詳正學(xué)士:“ 唐太宗 時,命秘書監(jiān) 魏徵 寫四部羣書,將藏內(nèi)府,置讎正二十員。后又詔 虞世南 、 顏師古 踵領(lǐng)之,功不就。 顯慶 中罷讎正官,使散官隨番刊正?!?/div>
《漢語大詞典》:九邱
九丘。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 宋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 楚 獨有左史 倚相 ,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
分類:最古書籍
《漢語大詞典》:黃本
(1). 宋 時稱用雌黃書寫的國史。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 太宗 時,史官 張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為朱墨書以別之,此國史有朱墨本之始也…… 紹興 初, 趙相鼎 提舉再撰,又或以雌黃書之,目為黃本,然世罕傳?!?br />(2). 宋 時用黃紙印寫的書籍。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五年:“辛丑,三館、祕閣上所寫黃本書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補(bǔ)白本書二千九百五十四卷?!?/div>
《漢語大詞典》:書亭(書亭)
較小的書籍銷售點,多設(shè)在像亭子的小房子里,故稱。 柯靈 《香雪?!に髑Ю餁w大?!?/span>:“或者跑到任何一個小小的書亭,都可以從書架上看到成排裝幀精美的 馬 、 恩 、 列 、 斯 和 毛主席 的著作?!?/div>
《漢語大詞典》:豕亥
語本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 晉 師三豕涉 河 。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 晉 而問之,則曰 晉 師己亥涉 河 也?!焙笠浴磅购ァ敝^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宋 曾鞏 《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jīng)〉》詩:“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蟲魚。” 清 黃遵憲 《感懷》詩:“讀史辨豕亥,訂禮分袒襲。”
《漢語大詞典》:竹笥
用以盛放衣物書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漢書·逸民傳·戴良:“ 良 五女并賢,每有求姻,輒便許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南朝 宋 鮑照 《臨川王服竟還田里》詩:“道經(jīng)盈竹笥,農(nóng)書滿塵閣?!?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湯司空:“其歿於京邸也……檢其所遺,惟竹笥內(nèi)俸銀八兩。”
《國語辭典》:禁書(禁書)  拼音:jìn shū
政府禁止發(fā)行、閱讀及收藏的書籍?!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盖嗲裎淖郑m其中并無毀謗朝廷的言語,既然太祖惡其為人,且現(xiàn)在又是禁書,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罷。」
《國語辭典》:脫文(脫文)  拼音:tuō wén
??蔽淖謺r,凡原文有脫落的文字稱為「脫文」。也作「奪文」。
《國語辭典》:版本  拼音:bǎn běn
1.版與本分別指古代的簡牘和縑帛,都是用來記載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稱即是書本的通稱。也作「板本」。
2.書籍因編輯、傳抄、刻版、排版或裝訂方式等不同,而有各類版本問世。如活字本、寫本、抄本、影本等。也作「板本」。
《漢語大詞典》:復(fù)刻(復(fù)刻)
指木刻書籍的重行刻印。 阿英 《版本小言》:“但‘善本’也不一定是初刻,有時復(fù)刻本,因作者刪改增補(bǔ)過,或者復(fù)刻者精細(xì)的校閱音注過,會比原刻,或原作者刻,是更為優(yōu)勝的?!?/div>
《漢語大詞典》:寫官(寫官)
古時負(fù)責(zé)抄寫書籍的官吏。漢書·藝文志:“﹝ 孝武 ﹞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清 龔自珍 《工部尚書高郵王文簡公墓表銘》:“ 周 以降,書體六七變,寫官主之,寫官誤,吾則勇改; 孟蜀 之降,槧工主之,槧工誤,吾則勇改?!?/div>
《國語辭典》:總論(總論)  拼音:zǒng lùn
緒論。為論述總綱的文字。《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鞏進(jìn)太祖總論。」
《漢語大詞典》:僻書(僻書)
冷僻的書籍;極罕見的書籍。 宋 計有功唐詩紀(jì)事·溫庭筠:“ 令狐綯 曾以舊事訪於 廷筠 ,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三:“ 唐 高祖 太宗 武德 貞觀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選,后人滋多,判目近淺,乃採經(jīng)籍古義、僻書隱言以試之,唯恐選人之知?!?span id="9dzmdyx" class="book">《明史·李昌祺傳》:“預(yù)修永樂大典,僻書疑事,人多就質(zhì)?!?魯迅 《二心集·關(guān)于〈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的版本》:“《兩浙古本考》雖然并非僻書·但中學(xué)生諸君也并非專治文學(xué)史者,恐怕未必有暇涉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