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6,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琳瑯
家書
遺編
竹帛
校書
圖經(jīng)
書史
傳書
群書
書記
一部
賜書
束書
白魚
史書
《國語辭典》:琳瑯  拼音:lín láng
1.美玉?!蹲硇咽返谝凰幕兀骸敢茖㈤佋妨宅槝?,卻作門前桃李花。」也作「琳瑯」。
2.擬聲詞。形容玉的相擊聲。《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流羽毛之威蕤,垂環(huán)玭之琳瑯?!?br />3.比喻優(yōu)美的人才或珍貴的圖書。唐。柳宗元 答貢士沈起書:「又覽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瑯圭壁之寶甚厚。」
《國語辭典》:家書(家書)  拼音:jiā shū
家屬來往的書信。唐。杜甫 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埂度龂萘x》第三六回:「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仿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也作「家信」。
《漢語大詞典》:遺編(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圣遺編,咸窮壼奧?!?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清 杜浚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qū)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yè)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國語辭典》:竹帛  拼音:zhú bó
簡冊與縑素,古代用以記載文字,引申為史籍典策。《史記。卷一○。孝文本紀》:「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埂度龂萘x》第七六回:「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國語辭典》:校書(校書)  拼音:jiào shū
1.??庇喺龝!度龂尽>硭囊?。蜀書。向朗傳》:「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刊定謬誤?!?br />2.職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
3.唐代薛濤是四川一帶的名妓,能詩能文,文人胡曾贈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购笠孕鵀榧伺膭e稱。
《漢語大詞典》:圖經(jīng)(圖經(jīng))
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題酸棗縣蔡中郎碑》詩:“不向圖經(jīng)中舊見,無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徐漢玉:“行至 來賓縣 ,得圖經(jīng),視之, 唐 嚴州 也?!?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經(jīng)中》:“辨疆域者有圖經(jīng), 摯虞 以作畿服經(jīng)也?!?/div>
《國語辭典》:書史(書史)  拼音:shū shǐ
1.書籍?!缎绿茣>砭湃?。李靖傳》:「李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書史。」《醒世恒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劉奇對劉方道:『賢弟如此美質(zhì),何不習些書史?』」
2.書名。宋米芾撰,一卷。為評論前人墨跡的專書。始自兩漢,迄于五代,皆以目睹為斷,凡印章、跋尾、紙絹、裝褙等,均記載詳盡。
《漢語大詞典》:傳書(傳書)
(1).謂使書籍流傳于世。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br />(2).指抄寫或刻印書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劉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專以傳書。書必三本,雖數(shù)百卷為一部者亦然?!?br />(3).傳授書籍。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箓臨別留贈》詩:“學道 北海 仙,傳書 蘂珠宮 ?!?br />(4).傳遞書信。 唐 李商隱 《離思》詩:“朔雁傳書絶, 湘 篁染淚多。”《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自從當日插了釵,離不得下財納禮,奠雁傳書?!?明 許潮 《武陵春》:“仙姑既牽情 劉 阮 ,此人可以傳書。” 柯巖 《奇異的書簡》一:“ 柳毅 又是怎樣替人往深海里傳書,用鮫綃分開碧藍的海水,娶了美麗的 龍女 為妻啦?!?/div>
《漢語大詞典》:群書
指各類書籍。例如:博覽群書。
《國語辭典》:書記(書記)  拼音:shū jì
1.書籍。《后漢書。卷四九。仲長統(tǒng)傳》:「少好學,博涉書記,贍于文辭。」
2.函札、奏記?!缎绿茣?。卷一二二。韋安石傳》:「常以五采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br />3.古代稱掌管書牘記錄的人。今通稱在機關(guān)團體中擔任文書抄寫諸事的人。
4.共產(chǎn)黨各級組織中的主要負責人。
《國語辭典》:一部  拼音:yī bù
表數(shù)量:(1)書一種或一套。如:「一部二十五史」。(2)車一輛。如:「一部公共汽車」。(3)機器一臺。如:「一部電腦」。
《漢語大詞典》:賜書(賜書)
(1).稱人來信的敬辭。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wù)?!?宋 王安石 《答馬太傅啟》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賜書?!?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九)》:“記得一年或兩年之前,蒙你賜書,指摘我在《阿Q正傳》中寫捉拿一個無聊的 阿Q 而用機關(guān)槍,是太遠于事理。”
(2).指皇帝給臣下寫信。 宋 王安石 《贈司空兼侍中文元賈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賜書寵慰,從之?!?span id="supmdrc" class="book">《明史·常遇春傳》:“ 天瑞 力盡乃降, 遇春 果不殺。 太祖 大喜,賜書褒勉?!?br />(3).君王賜給的書籍。漢書·敘傳上:“ 彪 字 叔皮 ,幼與從兄 嗣 共游學,家有賜書,內(nèi)足於財?!?北周 庾信 《小園賦》:“門有通德,家承賜書。”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舊宅,宅今已三易主,書存亡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束書(束書)
(1).猶負籍。 唐 方干 《送班主簿入謁荊南韋常侍》詩:“束書成遠去,還計莫經(jīng)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貧。”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夢錫 抱學有才……束書渡 淮 至 廣陵 ,謁先主,辟置門下?!?br />(2).收起書籍。謂把書擱置一邊。 宋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近歲市人,轉(zhuǎn)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明 唐順之 《書丁近齋示孫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減,於是經(jīng)年束書不一觀?!?/div>
分類:書籍擱置
《國語辭典》:白魚(白魚)  拼音:bái yú
1.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體小色銀白,尾毛有三。會蛀蝕衣物、書籍。也稱為「壁魚」、「蠹蟲」、「蠹魚」、「衣魚」。
2.白帶魚的別名。參見「白帶魚」條。
《國語辭典》:白鰷(白鰷)  拼音:bái tiáo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產(chǎn)于淡水,大者約尺許長,形體狹長,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鱗頗細,好群游于水面。也稱為「白條」。
《國語辭典》:史書(史書)  拼音:shǐ shū
1.記載歷史的書籍?!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副佰驮谑窌峡催^,說這地方水草肥饒。」也稱為「史冊」。
2.漢代史官所習用的字體,即隸書?!稘h書。卷九。元帝紀。贊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