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9詞典 4分類詞匯 95
《漢語大詞典》:言筆(言筆)
口頭之辭與書面之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雖言筆未分,而陳謝可見?!?楊明照 校注:“‘言’謂口頭陳辭,‘筆’謂書翰?!?/div>
《漢語大詞典》:著令(著令)
(1).下令;責(zé)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公乃悉出所餘,命糾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貯於尅府,賞信易取也。”
(2).謂得到許可的命令。 宋 王禹偁 《野興亭記》:“緑野之色亂入,四時之景互見。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適於野。”
命令;責(zé)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span id="7cgzwkh" class="book">《紅樓夢》第八三回:“ 賈 府省親的太太奶奶們,著令入宮探問?!?span id="qkmqirp" class="book">《人民文學(xué)》1982年第2期:“區(qū)委 范書記 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訓(xùn)一通,然后,叫大隊來人將 朱二升 領(lǐng)回,著令大隊今后對 朱二升 好好加強監(jiān)督教育?!?/div>
《國語辭典》:表格  拼音:biǎo gé
分格、分類以填記事物,俾便閱覽或統(tǒng)計的一種格式。
《國語辭典》:筆答(筆答)  拼音:bǐ dá
以文字作答。如:「本科目的考試采用筆答。」晉。張隱《文士傳。成公》:「成公綏,口不能談,而有劇問,以筆答之?!?/div>
《國語辭典》:吉席  拼音:jí xí
以文字賀人婚禮時,上款的提稱語。如:「某某仁兄吉席」。
《國語辭典》:匯報(匯報)  拼音:huì bào
1.綜合資料,向上級呈報。如:「這次意外事故對公司造成的影響,我將在下次周會時,統(tǒng)籌匯報?!挂沧鳌竻R報」。
2.綜合資料做成的報告。如:「他正著手準備下年度的預(yù)算匯報。」也作「匯報」。
《國語辭典》:匯報(彙報)  拼音:huì bào
1.綜合資料,向上級呈報。《清會典事例。卷二三七。戶部。關(guān)稅??家囈弧罚骸讣耙荒昶跐M,匯報稅銀贏虧數(shù)目?!挂沧鳌竻R報」。
2.綜合資料做成的報告。如:「財稅匯報」。也作「匯報」。
《漢語大詞典》:呈詳(呈詳)
猶言書面呈報。詳,舊時對上陳報、請示的公文。 明 崔時佩 李景云 《西廂記·飛虎授首》:“速送所在法司,監(jiān)候呈詳處決?!?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復(fù)濟東丹道臺》:“卑職伏讀憲臺來行,內(nèi)開蒙憲臺呈詳,秋冬二季糧僉支給東路,又開蒙院批,仰照部文支給繳。”
《漢語大詞典》:墨策
謂科舉時用書面形式策對。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 唐 朝初,明經(jīng)取通兩經(jīng)。先帖文,乃案章疏,試墨策十道……后明經(jīng)停墨策,試口義併時務(wù)策三道?!?/div>
《國語辭典》:課卷(課卷)  拼音:kè juàn
指學(xué)生的書面作業(yè)。如:「老師每日批改學(xué)生課卷?!?/div>
《國語辭典》:字據(jù)(字據(jù))  拼音:zì jù
作為憑證用的文書。如合同、借據(jù)等?!豆僭捴改稀肪矶骸高@張字據(jù),是徒弟剛一上鋪子就寫么?」
《國語辭典》:承兌(承兌)  拼音:chéng duì
匯票之被發(fā)票人向持票人表示付款的承諾,稱為「承兌」。
《國語辭典》:佃契  拼音:diàn qì
佃農(nóng)租耕土地時,與地主所訂的書面或口頭契約。
《漢語大詞典》:衲錦(衲錦)
古代的一種錦。常用以裝裱書面。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御府臨書 六朝 羲 、 獻 , 唐 人法帖,并雜詩賦等。內(nèi)長篇不用邊道,衣古厚紙,不揭不背。用毬路錦、衲錦、柿紅龜背錦、紫百花龍錦、皂鸞綾褾等,碧鸞綾里,白鸞綾引首。玉軸或瑪瑙軸臨時取旨。內(nèi) 趙世元 鉤摹者亦用衲錦褾?!?/div>
分類:裝裱書面
《國語辭典》:借單(借單)  拼音:jiè dān
向人借取財物時所寫的書面憑證,由出借人保存。
《國語辭典》:議定書(議定書)  拼音:yì dìng shū
國際文件的一種:(1)指締約國對于條約的補充或修改等問題,所達成的書面協(xié)議。其形式有附于原條約之后或單獨文件。(2)國際會議對某些問題達成協(xié)議,并經(jīng)簽字的紀錄,如《京都議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