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0詞典 1分類詞匯 89
《漢語大詞典》:爭利
(1).爭奪利益。荀子·大略:“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王先謙 集解:“蚤與爪同。言仕亂世驕君,縱得小利,終喪其身?!?span id="ol4yrbl" class="book">《史記·魏世家》:“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曷有憂貧而與賈豎爭利,戚窮而與凡瑣競達(dá)哉?” 任濤 鄭洪慶 《略論經(jīng)濟(jì)體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業(yè)單純追求利潤,采取壓低基數(shù)、擴(kuò)大留成比例、亂攤亂擠成本等不正當(dāng)手段與國家爭利?!?br />(2).爭取軍事優(yōu)勢(shì)。多指爭占有利地形,爭取有利地位。孫子·軍爭:“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賈林 注:“行軍用師,必趨其利。遠(yuǎn)近之勢(shì),直以舉軍往爭其利,難以速至。”史記·秦本紀(jì):“ 晉君 棄其軍,與 秦 爭利,還而馬騺。 繆公 與麾下馳追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 匈奴 不可擊也。”三國志·魏志·袁尚傳:“ 太祖 遂圍之,為塹,周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 配 ( 審配 )望而笑之,不出爭利?!?金 元好問 《內(nèi)相文獻(xiàn)楊公神道碑銘》:“蓋 淮南 平,則 江 之北盡為戰(zhàn)地。進(jìn)而爭利於舟楫之間,我之勁弓良馬有不得騁者矣。”
《漢語大詞典》:龍斗(龍鬭)
(1).兩龍相斗。左傳·昭公十九年:“ 鄭 大水,龍鬭於 時(shí)門 之外 洧淵 ?!?br />(2).喻群雄逐鹿,爭奪天下。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 彊華 自 關(guān)中 奉《赤伏符》,曰‘ 劉秀 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鬭野?!?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一:“七雄方龍鬭,天下亂無君?!?唐 羅隱 《登瓦棺寺閣》詩:“懶指 臺(tái)城 更東望,鵲飛龍鬭盡荒丘?!?/div>
《漢語大詞典》:爭地
(1).爭奪土地。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shí)相與爭地而戰(zhàn)。”墨子·非攻下:“今又以爭地之故,而反相賊也。然則是虧不足,而重有餘也?!?唐 韓愈 《新竹》詩:“稀生巧補(bǔ)林,併出疑爭地?!?br />(2).指戰(zhàn)爭雙方必然爭奪的險(xiǎn)要之地。孫子·九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杜牧 注:“必爭之地,乃險(xiǎn)要也?!?/div>
《國語辭典》:爭功(爭功)  拼音:zhēng gōng
爭取功勞?!堆θ寿F征遼事略》:「恐眾文武不伏之人,于教場中躍馬橫鎗搦三次,有爭功者臣與比試,無爭者恁時(shí)掛印未遲?!埂度龂萘x》第五九回:「眾將得令,各要爭功,迤邐追襲。」
《漢語大詞典》:龍標(biāo)(龍標(biāo))
(1).地名。即今 湖南省 黔陽縣 。 南朝 梁 為 龍檦縣 , 隋 屬 沅陵郡 , 唐 武德 七年改名 龍標(biāo)縣 ,因 龍標(biāo)山 得名。 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別》:“別親知,走天涯,過 龍標(biāo) 、 五溪 ,我怎顧得路崎嶇?!?br />(2).指 唐 代詩人 王昌齡 。 王 曾左遷 龍標(biāo) ,為 龍標(biāo) 尉,因稱。 唐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 龍標(biāo) 過 五溪 ?!?清 吳偉業(yè) 《九峰草堂歌》:“痛飲恕人容 水部 ,長吟懷古繼 龍標(biāo) ?!?br />(3).猶龍榜、龍虎榜。 宋 張先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詞:“龍標(biāo)名第鳳池身,堂阜遠(yuǎn),江橋晚,一見湖山看未徧?!?br />(4).龍船競渡時(shí)爭奪的錦標(biāo)。 清 陳夢(mèng)雷 《吳門觀競渡》詩:“龍標(biāo)搖落日,鼉鼓逐風(fēng)湍?!?/div>
《漢語大詞典》:爭立
爭奪王位。史記·穰侯列傳:“ 武王 卒,諸弟爭立,唯 魏冄 力為能立 昭王 。”
分類:爭奪王位
《國語辭典》:爭權(quán)(爭權(quán))  拼音:zhēng quán
爭相奪取權(quán)勢(shì)。《三國演義》第二七回:「審配、郭圖各自爭權(quán),袁紹多疑,主持不定?!?/div>
《漢語大詞典》:虎爭
比喻爭奪的劇烈。史記·南越列傳:“ 項(xiàng)羽 、 劉季 、 陳勝 、 吳廣 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大將軍 諸葛瑾 取 柤中 ”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xí)鑿齒 《漢晉春秋》:“ 零陵 太守 殷禮 言於 權(quán) 曰:‘今天棄 曹 氏,喪誅累見,虎爭之際而幼童蒞事?!?唐 李白 《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 秦 趙 虎爭血中原,當(dāng)去抱關(guān)救公子?!?/div>
分類:爭奪劇烈
《漢語大詞典》:爭心
爭奪之心;爭斗之心。左傳·昭公二十年:“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span id="acmwthr" class="book">《淮南子·說林訓(xùn)》:“飢馬在廄,寂然無聲;投芻其旁,爭心乃生?!?康有為 《大同書》緒言:“號(hào)為承平,其實(shí)普天之家室,皆怨氣之沖盈,爭心之觸射,毒於黃霧而塞於寰瀛也?!?/div>
《國語辭典》:打劫  拼音:dǎ jié
1.劫奪財(cái)物。元。楊訥《西游記》第一出:「自家姓劉名洪,專在江上打劫為活?!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王元椿只曉得這條路上好打劫人,不想著來這條路上走的人,只貪近,便不是善良本分的人。」
2.下圍棋時(shí),反覆爭奪一個(gè)從屬未定,可互相牽制的棋眼。唐。杜荀鶴 觀棋詩:「得勢(shì)侵吞遠(yuǎn),乘危打劫贏?!埂秲号⑿蹅鳌返谌幕兀骸赋處煚斂嗫嗟慕o老爺先擺上五個(gè)子兒,葉通還是盡力的讓著下,下來下去,打起劫來,老爺依然大敗虧輸?!?/div>
《漢語大詞典》:逐兔
(1).追逐兔子。比喻爭奪帝位。后漢書·袁紹傳:“世稱萬人逐兔,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李賢 注:“慎子曰:‘兔走於街,百人追之,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為未定分也。積兔滿市,過不能顧,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雖鄙不爭?!?span id="5zn62by" class="book">《子思子》、《商君書》并載,其詞略同?!?南朝 梁 何遜 《行經(jīng)孫氏樓》詩:“逐兔爭先捷,掎鹿競因機(jī)。” 唐 劉知幾 史通·編次:“蓋逐兔爭先,瞻烏靡定,羣雄僭盜,為我驅(qū)除。是以史傳所分,真?zhèn)斡袆e。”《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益州 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也。今 劉季玉 不能用賢,此業(yè)必屬他人。今日自付與將軍,不可錯(cuò)失。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説乎?將軍領(lǐng)取,某當(dāng)效死?!?br />(2).史記·李斯列傳載: 李斯 將被腰斬于 咸陽 市時(shí)對(duì)其中子說:“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后以“逐兔”指閑居的安逸生活。魏書·自序:“卿不遇老夫,猶應(yīng)逐兔?!?金 元好問 《飲酒》詩之三:“驅(qū)驢上 邯鄲 ,逐兔出東門?!?/div>
《漢語大詞典》:喧爭
吵鬧爭奪。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富貴空迴首,喧爭懶著鞭。”
分類:吵鬧爭奪
《國語辭典》:獵較(獵較)  拼音:liè jué
春秋時(shí)代,每有狩獵則奪取禽獸以供祭祀。后泛指打獵?!睹献?。萬章下》:「孔子之仕于魯也,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jié)h。趙岐。注:「獵較者,田獵相較奪禽獸,得之以祭,時(shí)俗所尚以為吉祥。」《水滸傳》第一一回:「動(dòng)問柴大官人近日無恙。林沖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獵較樂情。』」
《漢語大詞典》:爭國(爭國)
爭奪君位。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諸侯唯 宋 事其君,今又爭國,釋君而臣是助,無乃不可乎?”荀子·仲尼:“ 齊桓 ,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則殺兄而爭國?!?章詩同 注:“指與其兄 公子糾 爭立為國君,而使 魯 人殺 公子糾 事?!?/div>
分類:爭奪君位
《國語辭典》:奪路(奪路)  拼音:duó lù
1.慌亂中爭奪道路而逃跑?!度龂萘x》第一回:「殺到天明,張梁、張寶引敗殘軍士,奪路而走?!埂度龂萘x》第六回:「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br />2.攔路搶劫。宋。文天祥宣州勸農(nóng)文〉:「第五戒爾莫奪路,做賊不休終敗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