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修 → 脩修”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3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述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jìn)士。為監(jiān)察御史,頗多建言,所至以直氣聞。仁宗朝累官殿中侍御史,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雜司事、權(quán)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會劉太后臨朝,太后兄子死,錄其姻戚至于廝役達(dá)八十人,修古等交章論列,忤太后,削官出知興化軍。會赦復(fù)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池上》詩1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進(jìn)士。歷官秘書丞、同判饒州、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劍州,復(fù)為開封府判官,歷殿中侍御史、刑部員外郎、權(quán)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因論事得罪,出為同判杭州,改知興化軍。遇赦復(fù)官。約卒于宋仁宗時?!?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a target='_blank'>宋詩紀(jì)事》卷八收其《池上》詩?!?a target='_blank'>全唐詩》誤收作唐人。
全宋詩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jìn)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累遷通判饒州。召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南劍州。復(fù)為開封府判官,歷殿中侍御史,權(quán)同判吏部流內(nèi)銓。仁宗明道初以言事忤旨,出知興化軍。二年,病卒(《端明集》卷三二《曹女傳》)?!?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福建通志》卷四七并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大中祥符元年進(jìn)士。累遷秘書丞、同判饒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劍州,復(fù)為開封府推官。歷殿中侍御史,擢尚書刑部員外郎、知雜司事,立朝號剛正謇諤。以言忤劉太后,削一官,出知興化軍。會赦復(fù)官,至道二年卒。劉太后崩,特贈右諫議大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又見《新安志》卷九。
《漢語大詞典》:事修
治理。《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矯拂其本,而事修其末?!?高誘 注:“事,治?!?span id="fxphdvv" class="book">《淮南子·泰族訓(xùn)》:“故仁義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務(wù)治其末,是釋其根而灌其枝也?!?/div>
分類:事修治理
《國語辭典》: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拼音:shì xiū ér bàng xīng,dé gāo ér huǐ lái
(諺語)比喻行事有成、德高望重的人,易招來毀謗。唐。韓愈〈原毀〉:「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yù)之光,道德之行,難已?!?/div>
《漢語大詞典》:樁手(樁手)
清 代河營兵的一種。從事修筑堤岸工事。《清會典事例·工部四二·河兵》:“﹝ 乾隆 ﹞二年諭,河營內(nèi)有樁手一項,下?;`樁,履危蹈險,較之力作兵丁,更為辛苦?!?/div>
《國語辭典》:蓬頭垢面(蓬頭垢面)  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形容人頭發(fā)散亂、面容骯臟、不修邊幅的樣子?!都t樓夢》第七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如今現(xiàn)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挂沧鳌概钍坠该妗?。
《漢語大詞典》:鬅頭垢面(鬅頭垢面)
頭發(fā)蓬亂,滿臉污垢。謂不事修飾。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鬅頭垢面,鼓腹謳歌?!眳⒁姟?蓬頭垢面 ”。
《國語辭典》:蓬頭垢面(蓬頭垢面)  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形容人頭發(fā)散亂、面容骯臟、不修邊幅的樣子?!都t樓夢》第七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如今現(xiàn)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也作「蓬首垢面」。
《國語辭典》:茅茨不剪  拼音:máo cí bù jiǎn
茅草屋頂不加修剪。比喻生活簡樸?!俄n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便如唐堯土階三尺,茅茨不剪,夏、商躬耕稼穡;周公吐哺待賢?!?/div>
事修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執(zhí)著事相的修,如將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