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盧方春,號柳南,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進士(《宋詩拾遺》卷二二)。為瑞州教授(《江湖后集》卷七《送盧五方春分教瑞州》)。今錄詩七首。
《漢語大詞典》:土帝
五方天帝之一。因中央屬土,故稱。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說:“《五行大義論》‘五帝’引河圖云:‘……中央 黃帝 含樞紐 ,土帝也。’”參見“ 五帝 ”。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妒酚洝>硪?。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2.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jié)h。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顓頊食焉?!埂冻o。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jié)h。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
《漢語大詞典》:汁光紀(汁光紀)
古代傳說的五方之帝中的北方黑帝。汁,亦寫作“葉”、“協(xié)”。《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賈公彥 疏:“五帝者,東方 青帝 靈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黃帝 含樞紐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紀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隸釋·漢魯相史晨祀孔廟奏銘》:“昔在 仲尼 , 汁光 之精,大帝所挺, 顏 母毓靈?!?洪適 釋:“汁為葉?!?/div>
《漢語大詞典》:面乙
亦作“靣乙”。 謂面向東方。古人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配五方,甲乙木為東方。 唐 黃滔 《莆山靈巖寺碑銘》:“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數(shù)峯,靣乙臂坤,石嵌松瘦?!?/div>
《漢語大詞典》:五方色
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別代表東、南、中、西、北五方。《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謂五方間色,緑、紅、碧、紫、駵黃色是也?!?span id="fd5t6wc" class="book">《通典·兵二》:“旗身旗腳,但取五方色,迴互為之?!?/div>
《漢語大詞典》:白招拒
亦作“ 白招矩 ”。 古謂五方帝之一西方白帝之神。《禮記·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 唐 孔穎達 疏:“春秋緯文。紫微宮為大帝,大微為天庭,中有五帝座,是即 靈威仰 、 赤熛怒 、 白招拒 、 汁光紀 、 含樞紐 。祈穀郊天之時,各祭所感之帝?!?span id="hrbh66v"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上》:“西方白帝, 白招矩 之神也?!?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雜說:“西方金帝曰 白招拒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說:“西方白帝 白招拒 ,金帝也?!?/div>
《漢語大詞典》:日游神(日遊神)
(1).舊歷書所載兇神名。 元 代《授時歷》即有此名目。相傳以癸巳至戊申十六日在房內(nèi)東西南北中五方,己酉至壬辰四十四日出游。人宜避忌游神所在之方。見《協(xié)紀辨方書·義例·日游神》。 元 王曄 《桃花女》第三折:“今日他出門之時,正與日游神相觸,便不至死,也要帶傷上車。”
(2).指奔走鉆營的人,含諷刺意。永樂大典卷二九四八引《秦京雜記》:“ 皇祐 、 嘉祐 中未有謁禁,士人多馳騖請託,一人號望火馬,其中又一人號為日游神,蓋日有奔競故也?!?清 王晫 今世說·輕詆:“ 周櫟園 見士人日事奔競,輒曰:是以日游神兼騎望火馬者?!?/div>
二十五方便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臺家修禪之法,分方便與正修二道,先為方便行,有二十五種,其次正修十乘觀法。二十五種之方便行,分為五科:一、具五緣:持戒清凈(離三業(yè)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饑)、閒居靜處(山林蘭若)、息諸緣務(wù)(學(xué)問猶廢何況俗事)、近善知識(資我身長我道)。二、訶五欲:訶色(色如熱鐵丸)、訶聲(聲如涂毒鼓)、訶香(香如憋龍之氣)、訶味(味如沸密湯)、訶觸(觸如臥師子)。三、棄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此五法蓋覆心神,使不能發(fā)定慧,故名為蓋。四、調(diào)五事:調(diào)心不沈不浮,調(diào)身不緩不急,調(diào)息不澀不滑,調(diào)眠不節(jié)不恣,調(diào)食不饑不飽,五事各須中庸。五、行法:欲(欲離妄想顛倒欲得禪定智慧)、精進(持戒棄蓋初中后夜勤行精進)、念(賤世法貴禪定智慧之念)、巧慧(籌量世樂與禪定智慧樂之得失輕重)、一心(念慧分明見世間之苦患與定慧之尊貴)。止觀四曰:「此二十五法通為一切禪慧方便,諸觀不同,故方便亦轉(zhuǎn)?!顾慕虄x曰:「依上四教修行時,各有方便正修,謂二十五方便十乘觀法。(中略)此二十五法為四教前方便,故應(yīng)須具足,若無此方便者,世間禪定尚不可得,豈況出世妙理乎?」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二十五方便,本臺宗所立,然乃通于一切教乘者,故行者于此前方便,應(yīng)須具足也。
一、具五緣 具五緣者:
一、持戒清凈   二、衣食具足  三、閑居靜處  四、息諸緣務(wù)
五、近善知識
二、訶五欲 訶五欲者:
一、訶色如熱金丸  二、訶聲如涂毒鼓  三、訶香如憋龍氣
四、訶味如沸密湯  五、訶觸如臥師子
三、棄五蓋 棄五蓋者:
一、棄貪欲觀不凈  二、棄瞋恚觀慈悲  三、棄睡眠以精進
四、棄掉悔以數(shù)息  五、棄疑以信心
四、調(diào)五事 謂五事者:
一、調(diào)心,不沉不浮  二、調(diào)身,不緩不急  三、調(diào)息,不澀不滑
四、調(diào)眠,不節(jié)不恣  五、調(diào)食,不饑不飽
五、行五法 行五法者:
一、欲,欣習(xí)無厭   二、精進,曉夜匪懈  三、念,念念相續(xù)
四、巧慧,善得其意  五、一心,一心無異
止觀云:「夫道不孤運,弘之在人。人弘勝法,假緣進道,所以須具五緣。緣力既具,當割諸嗜欲,嗜欲外屏,當內(nèi)凈其心。其心若寂,當調(diào)試五事。五事調(diào)已,行于五法,必至所在?!顾慕虄x云:「此二十五法,為前方便,故應(yīng)須具足?!?/div>
五方便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五五之方便,即二十五方便,略曰五方便。天臺所說修四教觀法前方便之加行也。【又】天臺大師就念佛門明五重之方便:一、稱名念佛三昧門,二、觀相滅罪三昧門,三、攝境唯心三昧門,四、心境俱離三昧門,五、性起圓通三昧門。見五方便念佛門等。
五方五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密教于五方五佛分配五智五大也。(參見:五大)下「密教五大?!?/div>
五大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大日經(jīng)所說,地水火風(fēng)空也。數(shù)論勝論皆立之。別(參見:五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地水火風(fēng)之四大與空大也??找詿o礙為性,以不障為用。勝論于九實中攝之,數(shù)論于二十五諦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則于此加識大。唯識述記一末謂數(shù)論言:「五大有說,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謂地水火風(fēng)空。別有一物名之為空,非空無為色界空等。五唯者,謂聲觸色味香,有說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狗鸾讨芯闵嶙谝钥樟橐环N之顯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團形,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體。成實宗及諸大乘,皆以之為空無之法。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地大、水大、火大、風(fēng)大、空大。
【三藏法數(shù)】
五大,即地水火風(fēng)空也。此五種性,遍一切處,故名為大。由極微而生,故云從五唯生五大。
五方色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密教有二說:一、東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黃,此準于世法者也(不空三藏傳)。二、東方黃,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善無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