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87,分80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檢舉
寄生
回授
隨喜
賢郎
玉聲
高蓋
有偏
遺弓
借貸
小謝
前茅
歸政
偏廢
假手
《國語辭典》:檢舉(檢舉)  拼音:jiǎn jǔ
1.舉發(fā)他人行為的過失或違法的情事。如:「檢舉匪諜,人人有責(zé)」?!段饔斡洝返诙呋兀骸改阍谶@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br />2.撿擇舉出。宋。蘇軾 杭州上執(zhí)政書:「伏望相公一言,檢舉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濟(jì)?!?br />3.薦舉拔用?!独m(xù)資治通鑒。卷一二八。宋高宗紹興二十年》:「丙申,詔責(zé)受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昌化軍安置李光,永不檢舉。」
《國語辭典》:寄生  拼音:jì shēng
1.依附他物生活?!豆茏印0擞^》:「有地君國,而不務(wù)耕藝,寄生之君也。」《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便娟之脩竹兮,寄生乎江潭?!?br />2.生物學(xué)上指依附于他種生物之活體上,吸收其寄主之養(yǎng)分,供自身生存者,如植物之桑寄生、動(dòng)物之蛔蟲寄生于人體。
《漢語大詞典》:回授(迴授)
轉(zhuǎn)授(官職)。周書·泉企傳:“朝廷又以其父臨危抗節(jié),乃令襲爵 上洛郡公 ,舊封聽回授一子?!?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史·隋紀(jì)下·煬帝》:“自今已后,諸授勛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職事?!?宋 洪邁 容齋四筆·京丞相轉(zhuǎn)官:“十二月敕局賞,當(dāng)?shù)脙晒?,以一回授,一轉(zhuǎn)光祿?!?br />亦作“廻授”。 古代官員把所得的封贈(zèng)呈請改授他人。《隋書·達(dá)奚長儒傳》:“餘勛廻授一子。” 唐 白居易 《為崔相陳情表》:“自去年已來,累有慶澤,凡在朝列,再蒙追榮,或有陳乞,皆許迴授?!?span id="5wzxzvj" class="book">《舊唐書·李大亮傳》:“ 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榮, 張弼 力也。所有官爵請迴授?!?太宗 遂遷 弼 為中郎將?!?/div>
《國語辭典》:隨喜(隨喜)  拼音:suí xǐ
1.因認(rèn)同他人某種行為,而生起愉悅、贊許的心,佛教稱為「隨喜」。唐。般若譯《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卷四○:「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xué)、無學(xué)所有功德,我皆隨喜?!?br />2.參與布施、捐款。《水滸傳》第四五回:「弊寺新造水陸堂了,也要來請賢妹隨喜?!?br />3.游玩、參觀寺院。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隨喜了上方佛殿,早來到下方僧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七郎同老母進(jìn)寺隨喜,從人撐起傘蓋跟后?!?br />4.隨意?!段渫醴ゼq平話。卷上》:「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jìn)寶,近日進(jìn)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乖碳督疱X記》第三折:「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去處。老夫隨喜觀看咱?!?/div>
《國語辭典》:賢郎(賢郎)  拼音:xián láng
對他人兒子的敬稱?!斗Q謂錄》卷六:「賢郎聲口不凡,他年怎不作宰相?」《西游記》第四二回:「別的還好惹,孫行者是那樣人哩,我賢郎,你不曾會(huì)他?」
《漢語大詞典》:玉聲(玉聲)
(1).佩玉相擊的聲音。用以節(jié)步。禮記·玉藻:“既服,習(xí)容觀玉聲?!?孔穎達(dá) 疏:“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習(xí)儀容,又觀容聽己珮鳴,使玉聲與行步相中適?!?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0204' target='_blank'>《宋書·樂志二》:“多士盈九位,俯仰觀玉聲?!?span id="mff8ymf" class="book">《文獻(xiàn)通考·樂十》:“故燕樂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隨弦成,蓋若鶴鳴之嘹唳,玉聲之清越?!?br />(2).引申為美妙的聲音。 唐 杜牧 《閨情代作》詩:“月照石泉金點(diǎn)冷,鳳酣簫管玉聲微?!?br />(3).對他人言語的敬稱。戰(zhàn)國策·楚策二:“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qiáng) 齊 ;而不與,負(fù)不義於天下。” 漢 袁康 越絕書·內(nèi)傳陳成恒:“今大夫不辱而身見之,又出玉聲以教孤,孤賴先人之賜,敢不奉教乎?”
(4).敬稱他人的詩文。 唐 令孤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見寄之作》:“初瞻綺色連霞色,又聽金聲繼玉聲?!?/div>
《漢語大詞典》:高蓋(高蓋)
(1).指高車。 漢 張衡 《東都賦》:“結(jié)飛云之袷輅,樹翠羽之高蓋。”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宋 沈遘 《七言送句諶通判潁州》:“朱顏緑鬢出塵土,長纓高蓋生清風(fēng)。”
(2).對他人車駕的敬稱。 明 徐渭 《與許口北書》:“昨漫往觀煆,因佇柳下,思 叔夜 好此,久之不得其故。遂失候二公高蓋,悚惶悚惶?!?br />(3).借指顯貴者。 唐 顧況 《哭從兄萇》詩:“身終一騎曹,高蓋者為誰?” 明 唐順之 《贈(zèng)王潼谷出守保定》詩:“不為 長城 寄,誰令高蓋來。”
《國語辭典》:有偏  拼音:yǒu piān
客氣的謙詞,先于他人享用時(shí)而用?!锻ㄋ壮Q允枳C。飲食。有偏》引〈偷雞梆子腔〉:「二位哥不吃這么?我得罪,有偏了?!?/div>
《漢語大詞典》:遺弓(遺弓)
(1).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后以“遺弓”指 黃帝 騎龍升天時(shí)墜落的弓。《宋史·樂志十六》:“ 鼎湖 龍去遺弓墮,冠劍鏁深宮?!?清 顧炎武 《登岱》詩:“何人得昇仙,遺弓名烏號。”
(2).據(jù)史記·封禪書載,傳說 黃帝 騎龍升天時(shí),“墮 黃帝 之弓”。后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 南朝 梁 沈約 《齊武帝謚議》:“慕切遺弓,哀同遏密。”舊唐書·哀帝紀(jì):“朕祗荷丕圖,仰惟先訓(xùn),方迫遺弓之痛,俯臨同軌之期?!?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遺弓仙馭遠(yuǎn),上食繐帷張?!?br />(3).呂氏春秋·貴公:“ 荊 人有遺弓者,而不肎索,曰:‘ 荊 人遺之, 荊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悲哉墮世網(wǎng),去之若遺弓?!?/div>
《漢語大詞典》:借貸
謂監(jiān)守者將自己保管的官物非法送人。《唐律疏議·名例四》釋文“借貣”:“謂監(jiān)臨主守,將官物與人也?!?/div>
《國語辭典》:小謝(小謝)  拼音:xiǎo xiè
1.南朝宋謝惠連。參見「謝惠連」條。
2.南朝齊謝朓。參見「謝朓」條。
《國語辭典》:前茅  拼音:qián máo
1.稱軍中的斥候。古代斥候以茅為旌識,看到前方的敵人,則舉茅以報(bào)告在后面的軍隊(duì)戒備?!蹲髠?。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quán)后勁?!?br />2.考試成績優(yōu)良,排名在前面的。如:「他成績名列前茅,經(jīng)常擔(dān)任班上小老師的職務(wù)?!埂读凝S志異。卷五。郭生》:「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望。」
《漢語大詞典》:歸政(歸政)
(1).交還政權(quán)。漢書·宣帝紀(jì):“大將軍 光 稽首歸政,上謙讓委任焉?!?span id="nbwzl0z" class="book">《宋書·徐羨之傳》:“ 元嘉 二年, 羨之 與左光祿大夫 傅亮 上表歸政。”
(2).指將政權(quán)移交他人。清史稿·禮志三:“ 乾隆 六年,親祭 傳心殿 ,六十年歸政,再行之?!?/div>
《國語辭典》:偏廢(偏廢)  拼音:piān fèi
偏重或廢棄某一方面。如:「工作和娛樂不可偏廢,否則必出問題?!箷x。陸機(jī)策問秀才〉:「一氣偏廢,則萬物不得獨(dú)成?!顾?。胡仔《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九。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div>
《國語辭典》:假手  拼音:jiǎ shǒu
1.假借他人的力量以達(dá)到自己的目的?!蹲髠?。隱公十一年》:「天禍許國,鬼神實(shí)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埂端鍟>砥呶?。儒林傳。劉炫傳》:「至于公私文翰,未嘗假手。」
2.科舉時(shí)代稱代人作文的人。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