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747
典故
17
詞典
613
分類詞匯
22
佛典
13
其它
82
共22,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南北
有清
生芻
周氏
兩都
虞夏
周漢
漢氏
有漢
大卿
有晉
有商
前明
兩周
儒巾
《國語辭典》:
南北
拼音:
nán běi
1.南邊與北邊?!段倪x。左思。吳都賦》:「東西膠葛,南北崢嶸?!埂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東西南北,馳騖往來。」
2.從南到北。指距離而言。如:「這區(qū)域南北長有十公里?!?br />3.道理?!督鹌棵贰返诹呕兀骸改憷先思以绯鰜砭驼f句話,恁有南北的話兒,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br />4.(歇后語)不是東西。既是南北當(dāng)然就不是東西。而不是東西本為譏諷他人的言語,借用為罵人的話。如:「你竟敢做出這樣的事來,真是個南北──不是東西?!?br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稱謂》:「稱男子曰『南北』,猶稱物為『東西』也?!?/div>
分類:
計謀
南
與
南學(xué)
北
代
南方
本領(lǐng)
南北
男子漢
北方
不專
專一
不固
固定
由此
《國語辭典》:
南北學(xué)(南北學(xué))
拼音:
nán běi xué
晉代至隋唐時期經(jīng)學(xué)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學(xué)以王肅、王弼、杜預(yù)等人之學(xué)說為宗,主張推引古學(xué);北學(xué)以鄭玄、服虔等人為主,主張兼采古今。唐代學(xué)者孔穎達(dá)編撰五經(jīng)正義,兼采南北二學(xué),南北學(xué)遂合而為一。
分類:
經(jīng)學(xué)
學(xué)分
兩派
《漢語大詞典》:
有清
指 清 代。有,詞頭。
《
清史稿·禮志十二
》
:“有 清家 法,不立儲貳?!?梁啟超
《新民說》
十六:“有 清二 百年間民德之變遷,在 朱 學(xué)時代有偽善者,猶知行惡之為可恥也,在 漢 學(xué)時代并偽焉者而無之,則以行惡為無可恥也?!?/div>
分類:
有清
代
詞頭
《國語辭典》:
生芻(生芻)
拼音:
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禮品?!对娊?jīng)。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br />2.吊喪的祭禮。《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
分類:
賢人
代
賢能
吊祭
禮物
寄寓
傳疏
作禮
禮賢
敬賢
《國語辭典》:
周氏
拼音:
zhōu shì
1.姓周的人。如:「周氏宗親會」。
2.指周朝。漢。
司馬相如
〈
難蜀父老
〉:「反衰世之陵夷,繼周氏之絕業(yè)?!箷x。劉琨〈
勸進(jìn)表
〉:「惠澤侔于有虞,卜年過于周氏?!?/div>
分類:
代
《國語辭典》:
兩都(兩都)
拼音:
liǎng dū
漢代的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合稱?!稑犯娂?。卷六三。雜曲歌辭三。南朝宋。鮑照。升天行二首之二》:「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div>
分類:
兩個京城
京城
班固
代
首都
上京
北京
開封
長安
南京
《國語辭典》:
兩京(兩京)
拼音:
liǎng jīng
1.兩個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2.西漢和東漢?!蛾悤?。卷三三。儒林傳。沈不害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huán)林璧水,業(yè)盛于兩京?!?/div>
分類:
兩京
兩個京城
京城
首都
北京
南京
大都
鎬京
長安
和上
上都
《漢語大詞典》:
虞夏
指 有虞氏 之世和 夏 代。
《
禮記·表記
》
:“ 虞 夏 之質(zhì), 殷 周 之文,至矣。”
《
國語·周語上
》
:“昔我先王世 后稷 ,以服事 虞 夏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才略
》
:“ 虞 夏 文章,則有 皋陶 六德?!?/div>
分類:
代
《漢語大詞典》:
周漢(周漢)
周 代與 漢 代的并稱。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
:“指明 周 漢 ,銓時論道?!?span id="thnnxp9" class="book">《
宋書·恩倖傳論
》:“ 周 漢 之道,以智役愚?!?唐
李嶠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
詩:“四海帝王家,兩都 周 漢 室?!?/div>
分類:
代
《漢語大詞典》:
漢氏(漢氏)
指 漢 代。 漢
揚(yáng)雄
《劇秦美新》
:“往時 司馬相如 作
《封禪》
一篇,以彰 漢 氏之休。” 漢
張衡
《西京賦》
:“ 漢 氏初都,在 渭 之涘?!?晉
潘岳
《西征賦》
:“愍 漢 氏之剝亂,朝流亡以離析?!?span id="dfnflb1" class="book">《
南史·恩倖傳序
》:“自 漢 氏以來,年且千祀?!?/div>
分類:
代
《漢語大詞典》:
有漢(有漢)
指 漢 代。有,助詞。 漢
韋孟
《諷諫》
詩:“於赫 有漢 ,四方是征?!?span id="h3jrvzd" class="book">《
后漢書·東夷傳贊
》:“ 嬴 末紛亂, 燕 人違難,雜華澆本,遂通 有漢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時序
》
:“爰至 有漢 ,運(yùn)接燔書, 高祖 尚武,戲儒簡學(xué)?!?/div>
分類:
代
助詞
《漢語大詞典》:
大卿
宋 代俗稱中央各寺的正職長官為大卿。 宋
趙與時
《
賓退錄
》
卷三:“世俗稱列寺卿曰大卿,諸監(jiān)曰大監(jiān),所以別於少卿監(jiān)?!?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
卷一:“ 方秋崖
《沁園春》
詞,櫽括
《蘭亭序》
,有小序:‘ 河彊仲 大卿,禊飲水西,令妓歌
《蘭亭》
,皆不能,乃為以平仄度此曲,俾歌之’云云。”
分類:
代
中央
正職
長官
大卿
《漢語大詞典》:
有晉(有晉)
指 晉 代。有,詞頭。
《晉書·樂志上》
:“天命 有晉 ,穆穆明明?!?南朝 梁
沈約
《郊居賦》
:“逮 有晉 之隆安,集艱虞於天步?!?/div>
分類:
代
詞頭
《漢語大詞典》:
有商
指 商 代, 殷商 。有,詞頭。
《
書·太甲中
》
:“皇天眷佑 有商 ,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span id="jnxrtvp" class="book">《
荀子·正論
》:“昔者 武王 伐 有商 ,誅 紂 ,斷其首,縣之赤斾。” 清 唐甄
《
潛書·用賢
》
:“此億萬臣中,有陳
《洪范》
之 箕子 ,若 紂 能早用之,則彝倫敍于 有商 ,肅、乂、哲、謀、圣并為之用, 武王 之圣亦終為 商 之良臣,而 有商 豈至于滅亡!”
分類:
有商
代
詞頭
商朝
《漢語大詞典》:
前明
清 代人對 明 代的稱呼。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胡注失收考異》
:“然單行本僅有前 明 刻本,字句亦有脫誤?!?清
陳康祺
《
郎潛紀(jì)聞
》
卷一:“ 圓明園 為前 明 懿戚 徐偉 別墅舊址?!?/div>
分類:
代
稱呼
《漢語大詞典》:
兩周(兩周)
(1). 戰(zhàn)國 時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東周 兩個小國的合稱。
《
戰(zhàn)國策·西周策
》
:“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過兩 周 ,踐 韓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span id="3hnnlr1" class="book">《
史記·周本紀(jì)
》:“ 秦 借道兩 周 之間,將以伐 韓 。”
《晉書·束晳傳》
:“是故兩 周 爭東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br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殺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東遷 洛邑 ,遷都前史稱 西周 ,遷都后稱 東周 ,合稱“兩 周 ”。
《
北史·文苑傳序
》
:“逮乎兩 周 道喪,七十義乖?!?/div>
分類:
代
王室
分裂
犬戎
攻殺
西周
幽王
平王
元年
《國語辭典》:
儒巾
拼音:
rú jīn
古代儒生所戴的帽子。后多為未及第者所戴。宋。
林景熙
元日得家書喜
詩:「爆竹聲殘事事新,獨(dú)憐臨鏡尚儒巾?!骨?。李漁《憐香伴。第二出?;槭肌罚骸感∩褰韱T領(lǐng),丑扮丫鬟,雜扮掌禮,眾鼓吹紗燈引上?!?/div>
分類:
代
讀書人
頭巾
方巾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