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眾矢之的(眾矢之的)  拼音:zhòng shǐ zhī dì
矢,箭。的,箭靶子。眾矢之的指許多支箭所共射的靶子。比喻大家一致攻擊的目標。如:「他作奸犯科,喪盡天良,早已成為眾矢之的?!?/div>
《分類字錦》:眾庶所高(眾庶所高)
淮南子:仁者,百姓之所慕也;義者,眾庶之所高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眾說紛揉(衆(zhòng)説紛揉)
各種說法紛亂而混雜。形容有各種各樣的議論。 宋 司馬光 《進交趾獻奇獸賦表》:“麟,瑞獸也,曠世而不可覿,其於經有名而無形,傳記有形,而去圣久遠。眾説紛揉,自非圣人,莫能識其真?!币嘧鳌?眾説紛紜 ”。《人民日報》1951.3.11:“‘五四’以后……出現了一些自由主義的批評家,各就自己的立場和愛好來‘欣賞’古人,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幾十年之間的歷史,便常出現矛盾,眾說紛紜。”
《國語辭典》:眾說紛紜(眾說紛紜)  拼音:zhòng shuō fēn yún
各式各樣的說法紛亂不一致。元。戴表元〈跋濂溪二程謚議〉:「然當純公既沒,眾說紛紜,卒能堅忍植立,而不墜其師法者,伊川先生之力也?!?/div>
分類:眾說紛紜
《漢語大詞典》:眾說紛揉(衆(zhòng)説紛揉)
各種說法紛亂而混雜。形容有各種各樣的議論。 宋 司馬光 《進交趾獻奇獸賦表》:“麟,瑞獸也,曠世而不可覿,其於經有名而無形,傳記有形,而去圣久遠。眾説紛揉,自非圣人,莫能識其真。”亦作“ 眾説紛紜 ”。《人民日報》1951.3.11:“‘五四’以后……出現了一些自由主義的批評家,各就自己的立場和愛好來‘欣賞’古人,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幾十年之間的歷史,便常出現矛盾,眾說紛紜。”
《漢語大詞典》:眾所共知(衆(zhòng)所共知)
為眾人所知曉、熟悉。 宋 司馬光 《言張方平札子》:“ 方平 文章之外,更無所長,姦邪貪猥,眾所共知?!币嘧鳌?眾所周知 ”。 袁靜 《伏虎記》第五四回:“小秀才的表演是眾所周知,人所公認的,只是報了個題目,就贏得了一陣掌聲。” 薛暮橋 《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統(tǒng)籌安排》:“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建設的目的,是通過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更好地來改善人民生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div>
《國語辭典》:眾所周知(眾所周知)  拼音:zhòng suǒ zhōu zhī
大家都知道。如:「在地方上,他是眾所周知的大善人?!?/div>
《漢語大詞典》:眾所共知(衆(zhòng)所共知)
為眾人所知曉、熟悉。 宋 司馬光 《言張方平札子》:“ 方平 文章之外,更無所長,姦邪貪猥,眾所共知?!币嘧鳌?眾所周知 ”。 袁靜 《伏虎記》第五四回:“小秀才的表演是眾所周知,人所公認的,只是報了個題目,就贏得了一陣掌聲。” 薛暮橋 《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統(tǒng)籌安排》:“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建設的目的,是通過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更好地來改善人民生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國語辭典》:眾所矚目(眾所矚目)  拼音:zhòng suǒ zhǔ mù
大家特別注意、關切。如:「演唱歌手一出場,馬上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div>
分類:眾人注目
《漢語大詞典》:眾星攢月(衆(zhòng)星攢月)
許多星星聚集、環(huán)繞著月亮。比喻眾人擁戴一人或眾物圍繞一物。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黃山良匡禪師:“問:‘眾星攢月時如何?’師曰:‘喚甚么作月?’”亦作“ 眾星捧月 ”、“ 眾星拱月 ”。 老舍 《四世同堂》七:“乘著他還能蹦蹦跳跳的,乘著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機,咱們得眾星捧月,把他抬出去!”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五章:“人們的心中對這個老教授充滿了崇高的敬意,像眾星捧月般擁戴著他在寒冷的冬日一步步艱難地走向前去?!?徐遲 《搜盡奇峰打草稿》:“而在那個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則綴有一粒大紅寶石。在它的周圍又如眾星拱月,環(huán)繞著好些較小的紅寶石?!?碧野 《報曉峰》:“像眾星拱月似的,學生們圍在老教授身邊,肩膀靠著肩膀,胳膊挽著胳膊。”
《漢語大詞典》:眾噓漂山(衆(zhòng)噓漂山)
同“眾喣漂山”。 宋 李綱 《再乞罷知樞密院守本官致仕札子》:“臣聞眾噓漂山,聚蚊成雷,臣之孤忠,困於無助?!?/div>
《分類字錦》:眾種大名(眾種大名)
見百榖注。
分類:
《漢語大詞典》:眾眾(衆(zhòng)衆(zhòng))
猶人人。 元 孔學詩 《東窗事犯》第一折:“俺死呵,落得個蓋世界居民眾眾講: 岳飛 子父每不合捨性命生併的南服北降,出氣力西除東蕩?!?/div>
分類:猶人人人
《漢語大詞典》:眾箸(衆(zhòng)箸)
見“ 眾著 ”。
《漢語大詞典》:眾著(衆(zhòng)著,衆(zhòng)箸)
亦作“眾箸”。 眾所周知。 清 曾國藩 《金陵軍營官軍昭忠祠記》:“自 咸豐 癸丑以迄庚申,耳目眾著之事,大略如此?!?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事既無可奈何矣,其明效大驗已眾箸於天下矣。”
《漢語大詞典》:眾啄同音(衆(zhòng)啄同音)
猶言眾口一辭。《“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救亡史》:“和會方開,公論猶在。 青島 歸我,眾啄同音?!?/div>
分類:眾口一辭
《漢語大詞典》:眾彘(衆(zhòng)彘)
比喻眾讒人。 漢 袁康 越絕書·請糴內傳:“子事 太宰嚭 ,又不圖邦權,而惑吾君王;君王之不省也,而聽眾彘之言,君王忘邦, 嚭 之罪也。”亦作“ 眾豕 ”。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王不親輔弼之臣,而親眾豕之言,是吾命短也?!?/div>
分類:讒人
《國語辭典》:眾志成城(眾志成城)  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眾人一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xié)力。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二。炮說》:「故曰兵無常形,地無常勢,果能眾志成城,則又何炮之不可用乎!」也作「眾心成城」、「眾心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