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分類詞匯 30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一念  拼音:yī niàn
1.一動念之間。《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每一念至,忽然忘陵?!埂段倪x。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
2.佛教用語:(1)指一口氣的時間。往生凈土決疑行愿二門:「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2)指心念活動最短的時間?!度释醢闳舨_蜜經(jīng)。卷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jīng)九百生滅?!?/div>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義。《禮記·中庸》:“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孔穎達(dá) 疏:“從容閒暇而自中乎道?!?span id="53yg3ce"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作應(yīng)禮,從容中道?!?明 楊慎 丹鉛總錄·人品·尹和靖對宋高宗:“儒者對君之言,從容中道若此,所養(yǎng)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義
《國語辭典》:一如  拼音:yī rú
完全一樣?!度龂萘x》第八回:「離長安城二百五十里,別筑郿塢,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紅樓夢》第五回:「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后?!?/div>
《漢語大詞典》:橫枝
(1).佛家語。旁支,不是傳衣缽的嫡系。景德傳燈錄·僧璨大師:“若從七佛至此 璨 大師,不括橫枝,凡三十七世?!?宋 蘇軾 《器之好談禪不喜游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板長老作此詩》:“叢林真百丈,法嗣有橫枝?!?王文誥 輯注引 趙次公 曰“禪宇謂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謂之橫枝。”
(2).謂無端,無緣無故。 元 關(guān)漢卿 《謝天香》第二折:“怎當(dāng)那橫枝羅惹,不許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聲·雙調(diào)五供養(yǎng)·窮客程》:“冷落孤帷誰問當(dāng),誰問當(dāng)?那一日不斷腸,誰承望橫枝一萬樁?”
(4).梅花的一種。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詠》詞:“緑萼更橫枝,多少梅花樣?!?夏承燾 箋校:“緑萼、橫枝皆梅別種?!?/div>
《漢語大詞典》:一斷(一斷)
(1).謂完全取決。史記·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宋 陸九淵 《取二三策而已矣》:“然則於《武城》之篇,不惟其書之信而一斷之以理,以何疑焉?”
(2).一經(jīng)斷絕。 漢 王充 論衡·儒增:“頭一斷,手不能取他人之頭著之於頸?!?唐 聶夷中 《過比干墓》詩:“乾綱既一斷,賢愚無二門?!?br />(3).佛家語。謂斷一種煩惱即斷一切煩惱。 唐 盧延讓 《贈僧》詩:“浮世浮華一斷空,偶拋煩惱到蓮宮?!?/div>
《國語辭典》:上首  拼音:shàng shǒu
1.佛說法時,于聽眾中推居首位者,稱為「上首」。后泛指寺院首座。南朝梁。武帝〈夢〉詩:「出家為上首,入仕作梁棟?!?br />2.上座,位次較尊的一邊。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飲酒?!埂督鹌棵贰返诙兀骸肝渌勺尭缟┥鲜鬃?,他便掇杌子打橫。」
《國語辭典》:一彈指(一彈指)  拼音:yī tán zhǐ
比喻極短的時間。唐。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詩:「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讎?!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div>
《漢語大詞典》:妙覺(妙覺)
佛家語。謂佛果的無上正覺。《三藏法教》:“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性?!?唐 李邕 《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妙覺常圓,什門上首?!?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法名不覺本無性,佛名妙覺覺法性。”
《漢語大詞典》:一劫
佛家語。天地的一成一敗謂“一劫”。亦泛指一段很長的時間。《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jīng)·不可計品》:“是輩人於是間聞深般若波羅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國土人,一切所當(dāng)為者皆信,皆信已來行過一劫?!?span id="0g3nq3d" class="book">《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 如來 今者有大神力,豈當(dāng)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隋書·經(jīng)籍志四:“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span id="6mewcno"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四:“諸天宗奉,各有科典,一劫之周,又復(fù)改運(yùn),遂積五劫,迨于 開皇 ?!?/div>
《國語辭典》:果報(果報)  拼音:guǒ bào
佛教用語。由于前世行為的力量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雜阿含經(jīng)》卷四:「我不如是說:『應(yīng)施于我,不應(yīng)施馀。施我得大果報,非施馀人得大果報?!弧?/div>
《漢語大詞典》:十重
佛家語。一條重要的戒律。與四十八輕戒相對。即: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說四眾過戒、自贊毀他戒、慳惜加毀戒、瞋心不受悔戒、謗三寶戒。違犯此十條者構(gòu)成破門罪,將被逐出僧團(tuán)。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心地戒品:“若布薩日新學(xué)菩薩,半月半月布薩,誦十重、四十八輕戒?!?/div>
《漢語大詞典》:了達(dá)(了達(dá))
(1).佛家語。徹悟;通曉。《壇經(jīng)·宣詔品》:“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dá),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shí)性?!?唐 顧況 《從江西道中寄齊相公》詩:“能依二諦法,了達(dá)三輪空?!?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禪?!?梁啟超 《湖南時務(wù)學(xué)堂學(xué)約》:“度數(shù)年之力, 中國 要籍一切大義,皆可了達(dá)?!?br />(2).超脫。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陶靖節(jié)》:“ 淵明 自作挽辭, 秦太虛 亦效之。余謂 淵明 之辭了達(dá), 太虛 之辭哀怨。”
(3).“了身達(dá)命”之略語。謂了悟人生,通達(dá)事理。 元 無名氏 《猿聽經(jīng)》第二折:“俺這師父是個了達(dá)的祖師,在此山內(nèi)修行了數(shù)十餘年也。”
《漢語大詞典》:上根
(1).佛家語。上等根器。指對佛法的領(lǐng)悟程度屬于上等。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修六度?!?宋 陳善 捫虱新話·韓文公與大顛論佛法:“今 大顛 與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發(fā),皆迥絶言議之表,所謂為上根者説大乘法因果報應(yīng),文字語言固不論也?!?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二出:“下方有個 金嬰 ,雖在塵世,卻有上根,他妻子 鐘氏 ,原是 靈山 上一個比丘尼?!?br />(2).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就三周而論,為上根説法,授上根記,初善也。”
《漢語大詞典》:事數(shù)(事數(shù))
(1).佛家語。指一切事物的名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殷中軍 ( 殷浩 )被廢,徙 東陽 ,大讀佛經(jīng),皆精解,唯至事數(shù)處不解?!?劉孝標(biāo) 注:“事數(shù),謂五陰、十二入、四諦、十二因緣、五根、五力、七覺之屬?!?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三講:“原來般若學(xué)對于‘性空’講得比較空泛,要揭示其內(nèi)容,必須把‘事數(shù)’(即名相)弄清楚?!?br />(2).指用以推測人事吉兇的一種術(shù)數(shù)。梁書·司馬褧傳:“ 褧 學(xué)尤精於事數(shù),國家吉兇禮,當(dāng)世明儒 明山賓 、 賀瑒 等疑不能斷,皆決焉?!?/div>
《漢語大詞典》:偏圓(偏圓)
佛家語。判別教理勝劣之稱。偏謂偏失,圓謂圓滿。 宋 沈遼 《奉送明雅師》詩:“頂上終不巢烏鳶,亦不教觀談偏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