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328,分89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天眼
五道
寫經(jīng)
正宗
辯才
儒釋
七圣
結(jié)夏
四生
神王
仰山
心靈
佛道
律師
法鼓
《國語辭典》:天眼  拼音:tiān yǎn
一種能看到眾生死后投生何處、苦樂狀況,以及世間各種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yù)睹未來。」
《國語辭典》:五道  拼音:wǔ dào
1.五路,五個方面?!段倪x。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萬里剋期,五道并入?!固?。王昌齡 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zhàn)場?!?br />2.佛教用語。稱天、人、地獄、畜生、餓鬼為「五道」。南朝宋。鮑照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br />3.五道將軍。參見「五道將軍」條?!队魇烂餮浴>硪晃?。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轉(zhuǎn)頭逢五道,開眼見閻王?!?/div>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認(rèn)為眾生由于過去世所作的業(yè),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tài)。存在的狀態(tài)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zhuǎn)生死?!镀鹗澜?jīng)》卷九:「一切眾生于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zhuǎn)盡』?!埂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肝驎r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挂卜Q為「六趣」。
《國語辭典》:五道將軍(五道將軍)  拼音:wǔ dào jiāng jūn
舊時迷信傳說五道將軍是東岳部下的神將,掌管世人的生死?!缎咽篮阊浴>硪凰?。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挂沧鳌肝宓馈埂?/div>
《漢語大詞典》:寫經(jīng)(寫經(jīng))
(1).抄寫佛教經(jīng)典。 晉 法顯 佛國記:“ 法顯 住此二年,寫經(jīng)及畫像?!?span id="dvx5bbr" class="book">《陳書·徐孝克傳》:“ 后主 勅以 石頭 津稅給之, 孝克 悉用設(shè)齋寫經(jīng),隨得隨盡?!?唐 張彥遠(yuǎn) 法書要錄·王僧虔〈論書〉:“ 謝靜 、 謝敷 并善寫經(jīng),亦入能境。”元史·吳澄傳:“有旨集善書者,粉黃金為泥,寫浮屠藏經(jīng)。帝在 上都 ,使左丞 速速 ,詔 澄 為序, 澄 曰:‘主上寫經(jīng),為民祈福,甚盛舉也。’”
(2).指抄寫的佛經(jīng)。如:這個博物館收藏著幾百卷 敦煌 寫經(jīng)。
《國語辭典》:正宗  拼音:zhèng zōng
1.佛教用語。佛教禪宗稱初祖達(dá)摩所傳的嫡派。
2.正統(tǒng)的、道地的。如:「正宗川菜」。
《國語辭典》:辯才(辯才)  拼音:biàn cái
1.善于辯論的才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惠,豈徒七經(jīng)、百氏之博哉?」
2.辨析佛法奧義的才能?!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一:「于諸三昧,具足清凈,辯才如海,廣大無盡?!?/div>
《漢語大詞典》:儒釋(儒釋)
儒教和佛教。 唐 盧綸 《斅顏魯公送挺赟歸翠微寺》詩:“ 挺贇 惠學(xué)該儒釋,袖有 顏 徐 真草跡?!?宋 陳善 捫蝨新話·儒釋迭為盛衰:“吾以是知儒釋二者,殆迭為盛衰?!?/div>
《漢語大詞典》:七圣(七聖)
(1).指傳說中的 黃帝 、 方明 、 昌寓 、 張若 、 謵朋 、 昆閽 、 滑稽 七人。莊子·徐無鬼:“ 黃帝 將見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為御, 昌寓 驂乘, 張若 、 謵朋 前馬, 昆閽 、 滑稽 后車,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yīng)詔》詩:“路有三千別,途經(jīng)七圣迷?!?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七圣心迷運(yùn)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迴谿互證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br />(2).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guān)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span id="x51t3pf"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br />(3).指 唐 代的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衛(wèi)》:“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span id="fnrfdrb"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謂 肅 、 代 、 德 、 順 、 憲 、 穆 、 敬 ?!?br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黃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南唐 張紹 《沖佑觀》詩:“七圣斯嚴(yán),三君如在?!?br />(5).佛教以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七品修行階次為七圣。乃見道后的修行階次。見《俱舍論·分別賢圣品》。 唐 王維 《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詩:“三賢異七圣,青眼慕青蓮?!?/div>
《國語辭典》:結(jié)夏(結(jié)夏)  拼音:jié xià
佛教稱安居期的開始階段為「結(jié)夏」。參見「結(jié)夏安居」條。
《國語辭典》:四生  拼音:sì shēng
佛教用語:(1)謂輪回眾生的四種出生方式。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卵生,從卵殼而生;胎生,由母胎而生;濕生,從濕氣而生;化生,無所依托,因業(yè)力現(xiàn)出。《阿毗達(dá)磨俱舍論》卷八:「于中有四生,有情謂卵等?!?2)謂一切輪回的眾生。唐。道宣〈大唐雍州長安縣清官鄉(xiāng)凈業(yè)寺戒壇銘〉:「三圣位隆,四生仰極?!?/div>
《漢語大詞典》:神王
謂精神旺盛。王,通“ 旺 ”。語出莊子·養(yǎng)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成玄英 疏:“心神長王,志氣盈豫?!?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 司馬太傅 府多名士,一時儁異。 庾文康 云:‘見 子嵩 在其中,常自神王?!?唐 白居易 《宣州試中正鵠賦》:“必氣盈而神王,寧心讋而力疲?!?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懶倦欲睡時,誦子小文及小詞,亦覺神王?!?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第五二章三:“《投筆空回》(第六出)《夷邦酹月》(第十五出)等等,尤為慷慨激昂,讀之令人神王?!眳⒁姟?神旺 ”。
佛教指護(hù)法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王欲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什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珠纓大士,登護(hù)法之筵;金杵神王,夾降魔之座?!?唐 元稹 《度門寺》詩:“道場居士置,經(jīng)藏大師封。太子知栽植,神王守要衝。”
《漢語大詞典》:神旺
謂精神旺盛。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唐紀(jì)·憲宗》:“﹝ 裴度 ﹞曰:‘臣請往自督戰(zhàn),誓不與此賊俱生!’”評:“神旺。” 清 李鴻章 《復(fù)潘琴軒書》:“﹝連接來函﹞讀之神旺,快慰無似?!?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養(yǎng)肥了獅虎鷹隼,它們在天空、巖角、大漠、叢莽里是偉美的壯觀,捕來放在動物園里,打死制成標(biāo)本,也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div>
《漢語大詞典》:仰山
山名。在今 江西 宜春 南。 唐 屬 袁州 。佛教禪宗溈仰宗始祖之一的 唐 高僧 慧寂 曾修行于此,并以此為號。 唐 韓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 袁州 刺史 韓愈 ,謹(jǐn)以少牢之奠,祭於 仰山 之神?!?/div>
《國語辭典》:心靈(心靈)  拼音:xīn líng
1.人心中本有的智慧、思想和情感等。亦用以泛指心。《南史。卷七二。文學(xué)傳。論曰》:「暢自心靈,而宣之簡素,輪扁之言,未或能盡?!埂端鍟>砣?。經(jīng)籍志一》:「詩者,所以導(dǎo)達(dá)心靈,歌詠情志者也?!?br />2.主宰意識作用的主體。
《國語辭典》:心靈手巧(心靈手巧)  拼音:xīn líng shǒu qiǎo
心思聰敏而手藝精巧。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谌懦觯骸赶憬阈撵`手巧,一捻針線,就是不同的?!?/div>
《漢語大詞典》:佛道
(1).佛法之道。《法華經(jīng)·序品》:“又見菩薩,勇猛精進(jìn),入於深山,思惟佛道?!?span id="lbxbt1n" class="book">《后漢書·西域傳論》:“至於佛道神化,興自 身毒 ,而二 漢 方志莫有稱焉?!?span id="jhb7pdp" class="book">《晉書·王恭傳》:“王閑用兵,尤信佛道,調(diào)役百姓,修營佛寺,務(wù)在壯麗,士庶怨嗟。”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一:“議者戲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為佛道……入判司為餓鬼道?!?br />(3).佛教與道教的并稱。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二富室疏財:“散施貧民及助修佛道觀宇,一錢不留於家?!?/div>
《國語辭典》:律師(律師)  拼音:lǜ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師?!洞蟀隳鶚劷?jīng)》卷三:「善學(xué)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br />2.唐代對道士的一種尊稱。按修行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3.受當(dāng)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協(xié)助當(dāng)事人進(jìn)行訴訟、辯護(hù)或處理有關(guān)法律事務(wù)的專業(yè)人員。
《國語辭典》:法鼓  拼音:fǎ gǔ
1.一種法器。在寺院中,法堂設(shè)有二鼓,在東北角的稱為「法鼓」,在西北角的稱為「茶鼓」。
2.比喻佛法。佛法如戰(zhàn)鼓,可以誡眾進(jìn)善?!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六十二:「梵行為茵蓐,三昧為采女,法鼓震妙因?!?br />3.道壇所擊的大鼓。用以震起法眾,袪除妖氛。